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學院 張世強">
電子報
電子報

那些美麗的校園往事
能源學院 張世強



蘭銳 攝


  二校區(qū)篇
2005年秋,懷抱著希望,我來到了哈工大的二校區(qū)。二校區(qū)很清凈,是那種類似花園的學校。進入校門時,迎面有陽光大廳擋住了校外的繁華世界,接著的圖書館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心靈的休憩地。再接下來,二公寓到了,永遠的551寢記錄了我大一的生活、理想和反思。
  當你用心去過每一天的生活時,你會發(fā)現生活的真諦很簡單,只是它太平常普通了,以至于沒有人注意到。當你去嗅路邊的花朵時,你會發(fā)現香味是不同于昨天的;當你看看今天9點的手表時,你會發(fā)現你的表情是不一樣的;當你向戀人發(fā)同一條短信時,你會發(fā)現地點是變更的;甚至當你再去聽同一首歌曲時,你會發(fā)現你的心情是不同的。是的,生活不是永恒的,就像一條定常流動的河流,“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這就是生活,它的真諦就是改變。
  改變是恒常的,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生活的改變,這也只是生命中無數次改變的一次而已,已逝的也許有高中時代的天真爛漫,但迎來的卻是大學時代逐漸成長起來的成熟。抱著一顆順其自然的心,我逐漸適應了新的角色,學會了敞開心扉去面對和擁抱新的生活。只不過,整個大一過得很快,如今能回想起來的東西不多了。還記得陽光大廳里的那個水池子,水清澈清澈的,里面放置了一個假山。有一段時間,池子里有很多硬幣,甚至養(yǎng)過金魚,頗有情趣。記得那年楊利偉曾經來過,就在這個陽光大廳里,我們見到了中華飛天第一人。陽光大廳左側的一間大教室,編號好像是B12。那間教室讓我記住的原因除了教我們線性代數的很牛的老師,還有張錦池老先生曾在那里做過一個關于《紅樓夢》的講座,那一次我很投入地聽到了晚上9點半。
  當然還有永遠的B307,那是間很大的教室,橫跨三樓和四樓。直到現在,當我們聊天談起電影時,我依然會興奮地說起:《黑客帝國》三部曲、《魔界》三部曲我都看過。記得那年五一,對于我們這些離家遠的人而言,回家是件奢侈的事兒,但在B307舉辦的電影展,卻給了我們別樣的情感寄托和假期享受。受此影響,直到現在我仍對影音類的東西保持著一種敏感的嗅覺。
  最后說一下9301,那是當初我們上C語言和匯編語言的地方。高中之前,我對計算機語言一無所知,但在那里我了解了計算機語言,感覺到了一種能夠釋放自己邏輯的東西。前些天在人人網上我看到一組照片,照片正面是市政學院,而市政學院的前面只剩下一些散碎的瓦礫,在夕陽下無言地堆著。我才知道:9301所在的樓被夷為平地了!我再也沒有機會踩上那兒嘎吱嘎吱作響的樓梯,再也沒有機會推開那扇大鐵門,再也沒有機會坐在那里面去感受剛接觸計算機語言時的驚喜了……時光如箭,歲月如梭,大一很快就過去了,它曾帶給我的新鮮和驚喜,如今也成了珍貴的回憶。
一校區(qū)篇
最開始對一校區(qū)的印象來自于一次晚上來理學樓的L001看柯南的劇場版。坐校車到一校區(qū)的時候,天已經暗了,法院街的路燈已經開了。當時的路面還沒有修理,有的地方坑坑洼洼,車子開過去都要顛一下。路邊還有柳樹,風吹來,影影綽綽,頗有點兒意思。那次急著看電影也沒有具體看下這個哈工大是什么樣子的。后來就是假期的搬寢,我們被榮幸地分到了一公寓。順著跟校外街平行的小路走向一公寓的時候,我不禁失望了:路面依然坑坑洼洼,家屬樓下的墻角處也雜亂不堪。但是,我在心里告誡自己:學會發(fā)現美。入住寢室207后,我選擇了靠窗的下鋪,因為我喜歡臨窗沐浴陽光的感覺,那是一件很美的事。
  最初我們寢室是8個人,后來重慶來的那個同學去了UBC。走的時候大家給他寫留言,我雖然曾經和他有過小摩擦,但這時竟有點難舍難分的感覺,因為從今往后大家就天各一方了。余下的7個人來自6個專業(yè),不同的知識背景讓我們在每晚的臥談中都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記得有天晚上,我們討論改革開放的事情,雖然沒有爭論出結果,但大家聊得很盡興。臥談的樂趣也在于此:熱鬧,無厘頭,能彼此溝通感情。
  寢室同學出國沒多久,學校就開始了大修。剛開始只是一兩條路,后來就變成全校所有的路都修理,而且這樣的狀況很是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再后來校園環(huán)境真的美化了不少,學院餐廳后面的教學樓也隨之拔地而起。那座樓是很高很高的,在下面仰頭看樓頂,陽光滾過樓的邊緣,倏然會感覺到一種眩暈。再后來就是命名事件:“格物”、“致知”、“正心”、“誠意”4座樓走進了大家的視野,與之對應的,X樓、D樓、A樓抑或紅樓走入了歷史。后來在一次講座里我才知道:這些頗具人文底蘊的名字原來是人文學院老師提議的。
  雖然我的專業(yè)是熱能與動力工程,但是我對于動力樓的親切感沒有格物樓強,因為自己的專教在那里。雖然校園里面的街道修整一新,但是格物樓依然是經歷了滄桑的樣子。唯有每年春夏季節(jié),爬滿了右側一墻的碧綠植物還能提醒著你格物樓也有旺盛的生命力。雖然格物樓表面著實很破,但里面設備卻一應俱全。在那里,有我曾經看管過的機房,有我曾經自習過的專教,有我曾經踏過的六層的樓梯,還有發(fā)生了很多故事的英語課……我想,格物樓就像一個年邁的長者,雖然它的面貌飽經風霜,卻掩蓋不了歲月帶給它的智慧和積淀。
  從格物樓到圖書館是很近的,當自習失去耐心時我就會去圖書館調整一下。圖書館也是需要踩著很長的樓梯進門就到二樓的。門外的樓梯也有兩個欄桿,雖然圖書館的歷史也有一二十年了,但是這兩個欄桿卻不像格物樓的欄桿那么銹跡斑斑。為什么呢?我想這多虧了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圖書館的那兩個欄桿是很寬的那種,經常有很多的孩子把它當滑梯玩。所以,雖然時間很久了,卻也光滑。后來,學校修整完道路后,對校園內的各個樓也要整修,就把圖書館門前的那兩個欄桿拆了去。孩子們就不能玩滑梯了。校慶整修把管理學院樓、格物樓和圖書館一起修整了一下?,F在是在樓頂加了一層黑色的蓋子,下面就是樓身貼上了有種類似黃沙那種顏色的墻磚,看起來,莊嚴而古樸。
  迎接校慶期間改變的還有很多的地方,比如在校外面又蓋了兩座公寓樓。還有一座活動中心,學校的社團終于可以告別那個老舊的學生活動中心了,還有新建的游泳池等。
  現在走在這個校園里,你會發(fā)現整個學校已經發(fā)生了很多的改變。學校變得更清潔了,設施變得更完善了,校門變得更莊嚴了。那些我剛來一校區(qū)的有些東西永遠只能從記憶里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