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身影
在臺灣偏鄉(xiāng)課輔的日子
那是一個微雨的清晨,我和母親把父親送到車站,父親放下行李摸了摸我的臉蛋,而后朝母親微微一笑就上車了。母親站在馬路邊一直望到汽車沒了影子,才戀戀不舍地拉著我回家。母親一路上都微笑著,一回到家眼角卻溢出一滴淚。那是90年代中期,打工的浪潮還剛剛涌起,父親第一次出門遠行。
此后的日子,我經常問母親,父親到底去哪里掙錢了,母親朝我笑了笑,拍了拍我的頭,叫我快快長大。母親說父親去外面掙大錢了,掙了錢給咱家蓋新房子,供我以后上大學。
后來,母親告訴了我那個城市的名字。我叫母親寫給我,母親卻朝我搖了搖頭。我不知道母親只讀過小學一年級。從此以后,我就喜歡上了地理課,喜歡上地理老師那張撕成兩半的地圖。我在地圖上尋找著父親的影子,用鉛筆丈量出父親和我的距離。
我用積攢起來的零花錢去集市上買了張地圖。我把地圖放在枕頭下,每天睡覺前看一看地圖上父親所在的位置。我經常在夢里見到父親,夢見那個住著父親的城市。醒來,我就向母親描述那個城市的一切。
父親每個月月底就會給我們寄來一封信。父親寫來的信是寄給張繼名的。張伯伯在鎮(zhèn)上的郵局做清潔工。等母親和我坐穩(wěn)了,張伯伯就一字不漏地給我們念父親的信。父親說他在一個大酒店里上班,我們村里的房子全部加起來也沒酒店那么多。
后來,每個月除了一封信,還有父親寄來的600塊錢。母親終于相信父親在那邊過上好日子了。母親用父親寄來的錢給我買好吃的,還給我買了個封面印著豬八戒圖案的文具盒。
我渴盼著自己快快長大,去父親那個城市。
在這樣的幻想里,我逐漸長大。大學畢業(yè)后,我便滿懷期待地去了深圳,那是父親呆了許多年的那個城市。
我把一疊疊簡歷塞在包里,然后奔走于各個人才市場。人才市場人滿為患,競爭異常激烈。一個半月后,我的口袋里僅剩下200塊錢,而我的工作卻依然毫無著落。站在微涼的天橋上,望著下面往來穿梭的汽車,我忽然想起幼時父親在信里給我描述的有關他打工生活的故事。父親在信里一直是笑著的。
次日,遠在家鄉(xiāng)的父親打來電話問我找到工作沒有。“早上班了,現在工作忙著呢!”我笑著對父親說。
“一個人在外要多保重身體。”父親笑著說。
放下手機,父親的身影愈加在我心底清晰起來。
圣彼得堡之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主席這句名言為多數中國人所熟悉。而這“一聲炮響”正是出自當年俄國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在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滄桑之后,“阿芙樂爾”號靜靜地??吭谑ケ说帽な心吆影哆?,仿佛繼續(xù)在向人們述說著它的傳奇故事。
我們有幸登上“阿芙樂爾”號軍艦參觀。銀灰色的軍艦上,艦旗迎風飄揚,艦身上的火炮分別指向不同方向。艦首那門巨大的火炮,是當年炮打冬宮的功臣,其高昂的炮口仍然指向冬宮的方向,仿佛標志著它仍在履行“十月革命”賦予的神圣使命。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建于1900年,是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裝備最先進的巡洋艦,曾于1904~1905年參加過沙俄與日本之間的戰(zhàn)爭。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立下豐功偉績的日子,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都記住了它。二戰(zhàn)期間,它又參加了保衛(wèi)列寧格勒 (圣彼得堡)的戰(zhàn)斗。如今,俄羅斯海軍依然派士兵在看守著“阿芙樂爾”號,這也是俄羅斯人對它光榮歷史的尊重。每天上午11點,守衛(wèi)在艦旁的水兵都會敲響銅鐘,游人便可以免費登艦參觀。這里已成為圣彼得堡一處著名景點。
