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 話 清 明
徐俊曉
關(guān)于清明,杜牧有一首詩,名氣很大。以至提起清明,人們心中便產(chǎn)生感傷哀痛的印象。“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痹诠湃说难劾?,“死生之事大矣”,生離死別,當奈之何!只好借酒消愁,奈何借酒消愁愁更愁,只能在紛紛而下的細雨中,氤氳著傷痛的情懷,品嘗人生的無奈。
追根溯源,清明本來只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而已,與習俗無關(guān)。 《淮南子·天文訓》講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币驗檫@個時候,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所以叫做清明。最初,它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關(guān)系密切,至今仍有很多相關(guān)的諺語。在后來的發(fā)展中,逐漸演變?yōu)橐幌盗械娘L俗活動,有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之類。
掃墓的習俗,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了,只是當時的儀式如何,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太確切。南宋高翥的 《清明》一詩中有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贝_切的描述。這幾行詩,娓娓讀來,也是感人肺腑,哀嘆難已。依稀記得,童稚之時,尾隨長輩去祭掃祖父的墳?zāi)?。墳上青草凌亂而茂盛地長著,老舊的墓碑上,也長滿了青苔,祖父之音容,依稀隱現(xiàn)其上。
這樣的情節(jié),中國人大概是祖祖輩輩無法忘懷的。我們民族的血液里,便流淌著這樣的情愫。古人的往事,已在時間里褪去了顏色。當我們讀到杜牧那般詩句,或許已經(jīng)感受不到那種強烈的傷痛了。但面對親者的墳?zāi)?,心中怎無哀痛之悲?為墳?zāi)古嗌闲峦?,竹竿掛幡插于墳上,叩頭行禮祭拜,亦只是表達心中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而已。蘇軾寫了一首 《江城子》來悼念亡妻,細細讀去,莫不感人肺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如此豪邁超脫的大詩人,面對生死闊別,亦只有淚千行以訴愁腸。
《孔子》載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便是我們先人生命的化石。清明,給我們留下的,抑或是這種魂牽夢縈的哀愁和鄉(xiāng)土故里的追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