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故鄉(xiāng)的茶


  時至夏日,天氣逐漸變熱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故鄉(xiāng)的米茶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湖北,是一處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雖說不富饒,但也算得上是魚米之鄉(xiāng)。糧食向來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而在眾多的特色食品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米茶。
  米茶,顧名思義,即用米做的茶。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取平日里做飯用的普通大米,放入鐵鍋中用小火干炒,炒至微微變黃變焦即可,然后取出來晾涼,這樣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只需抓一把炒好的米粒,加入清水煮開,就成了一鍋米茶了。煮好的米茶,色澤金黃,有一種清新的米香。它的獨(dú)特之處在于不像粥一樣黏糊糊的一團(tuán),而是“涇渭分明”———米粒安安靜靜地沉在鍋底,上面是清澈透明的米湯。炎熱的夏季,喝上一口涼米茶,消暑又解渴。若是餓了,又能將沉在鍋底的米粒撈起充饑。因此,在我的故鄉(xiāng),每年的夏天,家家戶戶都會炒米茶。炒好的米茶被放在簸箕里晾著,金燦燦的,有點(diǎn)秋天曬谷子的味道,而米茶的香氣,也會一直延續(xù)整個夏天。
  小時候,我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個夏天,都會吃到他們煮的米茶。那時村里還沒有通自來水,都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口水井。井水很涼,還有些苦,打上來的水要加明礬沉淀,然后才能用。就算是這樣,水燒開后,壺底還是結(jié)著一層白色的水垢。米是自家種的,不飽滿,卻是純天然的。這樣的水和米,能煮出一種獨(dú)特的味道。
  談起茶,總是讓人聯(lián)想到高雅,而由其衍生出的茶道,更是讓人驚嘆的藝術(shù)。但在我的故鄉(xiāng),人們卻偏偏把這種水煮的炒米賦予了茶的名號,實在是很有意思。它簡單而普通,也許這正是它無法普及但卻在故土流傳至今的緣故。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我的故鄉(xiāng),有許多像我爺爺奶奶一樣的農(nóng)民,他們一輩子在田里勞作,把吃飽穿暖作為人生最高的目標(biāo)。他們沒有什么高雅的享受,也不曾曉得去追求這些,只知道在土地里流汗。也許,一天的勞作之后,能喝上一碗涼好了的米茶,便是他們最高的享受了。
  取初冬的積雪化水,采谷雨之新茶烹制,以紫砂茶具盛裝,細(xì)火慢煎。我想,握著這樣的茶杯的,一定是纖細(xì)的手掌。我故鄉(xiāng)的人們,是拿不慣這樣的杯子的,他們習(xí)慣的是那苦而涼的井水以及自己種的不甚飽滿的稻米,這樣的水和米,煮出來的卻是一生難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