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學生“生活世界”的文化期待(二)


  (上接6月7日第三版)第四,“生活世界”是學生學做現代社會公民的信心所在。教育的社會目標是讓學生學做社會公民并具備履行社會公民職責的基本能力。學生“生活世界”是在其生活經歷與體驗中形成的?!绑w驗”在人的意識乃至思想形成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受過公民教育或公民體驗的學生,就容易形成公民意識,就會自然地融入公民社會并履行公民義務與權利。學生“生活世界”越豐富、越先進,其學做現代社會公民的信心就越足。
  第五,“生活世界”是學校教育可以依持的場域?!敖逃顒拥某尚г诤艽蟪潭壬先Q于學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他對其的感悟”。我們經常抱怨教育效果不理想,可能是我們忽視了學生“生活世界”的存在,更沒有意識到學生“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場域,而把教育活動與學生 “生活世界”
  剝離開來,孤立的就事論事,祈求“紙上談兵”式的教育能夠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二“教育活動和人在教育中的生活都是屬于生活世界的”。我們強調學生“生活世界”的重要性,目的還在于“反對教育與學生當下生活的疏離,教育要切入并豐富學生的經驗”。學生是社會的人,最終要回歸社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是大學生學習的基本目標,生活教育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核心,而不是其他。但是,學校教育長期堅持以 “知性”教育為核心,讓學生遠離了生活、脫離了生活,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教育無用”———學生既不懂得生活,也不會生活,更不具備創(chuàng)造生活的能力。學生“生活世界”是在一切教育活動與文化環(huán)境中生成發(fā)展的,它對學校文化提出了諸多期待。
  第一,期待學校文化為學生學會幸福生活提供經驗。追求幸福生活,既是現代文明社會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期待的應然目標。學生學會幸福生活的途徑一是知識學習,二是生活體驗。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的是知識,而從體驗中獲得的則是經驗。生活體驗往往是現實的、直觀的,多年以后,學生可能忘記了書本上的知識,但不會忘記生活體驗??梢哉f,生活體驗在某種程度上更重要。因此,大學應該把生活體驗納入教育視野,實現知識學習與生活教育的和諧統(tǒng)一。
  我們以大學生軍訓為例。軍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是:避險、救護、防身、反恐、防核、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zhàn)等。現在社會不安全因素、自然災害對人類構成的危害、威脅越來越多。那么,如何把這些危害、威脅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好的辦法是讓每個人都掌握和學會預防危害、救護的常識與方法。再比如,現代女性在未來的社會中擔當著不容質疑的重要角色。眾所周知,師范類院校的女生占學生總數一半以上。那么,未來的女性如何扮演家庭與社會的各種角色、如何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與社會關系、如何關心健康,等等。諸多非常現實的生活教育都需要學校去承擔。因此,讓教育回歸生活,讓學校教育社會化,應該成為現實。
  其次,期待學校文化為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搭建平臺?!芭囵B(yǎng)公民實現幸福生活的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才是每一個大學生社會價值的終極追求。學生生活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有知識、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更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創(chuàng)造場景即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
  我們以大學每年舉行的開學典禮與畢業(yè)典禮為例。典禮,即隆重的儀式。開學典禮是為新生入學舉行的歡迎儀式,是新學期開始的標志;畢業(yè)典禮是為畢業(yè)生舉行的送行儀式,是學生完成學業(yè)告別母校的標志。這兩個典禮的組織與表演主體都應該是學生,而不應該是校方;這兩個典禮應該成為師生最期盼、最難忘、最幸福的盛大節(jié)日,而不應該成為程序化的說教集會;這兩個典禮包含著無限的教育元素,應該給予充分利用,而不應該敷衍走形式。我們設想這一天,全校師生乃至家長可以廣場演出、舞會、露天電影等不同形式的表演,盡情表達對新生的歡迎與對畢業(yè)生的送別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只有讓學生參與的活動,學生才能有機會表現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才能有機會體驗創(chuàng)造快樂生活的幸福。類似的場景還有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儀式,這也應該成為學生張揚個性、表現特色、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舞臺。
  再次,期待學校文化為學生學做社會公民提供體驗。我國將要建設的是一個公民社會。公正、平等、競爭、法治是構成公民社會的基本元素。大學生不但是未來社會的公民,而且也將是建設公民社會的中堅力量。因此,學做社會公民是公民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完成社會化轉型的主要目標,學校文化應為大學生學做社會公民提供場景體驗。
  大學生學做社會公民需要有兩個基本的文化場景:一是廣泛的“參政議政”氛圍,二是公開、平等的競爭機制。我們以班級管理為例。既然每一個公民都將是社會管理者,那么,大學生學做班級管理者,就是在為學做社會管理者作準備。因此,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有機會擔當或扮演“班級管理者”的角色。鑒于此,班級管理應該實行全體學生大會制度或學生代表大會制度,班級管理委員會在其監(jiān)督下開展工作并對其負責。同時,實行班級干部競選聘期制,以形成班級干部定期輪換的良性機制。此外,與公民化教育緊密相關的事務還有推薦入黨、推優(yōu)評優(yōu)等,都應該按照主動申報、民主評選、公開透明的原則開展活動。總之,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只有圍繞學生公民化的目標來設計場景、提供體驗,才可能培養(yǎng)出未來社會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四,期待學校建設一個活潑、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圍。“文化世界是人存在的棲息地,只有在這個世界中,人才稱其為人;離開養(yǎng)育人的文化,人就可能成為動物”。學生“生活世界”是在一切教育活動與文化環(huán)境中生成發(fā)展的,離開了學校文化,學生“生活世界”就會因為失去發(fā)展的源泉而枯竭。學校有什么樣的文化氛圍,就會孕育什么樣的“生活世界”。
  我們自然需要一個活潑、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圍。
  教育的本質決定了大學應該建設一個以社會主流文化為主導的校園文化。但是,目前大學校園的主流文化正在遭遇商業(yè)文化、低俗文化、垃圾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侵蝕,社會主流文化正在失去它在校園文化中應有的主導地位。我們應該堅持大學校園是文化 “凈土”的理想,不斷地清除垃圾文化、減少商業(yè)文化、杜絕低俗文化,努力實現“文化切合學生的生活世界,引領學生的生活世界,超越學生的生活世界?!睘閷W生的成長即 “生活世界”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先進的、正確的文化資源。
  最后,“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屬于人、為了人并由人加以解釋、建構、體驗和改造的”。“生活世界”不會孤立地存在于人之外。學生“生活世界”始終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學校文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學生“生活世界”建構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關注學生 “生活世界”,傾其所有地致力于學校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