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用通俗的語言闡釋艱深的理論


  “倫理學”是一門傳統(tǒng)專業(yè)必修課,長期以來為很多學生所“畏懼”。不單單是由于其內(nèi)容較為抽象,隱含的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背景令學生望而生畏,還因其授課對象往往是一年級新生,要讓他們從高中的學習方式轉換到大學的學習方式上來,在構建邏輯思維的同時理解、接受倫理學知識,這在教學上也是一個難點。
  潘文嵐老師在完成北京大學哲學系為期一年的倫理學碩士課程進修之后,開始著力于“倫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構建倫理學思維與方法上來,努力探索貼近學生、貼近現(xiàn)實、貼近教材的教學之路。
  問題是最好的老師潘老師說:“問題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思考的結果。通過問題,能夠較為直接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以此設計教學內(nèi)容?!遍L期以來,課前10分鐘的提問時間始終是“倫理學”課程最受學生歡迎的方式。在10分鐘時間內(nèi),由10至15名學生將困擾他們的學術問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問題、社會問題乃至人生問題、生活問題等一股腦兒地在課堂上抖落出來,有些問題引導學生尋找答案,有些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有些問題直接答復學生,有些問題則只回答一部分,另一部分留給學生繼續(xù)思考并尋找答案,讓學生通過彼此交換意見來增進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提問,不僅活躍了課堂、活躍了學生思維,也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是可以抓住一些與課程直接相關的問題切入教學主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到教學之中。潘老師認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超越了課程范圍或者教師的知識面,就必須坦率地告知自己不懂,但一定在請教有關專家之后再給予回答,通過身體力行來讓學生明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于無聲處傳達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以人為本”納入教學有學生對記者說:“潘老師上課非常幽默、風趣,她常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一個又一個深刻的道理,同時又結合一些歷史上重要人物的觀點進行綜合剖析,讓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深刻理解倫理學的知識?!迸死蠋熣J為,無論上什么課,無論用什么形式上課,圍繞的中心應該是學生,要讓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潘老師就將“以人為本”納入倫理學教學中。
  潘老師說,“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生命,她將生命教育融入生命倫理學的教學之中,不僅讓學生思考生命神圣、生命價值,而且更深刻地理解敬畏生命的真實含義。敬畏生命最重要的就是習得生命平等的概念。當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全社會體現(xiàn)出來的人道主義精神就成為課堂上最生動的講述實例;而“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的世博志愿者精神的道德提煉,則又進一步加強了大學生的道德自覺,促進了大學生的道德人格構建。
  課程緊跟時代步伐“時代在前進,作為一門傳統(tǒng)的課程,倫理學也要與時俱進?!痹谂死蠋煹恼n上,諸如“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騰訊QQ與360之爭”、“農(nóng)夫山泉檢測事件”等都成為授課的佐證材料。潘老師認為,將經(jīng)濟理論與時事納入倫理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用理論來分析問題,尋找出問題的實質,還能使大學生明白,理論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
  為了讓一年級新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倫理學精髓,潘老師還鼓勵他們進行倫理學外圍階梯閱讀,層層遞進地進入倫理學學科領域,幫助學生逐步提高理性閱讀的能力,具備鑒別的眼光。她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交流讀書筆記,讓學生通過討論、辯論以及交流,逐漸認清經(jīng)典內(nèi)在的含義;同時讓學生明白,時代的差異會造成理解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恰恰能夠產(chǎn)生全新的視角,從而體會思辨的魅力。
  就這樣,“倫理學”課在潘老師的不斷努力下,課堂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從中也獲得了更多的有益啟發(fā)。(學生記者 計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