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返程的車上,已經(jīng)是下午三點多了。陽光變得很柔和,車窗外的景物向后移動著,群山連綿不斷,山頂?shù)臉渎淙~了,但卻倔強地挺立著。偶爾還可以看見一兩只叫不上名字的鳥兒:一切看上去那么地安詳。我參加的支教活動就這樣結束了。而此時,我卻不能平靜下來去欣賞這深秋的獨特魅力,翻看著照片,我想了很多。短短一天的時間,也許我們不能奢求七歲的小孩子能記住些什么,然而我卻是被上了一課,是他們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此時已經(jīng)沒有了早晨出發(fā)時的興奮與期待,而是一些感慨,還有那么一點點的矛盾。
第一次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這么近距離地面對那么多可愛的一年級的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深深地感動了我,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然而,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想到這,我心虛了,以前的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可是經(jīng)過十幾年的時間,我為什么會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是收獲了,可是,我不是也丟了很多東西么?我到底丟了些什么?我們都丟了什么?
她是在整個過程中最不聽話的小女孩,從開始的面向后面坐著,到后來的站到椅子上,再到后來的我三次把她從桌子上抱下來。她一直不會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安靜下來,也許這就是老師把她安排到最后一桌的原因吧。在老師的眼里,她或許的確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不乖,不聽話,愛搗亂。而我卻想說,我喜歡她,雖然她影響了我的教學活動,但我依然喜歡她,喜歡她的不安分,喜歡她的棱角。對,是棱角。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培養(yǎng)秩序意識、公共意識是應該的,但這絕不能成為遏制孩子天性的借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然而許多孩子在上學以后,在老師的嚴格的要求下,變得越來越聽話,老師教我怎么玩,我就怎么玩,自己的想法慢慢地被消磨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逐漸變得中規(guī)中矩,變得圓滑??纯船F(xiàn)在的我們,有多少人喜歡附和,又有多少人對“鋒芒畢露”這個詞嗤之以鼻。
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源于實踐,如果所有人的實踐都被規(guī)定了范圍,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是不是也因此受到制約了呢?鵝卵石之所以被人拿在手里把玩,就是因為它沒有棱角。然而我們每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像是一塊大山上的頑石,有棱有角。但是經(jīng)過不斷地被教育,被約束,被管理,被批評,我們逐漸把自己的個性藏起來了,然后表現(xiàn)得合乎老師的要求,對得起“好學生”的稱號。時間一長,我們幾乎忘了自己真正的想法,而是努力去迎合別人,人云亦云,最后卻不知所云。所以,當看到一個小孩子可以不懼怕老師,自娛自樂的時候,我覺得是時候找回自己的棱角了。圓滑固然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然而保持個性才是對生命的最大的尊重。
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想法和產(chǎn)生這種想法的能力,同樣,我們更應該尊重別人的想法和他們產(chǎn)生想法的能力。我們要當頑石,當我們被生活的大潮從大山上沖下來,不斷地沖刷,不斷地敲擊的時候,我們還要堅持自己的棱角,不讓自己隨波逐流;當我們的生活變得平淡,歲月如流水一般淌過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住自己的棱角,不要讓自己在單調的重復中變成流沙。
在互動的過程中,一個小男孩給大家講“畫蛇添足”的故事。說實話,我真的沒想到一個七歲孩子的表達能力這么好,他講得很生動,很有邏輯,這讓我有些自愧不如。且不說我七歲的時候表達能力怎么樣,就是現(xiàn)在,有的時候我都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其實更多的是不愿,或許有這種情況的還不止我一人。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將自己封閉,不愿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時間一長,我們的表達能力不僅沒有增強,有的反而還減弱了。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我們在網(wǎng)上可能會侃侃而談,卻不能在現(xiàn)實中通過自己的嘴自如地與人分享喜悅,分擔痛苦。我們要善于表達,這樣才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充實。
當有問題被提出來的時候,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來回答問題。好多孩子還會站起來舉手,急切地喊道:“老師,我!”態(tài)度相當積極。而有的孩子站起來后卻不知道說什么了,但他就有舉手的勇氣,就有回答問題的欲望與激情,就算是答不上來也不會臉紅,不會膽怯。這讓我臉上一陣陣發(fā)熱,我記不得最近一次舉手是什么時候了,大概是上課被點名的時候吧。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習慣了當聽眾,而且還是忠實的。我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勇氣沒有了,提出問題的激情仿佛也丟失了。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之前要考慮很多,我們覺得這就是理性,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xiàn),如果這種成熟是以喪失激情為代價的話,我寧可不要長大。俾斯麥說激情和勇氣是人最重要的東西,而他也始終保持著激情與勇氣,讓他成就一番大業(yè)。如今,冷漠與多慮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態(tài)度了,沒有了激情與勇氣的生活很平靜,但是也很乏味。我們需要找回我們遺失了的激情,彰顯年輕人的活力。
上面我多次提到“習慣”這個詞,是的,十幾年了,我們都習慣了。我們習慣了順從,隱藏棱角;習慣了內斂,不愿表達;習慣了冷漠,喪失激情……我們給孩子們帶去的也許只是一些新鮮的感覺。至于“讀書是有用的,知識改變命運”這樣的話,他們此時可能不會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但是他們帶給我們的反思卻是及時的、必要的。我們也是從他們這么大一路走過來的。這一路上我們收獲了許多,但是也丟掉了許多。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曾經(jīng)擁有但早已遺失的一些純真的美好的東西,比如個性、激情和勇氣。要找回這些東西會有困難,因為我們要改掉我們那些不可取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我們已經(jīng)保持了很多年。社會需要的不只是有知識的人,孩子們身上那些美好的個性也是社會不可缺少的。
結語:一天的時間真的太短暫了,不足以給孩子們帶去什么,留下什么,看著他們清澈的眼神,我無法告訴他們自己是多么羨慕他們,多么舍不得他們,我真心地希望他們可以保持住這種美好的特質,不要丟掉。既然我被上了一課,我就要做出改變,就是現(xiàn)在。同時我們燕山大學文法青協(xié)和所有志愿者們也在一起共同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不僅給孩子們帶去了精神的食糧———書,還給他們帶去了熱愛讀書的信念。我相信,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和大家一起。我很幸運能認識這么多有愛心的朋友,我也很高興自己是這次活動的一員,我愿意盡我的微薄之力,去溫暖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