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南閣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泵看巫x到震川先生《項脊軒志》的第一句,仿佛總有一種悲從心來的情愫油然而生。一個“舊”字,對一個遲暮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是“雁過也,正傷心”時輕嘆的那句“舊時相識”,還是“去年天氣舊亭臺”上的那曲新詞或一杯苦酒,抑或是滿目“舊時白翟今荒壤”的悲戚與感慨?歲歲年年,時光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和追求。但對每一個三更有夢的讀書人來說,那萬卷詩書中所承載的希冀與孤獨都一直延續(xù)著,無論是得志或失意。一今天,在忙碌不堪的生活節(jié)奏中,坐擁萬卷書的我們是否還有“閑情”去銘記那份純粹而真摯的文人情懷:千秋家國夢,萬古泉下詩?
就我而言,父母皆是最普通不過的農(nóng)民,始于田間莊戶的啟蒙之路注定是混沌而寂寥的。僅僅因為小學第一堂課上,初嘗了一絲有別于蟲鳴鳥唱的樂趣,讓我在那小小的世界里,第一次感受到從知識海洋中吹來的那一縷清風。那時候當然還無所謂“有志于學”,對學問的熱愛也不過是一個無知而貪玩的孩子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百花盛開的花園,時不時溜進來看一兩眼罷了。到了明白親人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想與書本再也無法分開的年紀,這才發(fā)覺,那條心向往之的求學之路其實充滿著異常的艱辛與神圣,而自己那份克己勵學的拘謹與忸怩,也可謂“大類女郎”。
驀然回首,不免驚呼,一個頑劣村娃竟也走上了從前千里挑一的大學之路。雖然也明白,普及化了的大學教育遠不是從前的景象,同時也深深地為就業(yè)、前途而憂慮。但心里仍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自己,學習教會我的不能只是謀生的技能或享樂的資本,還應該是日臻健全的人格以及與世界同在的情懷……二或許這早已不是一個能在圣賢之書中筑“黃金屋”、尋“顏如玉”的時代了。書籍被一只現(xiàn)實而無形的手劃分成了“實用書”和“閑書”兩種。一本《中國式飯局宴會全規(guī)則》能發(fā)行數(shù)十萬冊,而一本嚴肅小說賣出了一萬冊,崔永元就贊嘆它已經(jīng)取得了純文學領(lǐng)域難得的好成績。
每逢寂靜孤獨的夜里,僅與一冊書為伴時,依舊能讓人清晰地感覺到文學的美感與真情。昨日幻想的未來,當今無法追回的過去,以及難以預料的明天,在夜深煢煢孑立的時候都只不過是浮光掠影,只有此刻自己的心聲與感悟才是真實而雋永的。那些沒有達成的目標讓你懊惱,那些難以實現(xiàn)的夢想讓你焦慮,還有一些難以名狀的想法如驚濤拍岸般讓你輾轉(zhuǎn)難眠。此時只有那一行行文字,能像善解人意的老媽媽一般與你同行。她知道你失落過,沮喪過也卑鄙過,也知道你是多么想有個充滿光明的未來,有個溫馨幸福的家,有神圣的事業(yè)和共同的追求……而她只是輕輕地告訴你,別著急,慢慢來,一切都會有的,一切都會好的。當然,文字不會說話,但它記錄了人類一切思想和智慧的結(jié)晶。只要你打開了它,念上一句“芝麻,開門吧”,知識的寶庫就會向你敞開大門。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最淺顯直接的詩句,卻總能讓人備感沉重。往昔荒廢的時光如何追回,足下的旅途如何繼續(xù),父母希冀而哀傷的眼神如何撫慰?路漫漫望不到終點,追問也不會有盡頭。
如果說讀書或者奮斗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那么人生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來,似乎一切的價值和意義都是渺茫的,我們“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但總需要某種形式,在沒有留下“鳥的痕跡”的天空證明“我已經(jīng)飛過”。唯心主義說“我思故我在”,這在一定程度上確能作為我們存在的證據(jù)。我思進取,我思創(chuàng)造,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來實現(xiàn)美好的愿望。
多少個思緒紛飛的夜晚,都是在書中才找到了些許慰藉與答案。發(fā)現(xiàn)自己要做的,不過是修養(yǎng)品格、砥礪志氣,也能像古之仁人那般“寄意寒星,血薦軒轅”?!洞髮W》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是人讀書的終極目標,而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追求之路。
時光蕩滌,再也不是兒時那個望著滿天云朵就能做半天癡夢的自己。但那個關(guān)于讀書的夢,卻依舊矢志不改,且一天比一天深沉凝練。多希望在某個細色微涼的夜里睜開迷離雙眼,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在南閣子里伏案小睡片刻,還做了甜甜的夢。明月照著小軒窗外,更夫的梆子告訴你夜已三更,還有庭院里的枇杷樹,依舊是那么亭亭如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