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吻掉的學籍”是教育懶招的結(jié)果
某職業(yè)學校就讀的張同學因在教室內(nèi)與女同學接吻,被學校勒令退學。張同學的家長認為校方的處分過重,和學校進行過多次溝通,但校方稱在教室內(nèi)公然接吻,給其他學生帶來極壞的影響,處理是有依據(jù)的,已經(jīng)作出的處分不會更改。(3月16日《現(xiàn)代快報》)眾所周知,對于戀愛校方都沒有明確的禁止條例。對于教室接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傷大雅”而給予開除的處分未免太過嚴重了。當下的大學生群體,甚至高中生、初中生戀愛現(xiàn)象比較普遍,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男女同學有親昵甚至接吻行為已司空見慣。不可否認在教室里當眾接吻確實過分,應該接受學校的嚴厲批評教育,但不至于非要將其開除。反過來講,當下的青少年如此早熟,對兩性毫不在乎,整體素質(zhì)堪憂,除了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教育欠缺外,學校教育失職也難辭其咎。
一般而言,對開除這樣嚴厲的處分都是有兩個指導標準:一是后果嚴重,二是屢教不改。校方校規(guī)中關(guān)于“開除學籍”是這樣規(guī)定的:“品行惡劣、道德敗壞且屢教不改者”與“打架斗毆、行兇、賭博情節(jié)嚴重者”。也就是說,符合上述兩項條件,學校才能做出“開除學籍”的決定。受理此案的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師陳賽金指出:“即使學生存在嚴重不良行為,學校也有舉證責任,學校不僅要證明他行為不良,還要證明其嚴重性,證明何為‘屢教不改’,這對校方來說難度很大”。張某就“品行惡劣、道德敗壞且屢教不改者“這幾項而言,偏離甚遠。
學校之所以做出開除的處分,意在“殺一儆百”威懾其他的學生。而靠這種“重處分,輕教導”的懶人式的教育方法,效果又有多大?學校不僅是向?qū)W生教授知識,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育人萬不可忽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很早的時候就給我們做出示范,用四個糖教育一打架的小學生。而事件中的校方則采用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方式,不免讓人心生寒意。學校對于學生應該從一開始就常抓不懈,給學生們打好基礎,盡職盡責全面把好關(guān),要有點耐心,講點方法,不要平時放任不管,忽視教育引導,一旦學生做出“驚人之舉”,就將其“一棒子打死”,這樣做恐怕是會適得其反,難收良效。
令人悲哀的是很多學校只是單一的去傳授知識,而對學生的耐心引導,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偏頗行為的矯正等,往往做的不夠。學生有缺點,必要的懲戒是可以的,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把重點放在教育和引導上,給他們反省和改過的機會。不要動不動就扣于諸如“品行不端”的大帽,正確的引導才教育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