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藏 利在千秋———《子藏》工程簡介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培養(yǎng)高度 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zhì), 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 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chuàng) 新,高校承擔著義不容辭的重要使命。其中, 中華文化典籍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加 強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 傳統(tǒng)十分重要的基礎(chǔ)工程。在這樣的時代脈搏 下,華東師范大學《子藏》工程應運而生。
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 雜家等諸子之學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 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 諸子思想不僅在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當下也具有普遍的價值。尤其是道家學派的 思考,往往縱橫于人事與宇宙之間,對世俗社 會始終保持著一種反省、批判的狀態(tài)。道家學 者不斷審視各種現(xiàn)存價值與秩序,其強烈的天 下情懷與宇宙情懷使之容納了更多適用于當代 社會的話題,而其固有的形而上思維與其天人 合一的理想境界,則引導人們從有形的世界超 越到無形的世界,并從盲目追逐功名物欲的粗 糲生命中提煉出審美和藝術(shù)的靈魂,這種生命 意識的提升,對于當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而 道家學派強烈的批判意識更是文化發(fā)展與社會 進步不可缺少的因素。確切地說,諸子之學從 來都是當下之學。自匯聚諸子思想的諸子文本 誕生伊始,伴隨后人對文本的不斷詮釋、解構(gòu) 與重建,子學如同鮮活的生命體,不斷發(fā)展、 演變,生成一代又一代的新子學。因此,對于 當代社會來說,子學也是思想和智慧的寶藏。 然而一直以來,歷代版本、注本及相關(guān)研究著 作,多難覓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無法獲得完整、 全面的認知,而其現(xiàn)代化也就無從談起。面對 這樣的困局,《子藏》工程搜天下之遺籍,極 百家之大觀,為學人解決尋書之難,為傳統(tǒng)子 學現(xiàn)代化提供了扎實的基礎(chǔ)。
《子藏》之“子”非“經(jīng)史子集”之“子”, 而是“諸子百家”之“子”,所錄子書以先秦漢 魏六朝為期,歷代相關(guān)研究著作原則上截止于 1949 年。編纂者以“既全且精”為原則,共將匯 輯影印海內(nèi)外所存諸子白文本和歷代諸子注釋、 研究專著約5000 種,分編為《老子》、《莊子》、 《墨子》、《子華子》、《管子》、《鬻子》、《晏 子》、《鄧析子》、《文子》、《尹文子》、《亢桑 子》、《惠子》、《公孫龍子》、《曾子》、《子思 子》、《孔子家語》、《孔叢子》、《商君書》、 《慎子》、《申子》、《尸子》、《鬼谷子》、《孫 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 《三略》、《素書》、《關(guān)尹子》、《鹖 冠子》、《陰 符經(jīng)》、《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 《新語》、《新書》、《淮南子》、《春秋繁露》、 《鹽鐵論》、《新序》、《法言》、《太玄》、《桓譚 新論》、《白虎通》、《論衡》、《獨斷》、《中論》、 《申鑒》、《昌言》、《傅子》、《抱樸子》、《金樓 子》、《劉子》等系列,并為每種著述撰寫提要, 考述著者生平事跡,揭示著作內(nèi)容,探究版本流 變情況。又參阮孝緒《七錄》析“子兵錄”為“ 儒部”、“道部”、“法部”、“名部”、“墨部”、“雜部”、“兵部”諸部,《道藏》分“洞真”、 “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 清”、“正乙”諸部,佛藏亦多分部以統(tǒng)眾經(jīng),故 《子藏》特設諸“部”,以標識各家,分攝眾子, 亦利分輯刊行。同時,編纂者廣招海內(nèi)學者,對 諸子學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專題 研究,并以專著形式收入《諸子研究叢書》中, 由學苑出版社陸續(xù)推出,作為《子藏》工程的重 要組成部分。
