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志愿者為社區(qū)圖書館捐贈圖書
圖為志愿者為老人講解養(yǎng)生知識
題記:1919年的5月4日,中國的青年學生們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為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1949年,我國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jié)。
“五·四”運動無疑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生運動,對現(xiàn)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巨大而又深遠。世事變遷,今天的年輕人依舊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社會、對生活的熱愛。青春的時光不能虛度,湖南文理學院的優(yōu)秀青年大學生們便選擇了志愿服務為自己的青春“加分”。
今天的“五·四”精神———擔當與奉獻“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是當年“五四運動”時期的主題,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對于青年人來說,志愿者精神已然成為“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的一種轉(zhuǎn)化。通過志愿者、義工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是青年們應盡的責任。
一位網(wǎng)友在論壇上發(fā)帖說:和平年代,不需要青年們“拋頭顱,灑熱血”,現(xiàn)在的青年,應當學習在玉樹地震中犧牲的黃福榮,默默無聞地從事志愿者工作。當年的五四精神,傳承至今,便是志愿者精神,即“擔當”與“奉獻”精神。的確,現(xiàn)今這個社會,人情越來越冷漠,高樓大廈,高級防盜設備阻擋了很多情感的交流,所以更需要志愿者去付出愛心與歡笑,融化社會冷漠的堅冰。
5月3日上午,校報記者分組行動,各自來到服務點,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這是一次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向先輩們致敬的活動,是“五·四”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是當代青少年良好風貌的展現(xiàn)。大學里青年們的社交范圍有限,很少有接觸和了解不同的人的生活。而這次不僅是一次服務活動,對于自我的認知也是一種幫助?!拔以敢獬蔀橐幻鈽s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者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jié)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此次大學社服務社區(qū)活動的負責人黃倩回憶起大一的時候加入志愿者協(xié)會時的宣誓,至今還言猶在耳。青春暖夕陽———用真情敬老助老在武陵區(qū)臨江路社區(qū),志愿者們來到孤寡老人家中進行志愿服務,為老人們打掃房間,收拾屋子,陪老人們聊天,給老人們按摩,為老人們進行健康指導,并印發(fā)了《老年人養(yǎng)身保健手冊》分發(fā)給社區(qū)里的老人們。志愿者還為社區(qū)活動中心捐贈了近百本關于養(yǎng)生保健、兒童科普、廚藝、棋藝等可讀性極強的圖書資料。
在老年活動室里,同學們遇到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人,老人告訴我們,他今年已經(jīng)72了,老伴早已過世,除了兒子外再沒有其他的親人,兒子也常年在外打工不回來,家里就他一個人。老人說他的兒子是月光族,所以也指望不上兒子會陪伴自己度過晚年。在說到他去世的老伴時,他說,她已經(jīng)去見毛主席了。言語是詼諧的但其間透出的辛酸也是顯然的。老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一臉的平靜,或許正是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歲月的洗禮,他才保有了這樣一份平靜。從交談中看得出老人晚景的凄涼,老伴早已離他而去,也沒有承歡膝下的兒輩孫輩常伴。這位老人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太多的悲歡離合以及辛酸痛苦,在他晚年的時候,我希望我們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多陪老人聊聊天,下下棋,用我們的真心真情陪伴老人度過晚年。活動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們私下里約好,要每周輪流派人去照顧社區(qū)里的孤寡老人,用我們的青春溫暖老人的夕陽。
孤兒與老人———讓志愿者心酸心痛看到和藹可親的奶奶以及天真活潑的小男孩倚在門前給志愿者開門,你肯定不能想象這祖孫倆經(jīng)歷了多大的辛酸苦楚卻依然笑顏如花。這不禁讓我們動容萬分。他們就是鐘臘英老奶奶以及老奶奶五歲的孫子楊海濤。
鐘奶奶一直抱恙在身,一度癱瘓在家,面對這樣的情形她不得不重新站起來,為孫子撐起一片藍天。鐘奶奶一直跟我們說社區(qū)很是照顧她,給了她許多幫助。鐘奶奶說,社區(qū)每個月補貼家里兩百塊,補貼海濤三百塊,已經(jīng)夠祖孫倆過上簡單樸實的生活了。
相互依靠的爺孫倆,有著非比尋常的感情。奶奶照顧孫子的日常起居生活,孫子給花甲之年的奶奶帶來歡聲笑語,誰能說這不是幸福呢?在同學們看來,鐘奶奶是一個很明事理的老人家,她說孫子雖然在物質(zhì)生活方面不匱乏,但是感情應該是有所缺憾的,所以在平常,她也經(jīng)常對五歲的小孫子進行思想教育。不打架,不罵人,在幼稚園不和小朋友搶東西,這都是最基本的品德教育。最重要,最難得的是,面對拋棄家庭后來卻又找上門來的媳婦兒,鐘奶奶并不會對孫子灌輸不認母親的思想,她說再怎么生氣也不能斷了孩子和媳婦兒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一種血緣關系,畢竟是親生母親,怎么能叫孫子不去認?我們看到這個時候的鐘奶奶,臉上布滿的是不舍之情,是對無父無母的小孫子的心疼,這疼讓志愿者印在眼里、刺到心底、疼得徹底。參加活動的莫曉卉同學當即和幾位志愿者相約,決定利用周末時間來照顧祖孫倆的生活起居。感動與收獲———志愿者日志選段短短一天的社區(qū)服務活動很快結(jié)束,各青年志愿者們也有著各自的心得與感動。
余超仁日志:一天的社區(qū)服務活動,勞累卻充實,我覺得在這里不僅是我們?yōu)樯鐓^(qū)進行了服務活動,也從社區(qū)內(nèi)各個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學習了許多校園內(nèi)不可能接觸到的人和事。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的社會應該給予這些空巢老人足夠多的注意和關護,而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非常有必要多開展類似關愛老人和關注留守兒童的活動,這兩個群體的的確確是處于社會底層,需要我們的共同關注。
莫曉卉日志:在這個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楚。但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覺得,怎么面對這些苦難,怎么面對這些不公平,會決定我們生活的品質(zhì)。面對苦難,像鐘奶奶一般,用一顆感恩的心接納現(xiàn)實,然后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面對。
蔡孟芳日志:臨行前和鐘奶奶約定以后還會再來看她,看看她可愛的孫子。只是希望鐘奶奶身體健康,也讓這滿滿的愛和樂觀堅強的勇氣帶著我向前,也希望鐘奶奶以后的能過的好些,讓可愛的小家伙能快快樂樂成長。
走出臨江路社區(qū),下了一天的雨慢慢停了,原本陰霾的天空也開始放晴。(青 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