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百年過后,沉沒在大西洋冰冷海底的泰坦尼克號郵輪今年再次重回銀幕,也勾起了人們深藏在心中那陳舊而又珍貴的回憶。
作為20世紀末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即使對于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觀眾來說,《泰坦尼克號》也是膾炙人口的。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徹底震驚了當時還對“海難”這一概念相當模糊的中國觀眾,而男女主角的生死絕戀也讓很多觀眾潸然淚下。14年過后的今天,經(jīng)過3D特效制作后的《泰坦尼克號》再次席卷全球,各大影院都紛紛掛出了杰克和露絲“世紀之戀”的唯美海報,吸引人們前往影院,再次感受災(zāi)難所帶來的震撼以及愛和溫暖的力量。
如今,歲月的指針已經(jīng)向后推移了14年。14年后的銀幕上,杰克依然青春不羈,露絲依然端莊美麗,巨大的郵輪依然在藍天碧海中悠悠駛過,絲毫沒有預(yù)見到即將到來的災(zāi)難,唯一不同的是看電影的我們,已經(jīng)不再是當年的我們了。
是的,14年了。
14年的光陰,可以讓少年成長,可以讓青年成熟。14年前的我們,或許是震撼于《泰坦尼克號》宏大悲壯的災(zāi)難場面,或許是沉迷于電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亦或許是感傷于杰克和露絲剛剛綻放就要凋零的悲劇戀情。然而時過境遷,當14年后的我再次重溫這部電影時,內(nèi)心已經(jīng)不只是動容于男女主角的愛情絕唱,而是為片中呈現(xiàn)出的很多溫暖悲傷的小細節(jié)默默扼腕。
“讓婦女和孩子先走”
《泰坦尼克號》之所以被稱為大片,不僅僅是因為其壯美華麗的場面所帶來的逼真的視覺效果,還因為其真摯動人的情感帶給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震撼,以及電影中處處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芒。
“讓婦女和孩子先走!”
當巨輪撞上冰山,悲劇已經(jīng)無法避免的時候,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史密斯下達了“讓婦女和兒童先走”的逃生命令,并呼吁所有男士“像個英國男人一樣行動”,而大多數(shù)英國紳士都執(zhí)行了這一命令。于是,跟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一樣,所有的戀人、至親、摯友都不得不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面臨生離死別,甚至還來不及思考,親人的臉就已經(jīng)被海浪吞沒。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英國紳士們卻依然保持著優(yōu)雅高潔的風度,在呼嘯而來的可怕死神面前,用“讓婦女和兒童先走”的行動將善良、博愛、謙遜等人性閃光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眾所周知,電影《泰坦尼克號》是根據(jù)真實的海難事件改編拍攝而成的。而現(xiàn)實中,在1912年泰坦尼克號郵輪沉沒前,船長也確實下達了“婦女兒童優(yōu)先”的逃生命令。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實中泰坦尼克號郵輪從頭等艙、二等艙到三等艙的男子獲救率分別是33%、8%和16%,而兒童獲救率則分別為83%,100%和34%。的確,災(zāi)難可以掀起翻滾的巨浪,可以吞沒華麗的郵輪,但是卻怎么也泯滅不了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智慧生物的最崇高的尊嚴和博愛。
“這是最后一曲生命之歌”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有很多讓人難忘的情節(jié),而船上的樂隊為了安撫狂躁的人群,在甲板上奏響最后的生命之歌就是其中之一。
當這艘號稱“永遠不會沉沒”的豪華巨輪撞上冰山之后,原本安寧平靜的甲板被四處逃生的乘客們吵嚷得嘈雜不安,樂隊的演奏師們在奏完最后一首曲子后也準備散場逃命。可是此時,樂隊中的一名小提琴手卻默默地留了下來,架琴重新拉起了悠揚婉轉(zhuǎn)的歌曲。其他樂手見狀,也紛紛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樂器,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海面上,在即將沉沒的豪華郵輪中,以一首歡快輕松的樂曲來直面即將到來的冰冷的死亡,也為那些在絕望中掙扎的人們送去了最后一絲精神的慰藉。
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zāi)難,樂手們異于常態(tài)的鎮(zhèn)定比那些瘋狂絕望的逃命者更加令人動容。在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奏中,他們依舊從容樂觀,默契十足,說明了他們已然互相視作知己———能和知己一起演奏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比起慌慌張張地逃命來說更加彌足珍貴。
其實,電影中的這一細節(jié)在現(xiàn)實的泰坦尼克號郵輪上也曾真切地發(fā)生過。據(jù)生還者描述,當甲板上的人們都驚慌失措、四下逃命時,一些基督徒在一位英國牧師的呼吁禱告聲中平靜下來,開始大聲吟唱圣歌,而泰坦尼克號上的沙龍樂隊“白星樂隊”則在領(lǐng)班華萊士·哈德利從容淡定的指揮下,一遍又一遍地為祈禱的基督徒們伴奏。所有的人都西裝筆挺,神情安詳,好像在迎接一個即將到來的美麗的節(jié)日。
“要讓每一天都有所值”
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結(jié)尾,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滿臉皺紋的老年露絲安詳?shù)靥稍诖采?。鏡頭掠過床邊放著的一大堆照片,每一張照片上的露絲都笑靨如花———看起來,在經(jīng)歷過那場巨大的災(zāi)難過后,露絲度過了她幸福、平安、快樂的一生。此時的露絲,或許已經(jīng)進入了彌留之際,然而在她腦海里,安躺在大西洋深海底、銹跡斑斑的泰坦尼克號卻漸漸變得亮麗如新。露絲慢慢走上前去,面帶微笑的侍者優(yōu)雅地拉開大門,她看到所有遇難的乘客都在大廳里熱情地歡迎她的歸來。更讓她萬分驚喜的是,杰克就在當年他們約會的大鐘之下等著她———直至此刻,她和杰克已經(jīng)分別了整整84年。
在電影前半段,為了開解被貴族生活壓抑得喘不過氣的露絲,樂觀的杰克在遞給她的小紙條中寫道:“to,make,each,day,count”(要讓每一天都有所值),最終俘獲了露絲的芳心。然而,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卻讓這對戀人剛剛相愛就要面臨生離死別。為了和杰克生死與共,露絲不顧“婦女和兒童優(yōu)先”的命令,毅然從救生艇上跳回了死亡之輪,其信念之堅定讓人喟嘆;然而為了讓露絲實現(xiàn)“每一天都有所值”的承諾,杰克將唯一的一塊逃生木板讓給了露絲,自己卻帶著微笑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海底。露絲獲救后,沒有嚎啕大哭控訴命運的不公,也沒有整天以淚洗面來懷念逝去的杰克,而是堅定地、一天一天地實踐著她和杰克之間的承諾。她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最終也像杰克所說的一樣,躺在溫暖的床上安然死去。
無論曾經(jīng)多么的奢華輝煌,“不沉之輪”泰坦尼克號終究還是撞上了冰山,沉入大海,成為了一個悲壯而動人的故事。正如被拍成電影的《泰坦尼克號》一樣,這個故事也將被人們一代一代地講述下去。然而,無論講故事的人是誰,他都應(yīng)該在敘述的過程中提到:雖然海洋吞沒了泰坦尼克號,卻從未吞沒人性的光輝和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