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母校集美大學的一封信
我是集美大學一名普普通通的畢業(yè)生,畢業(yè)業(yè)已四年。在校期間的種種美好回憶至今仍存于我心中,而我對母校的懷念與感激之情也愈加強烈。同時,我也對母校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感悟與體會,感覺那時似乎也留下了些許遺憾。懷抱著希望母校發(fā)展得越來越好的美好愿望,我想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邀請家長來校。一般情況下,家長們只在新生入學或放假時來接送孩子,或有時來??赐⒆?。而學校通常在學生出現(xiàn)重大問題時,才聯(lián)系家長來校。或許邀請家長來校會耗費人力財力,也會有安全等方面的顧慮,但組織家長們來學校對學生們和家長們來說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大學教育同樣需要與家庭教育的完美結合,讓家長們參觀孩子讀書的大學,能夠讓家長們更加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而對于學生們也是一種鼓勵,讓他們多一個與父母交流的機會,更懂得勤奮讀書。
二是每學期都設置體育課。參加工作后,我才深刻體會到,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集美大學設有體育學院,各種體育設施非常完備,開設的體育課程也非常多。然而普通學生只在大一、大二的課程中有體育課,從大三起就停止了。強身健體、鍛煉體魄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得做的事,設置體育課可以讓學生們或多或少地多參與一些體育鍛煉。校主陳嘉庚先生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教育事業(yè),集大學生也應當有這種愛國報國的胸懷,只有鍛煉好身體,才能更好地報效國家和人民。
另外,許多學生大一大二修體育課時,完全是奔著學分去的,哪個課程學分好拿就修哪個,當時我就是這么做的,現(xiàn)在想來倍覺不妥。如果在四年的大學課程中每學期都安排體育課,或許會改變學生學分至上的觀念,真正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好處。
三是讓老師與學生更加親近。問到許多畢業(yè)生是否還與大學的老師有聯(lián)系時,許多畢業(yè)生都會回答只與輔導員才有聯(lián)系,而與專業(yè)課老師還保持聯(lián)系的則少之又少。我想,在校生們或許也會有同感。中小學時期,我們跟老師的關系非常密切,即使畢業(yè)了也會和科任老師保持聯(lián)系。而到大學則不同了,大學老師與學生們上完課就各自離開,交流機會甚少。私以為,評價一個老師,不應只看“科研學術水平”,也應當看“教與授”的水平,看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這樣,或許老師才會真正主動地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四是開通集美大學專線公交車。公交車是學生最常用的出行工具。然而在集大的四年里,我始終沒有看到以集美大學為起點站或終點站的專線公交車。值得關注的是,廈門大學、福建農(nóng)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漳州師院、廈門理工學院等省內(nèi)高校及省外的許多高校都有以學校為起止站的公交車,就連2006年進駐廈門的華僑大學,現(xiàn)在也有公交車站點。顯然很多高校早就看到了開通以學校為起止點的專線公交車所蘊含的深刻意義。以大學為起止站的專線公交車,不僅能增加學生對于學校的歸屬感與榮譽感,也讓我們的大學與當?shù)馗尤诤?。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母校在每年寒假時組織班車送部分貧困學生(或特困生)回家過年,讓學子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五是每年開展全校性的紀念陳嘉庚先生的活動。陳嘉庚先生留給集大的,除了“誠毅”校訓和嘉庚風格的古老建筑外,還有深厚的 “嘉庚精神”。學校一直都有組織紀念陳嘉庚先生的活動,但因條件限制,很多同學并沒有參與其中。我記得在集大就讀時,除了新生入學時參觀鰲園和嘉庚故居的傳統(tǒng)活動,以后就沒有機會參加過其他此類活動。因此我建議母校在每年清明或陳嘉庚先生誕辰之日,組織開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以紀念陳嘉庚先生、弘揚“嘉庚精神”為主題的愛校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六是關注學生的網(wǎng)絡生活。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通過人民網(wǎng)強國論壇與網(wǎng)友進行交流。2009年2月28日,溫家寶總理與網(wǎng)友在線交流,國家領導人已率先做出表率,試問作為先進文化陣地和學術前沿的高校,是否也應有類似的活動?毋庸置疑,現(xiàn)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網(wǎng)民,而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很大一部分是花在網(wǎng)絡上的,他們通過網(wǎng)絡學習、交際、娛樂、購物等等。重視網(wǎng)絡對學生的影響,重視網(wǎng)絡對大學教育的利弊是當務之急。但感覺學校對于這個方面的關注度還不夠高。當我們?nèi)ゾW(wǎng)絡中心申請IP時,當我們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上網(wǎng)時,學校是否應配備相關的網(wǎng)絡文化引導課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加強文化建設,我想,抓好“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必然要成為“高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是鄙人的一點粗淺之見,若有不當之處,請母校和校友們批評指正。時間在前進,相信母校也一定會一步一步走的更好更遠。衷心祝福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