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升先生作品
嶺上白云閑(96cmX180cm)
在我的書桌上,擺放著許多畫家的作品集。也許是與張東升同事的關系,我經常翻看的,還是他那本精致的山水畫小冊子。讀的時間一長,倒也真的有一些感受。
張東升原本是學工藝美術的,他對于色彩的感覺很好,并為此一直做著自己的努力,曾在相當長時間里執(zhí)著于油畫創(chuàng)作,周圍的人評價還都不錯。三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東升拜師王頌余先生。王頌余先生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吸引東升一頭扎進了中國山水。從此,東升就把中國山水畫當做自己美術思考與實踐的課題,幾乎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學習、研究與創(chuàng)作,而他在山水畫方面的天賦與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fā)與釋放。如果不能說東升在山水畫領域已經取得成功的話,至少可以說他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行走著、探索著。
對于中國山水畫,張東升在多個向度上實踐著自己的追求。在描繪山川形貌與表達詩性意境之間,他追求后者;在堅守傳統(tǒng)精神與表現時代特征之間,他追求后者;在經營造型結構與運用筆墨語言之間,他追求后者。
東升懂得“師造化”對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為了寫生,他以非凡的毅力和耐力游走于山水之間,那些青山秀水、崇塬峻嶺、云天霧海、蒼松翠柏,不僅活靈活現地鋪排在他的寫生簿上,而且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記憶中。然而,東升并沒有把它們當作他作品中描摹真實自然的簡單對象,而是融化成他表達詩情畫意的物象。貼近東升的山水畫,能夠感受到他心跳的強烈節(jié)律和熱血的激蕩涌動,能夠聆聽到他類似吶喊的高聲朗誦。在他營造的畫面里,輕輕重重的點、長長短短的線和濃濃淡淡、大大小小的墨塊,表現出極強的節(jié)奏感。他融匯、借鑒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和哲理,又吸收、運用現代詩歌的格調和韻律,傳遞著他獨特的人生感悟和心靈呼聲。東升的山水,是畫,更是詩,是一種發(fā)作,有感而發(fā),緣情而作。
東升看重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反對一度盛行的否定傳統(tǒng)的虛無主義傾向,因而他學王頌余,學李可染,學黃賓虹,等等。通過學習大師,學習傳統(tǒng),又對話傳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東升不僅繼承了中國畫優(yōu)秀的形式傳統(tǒng),更理解了“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傳統(tǒng)。東升特別認同王鏞先生關于現代藝術特征的觀點:強化個性與簡化形式。強化個性的核心是表現自己的個性情感,摒棄自然的模仿,揭示心里的真實;簡化形式的重點是凸顯作品的內在結構,刪除繁瑣的細節(jié),追求豐富的單純。在東升的山水畫里,既有筆線勾皴,又有墨色積染;既有清雅冷逸的文人情調,又有簡約活躍的時代氣息;既表達了獨特的藝術追求,又做到了筆墨形式的高度簡化,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筆略到而意已具”,因而他的山水具備了鮮明的現代特征和強烈的時代感。
東升的看家本領應該是造型、色彩、結構,這與他初學工藝美術有關。然而在他的山水畫中,已經很難找到刻意描摹的造型和刻意安排的結構,似乎一切造型和結構都是隨著他筆墨的揮灑而自然生成的。他自由駕馭著的點、線與墨塊相互交織,堆積出山川的骨架,形成壯闊、沉渾、厚重、蒼勁的視覺效果。東升的筆墨豪放率真,但“縱心所欲不逾矩”,自覺不自覺地豐富著當代山水畫的表現式樣。從東升的努力中,能夠感受到他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良苦用心,能夠理解他試圖構筑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體系的強烈渴望。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張畫面都在重復卻又低沉地發(fā)出同一個追問:我是誰?!不過東升的探索始終是謹慎低調的,即便是周圍的人多有贊許,他的反應依然是“合乎分寸”的。
在我心目中,東升是一位有詩性的畫家,是一位有思考更有實踐的畫家,是一位有著崇高審美理想并愿意與大家共享的畫家。雖然我不懂畫,以上所言,門外文談,感受而已,但我愿意跟隨東升的筆墨去讀畫讀詩,去聽風聲、雨聲、松濤聲,去領略大山大水、大音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