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永遠的追求 俞立中
引言:俞校長首先與大家分享了韓穎校友的 故事。她2011 年順利通過答辯,成為上海迄今第 一位通過自考獲得本科文憑的全盲人。在我校 讀書期間,學校為她精心設計了課程、挑選了指 導教師、制定了特殊考試方案等。六十周年校慶 時,她深情表達了對母?!A東師大深深的依 戀與熱愛。她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也體現(xiàn)了我 校在教育上的卓越追求。“我們認為教育是打造 卓越靈魂的事業(yè),教育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 渴望事業(yè)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 輝煌,所以我們把每一位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教 育,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把年輕人培養(yǎng) 成對社會負責的成人?!?br>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培育卓越”,在我看 來,與其說培育“卓越”,不如說“追求卓越”。我 個人理解,“卓越”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 之”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華東師范大學去年10 月剛剛以自己的方式度過了自己的六十歲生日。 六十年來,我們始終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無論是 默默奉獻的教師、文員、公仆,還是功成名就的教 育家、科學家、企業(yè)家、銀行家、出版家……我們 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努力,盡了責任。我們也努 力提供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每一位 教師的發(fā)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為每一位 校友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是一個永恒的命題,追求 卓越的腳步更是永不會停息。
綜觀世界一流大學的使命或目標,可以發(fā) 現(xiàn),培養(yǎng)英才、增進知識、服務社會、追求卓越,是 世界一流大學的共有特征。其中,培養(yǎng)英才、增進 知識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兩大基本職能,服務社會 是世界一流大學的終極目標,而追求卓越是世界 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也是區(qū)別于普通高校的根 本所在,世界一流大學無不以追求卓越為志向。 那么,大學如何“培育卓越”呢?
一、大學應該關注完整的人的發(fā)展我校首任校長、著名教育家孟憲承先生認為 大學理想是“智慧的創(chuàng)獲,品性的陶镕 ,民族和 社會的發(fā)展”,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繼承 和發(fā)展,是對大學培養(yǎng)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的詮釋。 大學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更要體現(xiàn)品性、能力、 責任的培養(yǎng)。大學教育應該須關注完整的人的發(fā) 展,培養(yǎng)學生重要的價值觀、性格、道德,讓學生 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自主地幸福地渡過一生。
二、大學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而卓 越的發(fā)展大學教育對于人的一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是不 言而喻的。每個人的人生方向都不一樣,對于大學 教育來說,同樣不能一刀切,這就需要大學完善培 養(yǎng)方案,鼓勵學生學會選擇,善于選擇,引導學生 廣泛涉獵不同學科領域,從而為其一生的多向發(fā) 展提供必要的準備,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而 卓越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卓越的學生需要有卓越的教師有人說,教育是用生命點燃生命,這句話放 在大學教育中,同樣適用。近年,不少老科學家、 知名教授在回憶自己成長歷程時,不約而同地講 到他們的大學老師,深深懷念那些給他們點燃了 熱愛科學、追求理想火種的老師。培養(yǎng)卓越的學 生需要有卓越的教師引導。
我校一直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培養(yǎng),學校充分 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全體學生分享教學改革和科 研發(fā)展的成果,同時探索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途徑, 引導和激勵盡可能多的優(yōu)秀學生在競爭中脫穎 而出。學校努力按照傳承文化價值觀念和建立科 學思維的目標,完善和提高通識教育課程的質 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成為“完整的人”的 教育。學校積極探索開放式、多元化的人才培養(yǎng) 模式,為各類不同學生的成才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 生走出校園,走出國門,參與實踐,了解社會,培 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 時,學校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鼓勵不同領域 的專家、領軍人才給本科生上課,不斷地把學科 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給學生。
柏拉圖說,教育非它,乃是心靈轉向。教育從 本質上說,是一項涉及靈魂的事業(yè)。盡管我們已 經(jīng)做了很多探索,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得更好, “培育卓越”,追求“守住靈魂的卓越”,讓每個 學生的成長充滿生命的靈動。
培育卓越生命 沈祖堯
引言:沈祖堯校長透過自己處 理2003 年非典危機的歷程,重新領 悟人生的目的,教育的目的。這個 經(jīng)歷,也把他的思考從一位專注醫(yī) 學研究的醫(yī)生,擴展到思考如何培 養(yǎng)明天中國乃至世界的人才。
