下過一場雨的上海,顯得格外 涼爽和舒適,在這樣的一個下午,我 去拜訪了孟憲承銅像的作者、青年 雕塑家———我校設計學院王曜副教 授。
王曜老師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 雕塑系,師從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 生。王老師是目前活躍于國內城市 雕塑創(chuàng)作的重要藝術家。其雕塑作 品《柱石》《老外看浦東》等已經成 為城市雕塑的經典作品。他的城市 雕塑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和省部級大 獎。
其作品《城市圖形》在2010 上 海世界博覽會環(huán)境雕塑全球招標中 入選,成為全球22 件永久陳列于世 博園區(qū)的雕塑之一(之后世博局增 補5 件,現共27 件)。
對于王曜老師這樣一位藝術 家,我也充滿了好奇。在逸夫樓的茶 座我與王老師如約見面。他平和而 儒雅,談吐直率隨性而有力,平易的 風格令我很快消失了原有的緊張 感。我們要了一壺龍井茶,就談起孟 校長的雕塑來。
“請問王老師,這個雕塑的立項 與創(chuàng)作及最終完成經歷了一個怎樣的 過程呢?”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提問。
“我是在去年暑假前得到后勤 管理處的通知,告知學校已經決定, 由我來擔任孟憲承校長雕像的創(chuàng)作 任務。去年暑假期間,我閱讀大量文 獻,特別是仔細閱讀了由俞立中校 長主編的《師范之師———懷念孟憲 承》后,對孟校長的行事為人有了比 較深刻的了解,對他的理解更加立 體起來。隨后完成了4 種創(chuàng)作方向 的素描稿件并分別加注創(chuàng)作說明。 開學后,任友群校長又要求在人物 的把握上要多方求證,力求準確還 原人物形象及人物精神。由后勤管 理處牽頭,我又即刻接觸了檔案館 朱小怡館長等。之后,后勤管理處徐 建初處長和趙杰副處長又在繁忙的 工作中擠出時間和我一起前往安徽 合肥,采訪孟校長的親屬。
經反復醞釀與修改后,將比較 成熟的稿件呈送校長辦公會審議。 會議在指出雕塑創(chuàng)作大原則的同 時,給予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也讓我 很受鼓舞。雕像著中山裝就是校長 辦公會確定的,而雕塑的姿態(tài)等則 完全由作者決定。
寒假前,徐建初又 陪我拜訪了瞿葆奎教 授、張家祥教授等,再 由瞿葆奎教授介紹找 到了出版社的陳錦文 編輯。陳編輯后來為 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許多 圖片資料。后勤管理 處李志強副處長也為 雕塑制作所需條件忙 前忙后。我們學院的 領導也非常支持我的 創(chuàng)作工作。
這個雕塑的創(chuàng)作 過程有許多人支持幫助,也足見學校 對此雕塑的重視。
雕塑的泥塑小稿和定稿的完成 是從今年3 月到7 月,歷時近5 個 月?!?br> 對于孟校長雕塑的創(chuàng)作預期, 王老師說,他試圖找到一種更內在 的、本質的、屬于孟校長自身的東 西,去表現那種更久遠的、不隨時代 改變、不隨價值觀變遷而被淹沒的 更恒常的特質。“無論是誰,無論怎 樣的地位,我最終表現的只是一個 人,一個個體的人,一個活生生的沒 有粉飾和附加的人,能夠讓人們通 過雕塑本身記住他,而不是那些詮 釋雕塑的文字?!蓖趵蠋熅従彽卣f 道,令我對雕像有了更多的遐思與 聯想。
“在您眼中的孟校長是一個什 么樣的人呢?或者說,想要通過雕塑 傳達給我們一個怎樣的孟校長?” 我好奇地問道。
思索片刻,王老師說:“孟校長 雕像的展現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 他自身的性情、氣質、風采,這是他 本身的養(yǎng)成所固有的;另一方面是 如何在藝術層面表現他,這包含著 雕塑作者本人的立場。孟校長治學 嚴謹,他極少揮灑,沒有架勢。他很 淡然,那淡然可使讀懂他的人靜靜 流淚,那殉道般的責任感使得我們 瞬間就洞見自身之私念而反省,我 希望自己的表達可以褪去所有煙 塵,所有假象,達到極端的沉淀,還 原某種本質,而不是任何表皮的東 西?!?br> 為了讓我更好地理解孟校長, 王老師舉了個例子。在五卅運動南 京路英租界血案時,孟校長在圣約 翰大學教授會上為錢基博教授的發(fā) 言做翻譯時,“一邊翻譯,一邊流出 了眼淚,最后語不成句”。
在王老師充滿感性的話語中,我 心中的孟校長也越來越鮮活和實在 起來。但是,如何通過藝術手法用雕 塑表達出這樣一個鮮活的人物呢?