冬宮又叫皇宮,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畔。1754年開始修建,歷時8年。冬宮長280米,寬140米,高22米,是一座3層封閉式建筑,占地19公頃,曾是沙皇的宮殿。冬宮外墻以墨綠色為基調,配有金黃色雕刻和白色壁柱,其色彩組合高貴典雅。宮頂上矗立著100多尊人物雕像和大花瓶雕塑,宮內裝飾精致華麗,美不勝收。那白色大理石柱、水晶吊燈、寶石飾品、精美的雕像和繪畫,光彩熠熠,富麗堂皇,而那約旦樓梯、喬治大廳和彼得廳,堪稱俄羅斯建筑史上的典范。冬宮是俄羅斯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代表,這里不僅是沙皇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還藏有許多稀世珍寶,藏品達300萬件。
我們徜徉在博物館的藝術海洋里,分不清何為展品何為展廳,精美絕倫的館藏和金碧輝煌的宮殿融為一體,繪畫、雕塑、文物、珍品無所不有。目睹這一切,我不知不覺走進了歷史,看到了俄羅斯國家的百年興衰。冬宮在25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雖歷盡滄桑,卻保持著勃勃生機。
走出冬宮進入冬宮廣場。廣場上長850米的凱旋門上,聳立著一個手持國徽的光榮之神站立在巨大馬車上的雕像,這是圣彼得堡的象征。廣場上的亞歷山大紀念柱高47米,直徑4米,重600噸,用整塊花崗巖制成,其頂尖是一個手持十字架、雙腳踩住一條蛇的天使雕像。
還有那美不勝收的夏宮,又稱彼得宮,距圣彼得堡市區(qū)約30公里,坐落在芬蘭灣南岸的叢林中。它是歷代沙皇的郊外別墅,以巴黎凡爾賽宮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宮殿周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夏宮花園分為上、下花園。上花園是由64個噴泉和250多座形態(tài)各異的金銅像組成的階梯形大瀑布,下花園最大特色是150個噴泉,2000多個噴柱變換出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夏宮美麗如畫,讓人流連忘返。(待續(xù))
再沒有比冬日的暖陽更令人親切的了。早上一睜眼,如果看到床邊透過窗欞斜射進來一道金黃的線,那不消說,今兒一準是個大晴天。
冬日里的晴,必伴著冷,正所謂晴冷晴冷,越是晴朗的天,早上越是清冷。早上的太陽云蒸霞蔚,給世間萬物披上好看的光暈。但早上的太陽看著溫暖,卻不足以趕走一夜的寒冷,如果把手從口袋里拿出來的話,一會兒便凍得指尖麻木。
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路旁的樹木、房屋、電線桿,都拖起長長的影子。行走在路上,我那長長的身影宛如躍動的音符,在靜靜的路面上留下濃濃的詩意。
早上的陽光是嫵媚的,她掠過門前的臺階,慢慢地攀扶到門楣、房頂。那一刻,我仿佛聽到陽光游走的聲音。而那聲音,只能用心靈去感知。
中午,陽光一掃早晨的羞澀,變得熱烈而潑辣起來。她熱烈地親吻著我,親吻著花草樹木,親吻著周遭的一切。置身陽光中,早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感覺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那份熱烈和潑辣,也帶來了城市的喧囂,帶來了一座座城市在熱鬧的太陽光下的喧鬧不已、生生不息。
太陽的光線總是眷顧那些珍惜它的人。一不留神,太陽光又拉起了長長的斜線,正一步一回頭地、戀戀不舍地揮手作別人間。
在冬日的暖陽里感受時光的飛逝,也令我想到自己易逝的青春。享受陽光帶來溫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努力地學習,幸福地生活,譜寫一個無悔的人生。
臺北印象初到臺北已是深夜,整個城市顯得十分安靜。柔和的燈光映襯著街道和樓房,淡水河仿佛從深藍色的蒼穹中靜靜流淌而來。
在臺灣師范大學會館度過在臺灣的第一晚,之后便見到了與夜晚截然不同的從睡夢中醒來的臺北。
7月,白天的臺北是能帶給人驚喜的。走在路上,你會在不經意間遇見一面長滿綠葉的墻,會在一條安靜的小路上發(fā)現一間精致的咖啡館。乘坐捷運穿越城市,你會掠過一個個別致的窗臺。紅色的房檐下,綠色的樹葉優(yōu)美而矜持,紫色的花垂掛在窗臺上。
淡水的夜市熱鬧而充滿生活氣息,不寬的街道兩旁滿是各色小吃和別具一格的小店。閃爍的霓虹燈下,是食物誘人的氣味和路人的歡聲笑語。微風從淡水河吹來,使夏日的夜晚變得微涼而愜意。
尖石生活我所在的小隊要去的尖石國中在離臺北大約一小時車程的新竹縣尖石鄉(xiāng),那里住著泰雅族人。尖石國中靜立于群山之中,四周樹林蒼翠,云霧繚繞。要到達處于半山腰的學校,要經過我所見過的最陡的山坡。馱行李箱上山更是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一不小心行李箱就會滑下坡去。