一、教育不只是專業(yè)的培訓過去的教育,主要是培訓學生 的專業(yè)技能。例如,在醫(yī)學院里面, 教授都希望訓練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醫(yī) 生。如果他們能培養(yǎng)學生在自己的 醫(yī)學領域里成為專家,甚至是國際 認可的專家,作為老師的,應該可以 感到滿意。但是在處理非典危機中, 醫(yī)學院的師生不光是處理一個醫(yī)學 問題,他們還在處理一個會威脅全 球人類生命的、經(jīng)濟的問題。因此, 教育不只是培訓學生專業(yè)的技能, 還需要幫助學生明白自己為什么要 當醫(yī)生,明白當醫(yī)生的公民責任。只 有專業(yè)技能而沒有使命感和責任 感,這并不足以讓學生去處理未來 的問題。在現(xiàn)今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下,這 些問題將會更加復雜和困難。
二、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 精神真與善都是重要的人文精神。 在處理非典危機中,我看到了什么 是善。善不是只顧自己,是看到別 人的需要而作出犧牲。善良的醫(yī)生 為了醫(yī)治非典的病人,甘愿冒著自 己生命的危險而犧牲;年長的醫(yī)生 看見年輕有小孩的醫(yī)生的需要,愿 意先進到病房去醫(yī)治非典的病人。 真就是憑著真理說實話,有人說: “講真理的人鞋還未穿好,說謊話 的人已經(jīng)走了半個地球?!笨梢娬f 真理是不容易的。無論是念什么科 學,無論是政治家、金融家,還是哪 一個專業(yè)領域的人士,說真話是非 常重要的。所以在香港中文大學的 通識教育里,學校希望學生學習一 點儒家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圣經(jīng),讓他們 接觸中西方的人文精神,明白什么 是真和善。
三、培育學生的領袖素質領袖要懂得溝通,可以把自己 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在處理重 大的事情,領袖需要和不同的人溝 通,需要不同的專業(yè)人士來解決難 題。還有些時候,他要用不同的語言 溝通,用英語、用普通話等等。領袖 需要毅力和堅持。當時在面對非典 危機的時候,經(jīng)常面對惡劣的挑戰(zhàn), 但我和整個團隊都沒有放棄。我們 只有走遠一點,冒險一點,嘗試多一 點,才有可能解決這么重大的難題。 領袖還需要眼光和勇氣,他要具備 一個全球的視野,要知道世界在發(fā) 生什么事情,他不能把眼光停留在 考試、成績、 GPA 上。他也要勇氣來 面對其他人的批評,接受不同的意 見。
四、培育學生正確人生觀并貢 獻社會大學有責任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己 的人生和價值觀,并作出更好的選 擇,正如我選擇了從醫(yī)院的工作轉 到學校里的工作,這樣能有機會培 養(yǎng)更多的好醫(yī)生、更好的大學生,對 社會的貢獻就更大。所以,學校需要 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走進社會現(xiàn) 場,從體驗中學習,去發(fā)現(xiàn)自己人生 的路向。我以自己在去年香港中文 大學畢業(yè)禮里講的話作為總結,希 望我們的教育能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 簡單但是快樂、能貢獻社會而不枉 此生的人。
“生命+卓越”的教育 蔡元云
引言:蔡元云先生棄醫(yī)從事青少 年工作38 年,一直在香港與大學及 中學合作進行青少年生命培育工作。 過去15 年,又與我校合作,并于 2007 年推動成立了華東師范大學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培訓 中心”。過去4 年,還在北京與北京 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合作開展 “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健康創(chuàng)路”研究 和培訓工作。2008 年至今,與四川大 學華西醫(yī)院開展“地震后小區(qū)心理 康復培訓”工作。在本次研討會上, 蔡先生從《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開 始,探討教育的意義與基本任務,并 結合自己的生命故事,與大家分享了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卓越”“如 何才能培育出卓越的生命”等話題。
一、卓越和生命可以并存,而不 是兩者取其一《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說到: 大學已經(jīng)忘記了更重要的教育學生 的任務。大學忘記了本科教育的基 本任務是幫助十幾歲的人成長為二 十多歲的人,讓他們了解自我、探索 自己生活的遠大目標,畢業(yè)時能成為 一個更加成熟的人。現(xiàn)在,學術追求 替代了大學教育任務,殊不知這兩者 不應該厚此薄彼。卓越和生命、靈魂 可以并存,而不是兩者取其一。
二、生命需要“敢愛、敢夢、敢 飛”
無論在哪一個行業(yè)做領袖,一個 人具有什么樣的生命素質是重要的。 “生命素質”就是“生命力”,是一個 人內(nèi)在的“生命的火”( Fi re W i th- i n)。一個人如果能關注身體、心靈的 每一方面,然后好好進行栽培,就會 使心中有火。怎樣才能讓“心火”點 燃、充滿生命力呢?這就需要最基本 的三個素質:其一,敢夢( Vi si on),就 是要看得遠,不僅僅看眼前的成就: 賺多少錢。其二,敢愛( Passi on),有 的翻譯成“激情”或者“投入”,就是 做什么都要投入,包括跟人談話。其 三,敢飛( Adventure),即一個人覺得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里面都有一種力 量,愿意去冒險。過去9 年,我們在這 里做了很扎實的研究,當然不單單是 在課堂里。其實真正的研究是在真實 的場景里有行動,也就是說,看你這 一套講法是否真的可行。
三、“培育”就是“陪”和“育”
什么是“陪”?“陪”即“師友同 行”( Mentori ng)。青少年不能只靠 同學的交流而全面成長。他們需要有 愛心、有人生歷練的長輩“亦師亦 友”地跟他們同行。我在《我與恩師 的十堂課──我的路》一書中,以生 命故事的方式演譯了如何建立師友 關系,如何在恩師的陪伴中成長、成 熟;如何與青少年同行,與他們一起 成長?!爸薄坝觥薄皩ぁ薄案薄办o” “死”“道”“承”“傳”“行”是“師 友同行”可操作的十個概念。
什么是“育”?“育”就是要 “創(chuàng)造空間”。這通常包含三個層 次:第一,知識培育( Informati on); 第二,養(yǎng)成品格( Formati on),就是 品德和人格的養(yǎng)成;第三,生命更 新( Transformati on),就是將一個人 的品格和卓越結合起來,活出真正 的生命?!案淖冇晌议_始”,從 “知”到“行”“知行結合”,就可 以活出來。
在高等教育中,大學應當為培育 “生命+ 卓越”的一代的需要創(chuàng)造 條件:跨界別的國際伙伴、研究與行 動結合、培育“培訓者”、跨代的“師 友”同行以及進入現(xiàn)場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