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如何讀書(三)
□張堯?qū)W中南大學校長
?。ń由掀冢┧?、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看法我認為這句話是有條件的,籠統(tǒng)地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在一定條件下,這句話就是對的。我們講這句話,用的最多的是在破某個案子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的意思就是,對于與這件案子有關的群眾,比如說他們看見了可疑的人,或者可疑的形跡等。從福爾摩斯,到我們中國現(xiàn)在最出名的余天華,他們破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走訪群眾,尋找證據(jù)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的眼睛就是雪亮的。但是假設這個案子發(fā)生在長沙,你卻去天津調(diào)查,這樣的情況下,這個眼睛肯定是瞎的。
從信息傳導的角度講,群眾是接受體,你說他是雪亮的,肯定就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你把掌握這個知識的人,也稱作群眾,那么這句話就是對的,因為他知道這個知識。比如你講到的碘鹽的問題,如果他知道這個知識,并且告知這個碘鹽不要買,那么他的眼睛就是雪亮的了。如果他不知道,他買了,那么他的眼睛就不是雪亮的。所以關鍵還是看怎么定義 “群眾”。
當然我認為,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個主題是非常好的,可以提高大家的分析能力。那么,要怎么讓你的眼睛變得雪亮呢?我覺得,你要多讀書,多長知識。讀書,既可以讓你的眼睛變得明亮,而且會給你智慧。提倡大家多讀書,讀書會提高大家的能力,非常好。
五、社會為什么需要知識分子整個社會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所謂的精英,一類就是草根。毛主席的偉大在于在精英和草根之間搭了一座橋。草根接受他,他代表了草根的利益,同時他本人又是精英。社會知識的傳播主要是依靠精英,但是造就文化的主要是草根。他們創(chuàng)造了文化,但是他們不能間接地傳承文化。就是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和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問題。一本書,讓千萬人讀,影響著千萬人,但是這本書的內(nèi)容,肯定是作者的觀點。農(nóng)民不能寫,所以得罪誰也不能得罪這些寫文章的知識分子。你講的這些關于文化革命的事,是因為,寫書的這個人,他受了很大的苦難,所以他寫出了社會的黑暗。但是農(nóng)民或者工人是不是這個感受?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寫,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通過寫書去傳承。為什么我們會讀到很多《半夜雞叫》這種書,就是毛主席為不會寫字的農(nóng)民和工人,提供了一個傳承的機會,并且要求精英們?nèi)懀跃陀幸淮笈膭?chuàng)作出現(xiàn)。但是只要社會一有大的變化,這些東西就退出去了。因為它永遠是與精英相對抗的,精英不喜歡這些??偟膩碚f,社會總是分為草根和精英,草根是辛苦的,文化是靠精英傳承的。為什么要大學,大學為什么要有大學精神?大學就應該保持良知、保持正義、保持文明的傳承。不能因為某種權利,或者某種力量,使得你的正義和良知的傳承發(fā)生改變。如果公平、正義、良知得不到傳承,人類離滅亡就不遠了。
六、物質(zhì)和精神我突然想到了佛教的一句話: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在佛教中,它是諸山之王,就是大千世界。芥子是芥菜的種子,是極微小的東西。就是在這么小的一個東西里面,可以藏著這樣一座大山。須彌大山也等同于芥子。
我覺得,所有的如道德、三綱五常、人性,并不是矛盾的,就如須彌和芥子一樣。在大躍進或者三年自然災害的時代,可能餓死了很多人,或者不能溫飽,這是一個歷史事實的客觀存在。但是放到 “須彌”山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中華民族在近代的1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怎樣擺脫貧困、實現(xiàn)溫飽、滿足物質(zhì)生活的一種努力。只不過,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有不同的途徑,怎樣走會好一點?
人是一種自私的動物,你要成為圣人,是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學習??鬃雍兔献佣贾v過,要成為圣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但是很多人是不學習的,所以就得有一個約束。在用什么樣的辦法約束的過程中,可能又會發(fā)生很多不該發(fā)生的事情?,F(xiàn)代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比較豐富,卻依然出現(xiàn)諸如工資、買房等很多問題。
就我個人而言,到目前為止,我并沒有感覺自己比文化大革命時幸福多少。我的意思是,我那個時候并沒有很多錢,也就是剛好吃飽肚子,但是我渴了就可以捧著溝里的水喝,出門可以打著赤腳,可以踩著很舒服的泥路,吃著自己從地里采的新鮮蔬菜,每天都在干活,但是也活得比較舒服;唯一不足的就是很辛苦,想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也就是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滿足了,就會思考精神層面的東西。
現(xiàn)在,精神生活多了,物質(zhì)生活夠了。但是我們反問一句,這樣就好嗎?就像你剛剛講的要解決人的溫飽問題,但是溫飽問題不是人性問題,是人性問題的一個部分,不是全部。我在想,當環(huán)境受到破壞,正如最近的一個報道,我們國家的稀土,每年獲得的利潤遠遠不及我們再去治理它所付出的多。我們現(xiàn)在破壞的環(huán)境也一樣。正如我的家鄉(xiāng),如果要恢復到當年,比如我上大學之前的環(huán)境,恐怕再花五十年都不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到底是人類的進步還是倒退?這個問題在你們這個時代可能不會去質(zhì)疑。在人類社會進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前,我們生活得很穩(wěn)定,但是革命之后,宗教、戰(zhàn)爭、環(huán)境、疾病等等很多的社會問題都出現(xiàn)了。我們?nèi)说膲勖骄档拇_是提高了,但是我們縮減的是我們子孫后代的壽命。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當這一代人在拼命消耗資源的時候,很多年后的后代一定是沒有資源的。人類一面造福子孫,另一面又在毀滅自己的子孫。但是現(xiàn)在又不得不做,因為諸如美國等國家,他們很強大,如果我們不做,它們就把資源搶走了,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競爭。
人首先要解決人性的基本需求。但是解決了基本需求,還有更大的問題:人類貪婪的本性是否該用壽命去解決?這個問題自從有人類以來,都在試圖解決,包括孔子、孟子。在中國有兩個思想活躍的時期,戰(zhàn)國時期和民國時期,因為那時候人們沒有吃的喝的,就開始思考。現(xiàn)在溫飽問題解決了,就不思考了。所以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在今后不斷的成長過程中,去琢磨、去回答,現(xiàn)在是回答不了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