《子藏》編纂作為華東師范大學的超大型古 籍文獻整理工程,預計歷時十年。其首批成果 《子藏·道家部·莊子卷》目前已由中國國家圖書 館出版社順利出版,并于2011 年12 月16 日在 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發(fā)布會,標志著這 一重大學術(shù)文化工程取得了實質(zhì)性的重要進展。
《莊子卷》共收錄先秦至民國(1949 年前) 《莊子》白文本及???、注釋、研究著作302 部,精裝16 開本162 冊,卷帙浩繁,可謂是莊 子學研究集大成者。它很好地遵循了整個工程 所確定的既“全”且“精”的編纂原則。
從“全”的一面看,《莊子卷》編纂者苦 心經(jīng)營,力求覓得第一手資料,所搜輯到歷代 莊子學著作(截止于1949 年)比嚴靈峰《莊子 集成》初編、續(xù)編及《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 中莊子部分所收總數(shù)超出130 部,可謂竭澤而 漁,一網(wǎng)而盡。302 部著作連綴成一幅長長的畫 卷,承載著兩千多年來人們對莊子世界的探索。 《莊子卷》的“全”還體現(xiàn)在一些著作的內(nèi)容方 面。如明正統(tǒng)《道藏》收有白文本《南華真經(jīng)》 五卷、陳景元《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十四卷、 王雱《南華真經(jīng)新傳》二十卷、賈善翔《南華 真經(jīng)直音》一卷、李士表《莊列十論》一卷、 褚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一百六十卷、羅 勉道《南華真經(jīng)循本》三十卷、吳澄《莊子內(nèi) 篇訂正》二卷等,嚴靈峰《莊子集成》以及其 它大型叢書在收錄這批著作時,皆以民國間上 海涵芬樓借北京白云觀所藏明正統(tǒng)《道藏》加 以影印之本作為底本,而涵芬樓影印時已將各 書中眾多扉畫盡皆刪去,版式也多有改動,已 非原書舊貌。因此,《莊子卷》直接以北京白 云觀原藏梵夾本明正統(tǒng)《道藏》作為底本,保 留諸書中眾多扉畫,能夠讓人看到這批著作的 真實原貌。再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明朱得 之撰、傅山手批《莊子通義》十卷,某古籍叢 書為了統(tǒng)一版式,將眉批文字盡行割去,而 《莊子卷》則據(jù)原書原尺寸予以影??;明張位著 有《南華經(jīng)標略》,嚴靈峰《莊子集成》初編所 收僅有雜篇,而《莊子卷》則輯得上海圖書館 所藏明萬歷十八年刊足本《南華經(jīng)標略》六卷; 又嚴氏《莊子集成》初編收近人張栩《莊子釋 義》,僅至內(nèi)篇《齊物論》“萬物一馬”而止, 并于《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二)張栩 《莊子釋義》條下云:“在《古學匯刊》第二、 四、五、六、七各期內(nèi)?!倍肚f子卷》從復旦 大學圖書館所藏《古學叢刊》第一至九期(民 國二十八至二十九年)輯得張栩《莊子釋義》, 排印至內(nèi)篇《養(yǎng)生主》“導大窽 ”止,從而彌 補了嚴氏的缺失。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北宋呂 惠卿《莊子義》十卷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地位,但 現(xiàn)在一般能見到的只有宋末褚伯秀《南華真經(jīng) 義海纂微》所引錄的文字,以及民國陳任中據(jù) 褚氏引錄和黑水城出土的呂著殘卷整理而成的 《宋呂觀文進莊子義》十卷,無緣一睹深藏于中 國國家圖書館的金大定十二年(1172)刊本 《壬辰重改證呂太尉經(jīng)進莊子全解》十卷之真 容。而《莊子卷》則將其出版,并將明文彭、 吳元恭朱筆題款等一同公布于世。這些新材料 的刊發(fā),為莊子學研究開拓了新空間,亦將使 莊子學研究發(fā)生新的變化。