王老師說,首先環(huán)境決定著雕 塑的視覺效果,此次孟校長雕塑選 址已經確定為一處平緩的半圍合草 坪,周圍樹木環(huán)繞。在這樣一個幽靜 而遠離喧囂的所在,希望雕塑可以 帶來一種遼遠、清寂,甚至可以有幾 分落寞,希望能傳達一種很純粹的 東西,營造大學的靜氣,讓觀者與之 在精神上產生一些悠緩與靜謐的溝 通。雕像衣著形態(tài)雖與時下疏遠,但 以對斯人之理解可得默契與會心。 求淡,以觀照的解讀洞見“我”的樣 貌與真實。距離即是歷史,距離帶來 的覺悟可識得與彼對照的我。
在形態(tài)處理上,雕塑比較瘦削, 孟校長的骨相很精致、清俊,樣式清 晰,是有風骨的人。他胸廓單薄,目 光平靜、銳利而內斂,虛握的手細瘦 靈秀。衣服寬松而布滿褶皺,那是典 型的從疊壓的衣物中取出而未熨燙 過的特征。寬松而并不筆挺的衣服 與他清瘦而矍鑠的身姿恰有一種對 比??鋸埖拇箢^皮鞋是那個時代的 可成為文物般的樣式,有一種復雜 的儀式感。對于衣服的處理我想達 到的效果是:衣服本就是無所謂的, 衣著與他的風姿幾乎沒有多少關 系,即使雕像是裸體的。
雕塑似比較文弱,但在這文弱 的表象下確是有一種力量,那力量 便是一種堅持,一種恒守,就像山里 的老藤,堅韌不可撼動。
只在照片上看過孟校長雕塑的 我此刻已有了欲望,去讀那雕像,揣 摩那雕像,而不僅僅是“看”,同時 感嘆王老師的細膩和深刻。
我問這個雕塑對學生的影響和 意義,王老師說道:“談到雕塑的意 義,最大的功德在于幫助學生們更 多元地理解他?,F在我們大力推進 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所謂道不遠人,試想 孟先生如果在世,你贈他一大堆帽 子他可會擔當么?我只要雕塑告訴 大家,他是怎樣的人,當然這個他是 我的理解,必定是片面的。你愛他也 可,否定他也可,至少可以透過他, 知道當年的身為師大的締造者的他 大致是怎樣的‘質地’。時光變遷, 師大發(fā)展,而什么東西是可以永遠 留存并加以傳承的?孟校長是一個 素白的人,他不是任何的樣板,但他 是鏡子和先行者,而我要他立在那 里,我要他具有生命。世俗的人和具 有某種人格或者精神信仰的具有抽 象感的人是不同的。如何塑造自己 是首先要為自己建立參照譜系的,人 類社會中不可能有完全任由天性的 自然人,對孟校長的解讀最終是要為 學生提供一個處世立身的參考。有些 東西無須清晰定義,或者可以讓每個 人來定義,比如你怎么看待孟公,你 怎么看待師大精神,你覺得什么是師 大人。而我要做的,就是做一尊真實 的雕像,真實便不辱沒他。”
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的就過去 了,采訪結束了,漫步走在回去的路 上,我腦海里不斷浮現出孟校長的 形象———恒守恭謹,大愛淡然。同時 不斷思考孟校長銅像背后所追索的 師大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師大學 子所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吧。
(作者系教科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