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誰對我的愛情負責?


  在席慕容的詩歌《無怨的青春》里,“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長大了以后,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受關注度高,大學生的校園愛情也時常成為社會熱點。想來近日校園里發(fā)生的多起“求愛門”事件,均以大四學生為主。時光匆匆,讓那些看過鉛華即將畢業(yè)的孩子“頓時醒悟”,傾盡最后的熱情在校園的泥土上寫下愛的告白;亦或是他們覺得,四年的大學生活,仍未經(jīng)歷過純美的愛情,這是個人的失敗,更是人生的殘缺,何不來一場“黃昏戀”,抓住大學生活最后的尾巴。
  走在大學校園,情侶的身影隨處可見,有人甚至說,大學里要是沒談過戀愛算是白讀了。誠然,這是大學生戀愛觀的偏差,對待感情問題過于隨意,缺少應有的責任感和嚴肅性,而來去匆匆的快餐愛情給他們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都將埋下諸多隱患。那些因孤獨催生的“快餐愛情”,在變換迅猛的現(xiàn)實面前也會很快被打回原形。來得快,消失得也快,來去匆匆是校園愛情的寫照。
  為何會出現(xiàn)“畢分族”一詞,想來也覺得合乎情理了。原因大概有三:現(xiàn)代大學生的戀愛觀變化,愛情的神圣感和責任感不強,認為戀愛與婚姻可以分開,不必考慮太多;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強,包容性差,相愛容易相處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畢業(yè)走上社會的現(xiàn)實考慮,原本單純的愛情揉進太多的現(xiàn)實因素,于是,分手就成了必然。
  在大學里,主要目的還是學習。我們是有思想、有作為的新一代,敢于接受,敢于面對,大可不必像過去那樣,只要觸碰到“愛情”這一話題就難以啟齒。但與此同時,真正談一場戀愛又是何其容易,有多大的肩膀就挑多重的擔子,超出能力范圍終是無用的。愛情雖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但非青春的終極意義,更不是人生的全部。誰對你的愛情負責,誰又能為你的愛情買單,這始終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