我們一行人住在學生宿舍,沒有床單和被單,只能睡睡袋。晚上,要和碩大的蟑螂戰(zhàn)斗,要忍受蚊子永不停歇的空襲……然而,這樣艱苦的生活卻是充滿樂趣的。每天晚上的例會結束后,志愿者們便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玩游戲,演節(jié)目。我們在一起包水餃,吃烤肉。在單調乏味的生活中,這些在平時好像很普通的事卻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也讓我們這一群來自兩岸四地青年人之間的情意越來越深。
在課輔期間,我們極其幸運地遇到了當地舉辦的首屆文化祭。那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饕餮盛宴,是泰雅人獻給現代文明的禮物。在文化祭上,泰雅族早已消失的紋面文化和那充滿遠古氣息的美艷服飾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泰雅人的能歌善舞真是來自祖先的恩賜,那些熱烈的歌舞令觀眾深深折服,讓我們感受到原生態(tài)的古老文明給現代人帶來的精神沖擊與震顫。
課輔時間到達尖石的第二天,我們見到了要和我們一起度過5天課輔時間的學生們,他們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初次見面,我能感覺到孩子們多少有一點靦腆。面對我們這些完全陌生的老師,他們的眼神中透出一絲好奇、一絲期待。
我們用了一天的時間彼此熟悉。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小組起名字、畫隊旗,一起做游戲。一天下來,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已經慢慢開始接受我們。
我逐漸發(fā)現他們真的很有才華,有的很會畫畫,有的唱歌很動聽,有的鋼琴彈得很棒,有的會打鼓并且自己組建樂隊,有的對語言感覺特別靈敏。我想,他們其實一直在看著我們這些來自遠方的老師,我們的用心他們都能感受到。如果你是真誠的,他們也會報之以同樣的態(tài)度。慢慢的,開始有孩子在聯絡簿里告訴我他很喜歡我們這些老師,并告訴我他上課時的感受。后來,我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多。午休時,會有其他小組的孩子們來找我聊天,這讓原本有些許沉悶的午休變得有趣且令我期待了。孩子們對我們這群來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和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想了解我們在的城市、我們的生活,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孩子們表達喜歡的方式很直接———即使舍棄掉小憩的時間也愿意找很多話跟你聊或者毫無掩飾地對你說“老師我喜歡你”。
第三天,我們開始為最后的成果展示做準備。女生們很快決定表演跳舞,并開始認真地排練。最讓我感動的是虹妹,為了練好舞,不顧自己還在感冒,每天回家練習4個小時。
成果展示那天,我們看到了學生這幾天辛苦練習的結果,精彩的短劇和歌舞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動不已。這一天,我收到了兩個孩子寫給我的信,其中一封信中寫著“給我最愛的老師”。只有我自己知道,這一行字對我來說有著多么珍貴的意義。這一天,好多好多人都哭紅了眼眶。短短幾天的相處,我們之間的感情已變得那么深厚。這份情感,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那么彌足珍貴。此后,我們不知何時才能重逢,但在這個仲夏7月,在尖石,這些我們朝夕相對的日子,必將成為我們最深刻最美好的回憶。
編后:郭姝彧為我校大二學生,被選拔為第二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足跡)活動志愿者之一,于去年7月赴臺灣進行偏鄉(xiāng)助學和文化交流活動。本文所述是作者赴臺課輔期間的所為、所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