從“精”的一面看,《莊子卷》非常重視 對版本的遴選,以精善作為選擇版本的第一要 義,同時在搜尋手稿、抄本、孤本、珍本等難 見于世的版本方面更是不遺余力,必得之而后 快。如所錄明邵弁撰《南華真經(jīng)標解》六卷、 張居正撰《少師張先生批評莊子義》十卷、張 位撰《南華真經(jīng)題評》十卷、李栻輯《南華真 經(jīng)義纂》十卷、顧起元撰《遯 居士批莊子內(nèi)篇》 一卷、盧復輯《南華經(jīng)晉注》、金兆清撰《莊子 榷》、陳榮選輯《南華經(jīng)要刪注釋評林》、吳伯 敬撰《南華經(jīng)臺懸》三卷、傅山撰《傅青主先 生法書南華經(jīng)》、文德翼撰《讀莊小言》一卷、 曹宗璠 撰《南華沘 筆》二卷、陶崇道撰《拜環(huán) 堂莊子印》八卷,清胡文蔚撰《南華真經(jīng)合注 吹影》三十三卷、顧如華撰《讀莊一吷》、程從 大撰《詠莊集》、王泰徵輯《檀山南華經(jīng)質(zhì)》、 吳承漸輯注《莊子旁注》五卷、沈堡撰《唱莊》 一卷、何如漋 撰《莊子未定稿》四卷、何夢瑤 撰《莊子故》、席樹聲輯《莊子審音》、曾和瑞 撰《莊子集辨》,民國王傳燮撰《莊子發(fā)微》、 朱青長撰《莊子解》、李大防撰《莊子王本集 注》、孫至誠撰《逍遙游釋》、陶西木撰《莊子 洛誦》、石永壄撰《莊子正》一卷等,皆為珍稀 之本。明抄宋王雱《南華真經(jīng)新傳》二十卷、 清陶浚宣《南華經(jīng)講義》二十八卷、1953 年抄 近人劉武《章太炎莊子解詁駁義》二卷、明莊 元臣《南華雅言》、古學院抄清末民初王樹枏 《莊子大同說》、劉起庚于光緒三年手抄清劉鳳 苞《南華贅解》、清張士保手稿《南華指月》六 卷、《南華外雜篇辨?zhèn)巍匪木?、清楊祖桂手?《莊子節(jié)選》、清戴煦手稿《莊子內(nèi)篇順文》、清 楊沂孫手稿《莊子正讀內(nèi)篇》、清朱敦毅手稿 《莊子南華經(jīng)心印》、清劉鐘英手稿《莊子辨 訛》、清郭慶藩手稿《讀莊子劄記》八卷、民國 聞一多手稿《莊子章句》、《莊子校補》、《莊 子校拾》、《莊子義疏》等等,皆是深藏于中國 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大圖書館的稀世抄 本、手稿,亦為常人所難見。至于清錢陸燦 批 點并作跋語的明刊本《莊子南華真經(jīng)》十卷、 清沈巗 校勘并作跋語的明嘉靖世德堂刊《六子 書》本《南華真經(jīng)》十卷、民國傅增湘校跋并 錄清羅振玉題識的明刊本《南華真經(jīng)》十卷、 民國勞健題款的宋刊本《分章標題南華真經(jīng)》 十卷等名人手校、手批、跋語、題識等的莊學 善本、孤本書,更是從未對外公布,價值不可 估量?!肚f子卷》包含如此眾多的手稿、抄本、 孤本、珍本,且其不僅于眾多版本中取其精善, 而且盡可能在維持版本原貌的前提下加以影印, 盡量不會因為統(tǒng)一印刷范式而刪削某些版本中 的批點文字,讓讀者能夠直接見到更為接近原 版的版本面貌,其文獻價值亦是不言而喻。
《莊子卷》是對莊學文獻的一次大整理,構(gòu) 筑起一座巨大的《莊子》文獻傳世寶庫,其規(guī) 模、質(zhì)量都是空前的,在莊子學研究史上具有里 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作為《子藏》工程的又一 組成部分《諸子研究叢書》,目前也已由學苑出 版社推出首批著作。這些都將有力地推動全球莊 子學向前發(fā)展,掀起莊子學研究的新浪潮。
總之,《子藏》作為華東師范大學的超大 型古籍文獻整理工程,自覺肩負起整理、傳承、 發(fā)展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其意義不僅在 于整理、保存?zhèn)鹘y(tǒng)文獻,更在于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 化的再梳理,為實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打 下扎實的基礎(chǔ),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文化 事業(yè),也為弘揚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推動社會 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了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