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記我校畢業(yè)生、云南麗江瓦都小學支教老師張寧本報記者 李秀芹


  因為“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她毅然放棄令人羨慕的“都市白領(lǐng)”選擇到貧困地區(qū)支教;因為對教育的那份不舍,她幾次重返職場卻又最終退出職場;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為了心底那份淳樸與寧靜,她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她,就是我校2002屆畢業(yè)生、云南麗江瓦都小學支教老師張寧。
  2002年7月,張寧從我校經(jīng)濟學院投資經(jīng)濟專業(yè)畢業(yè),緣于實習期間的一個機會于是只身南下落腳廣東。三年后,她在佛山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車,但經(jīng)濟生活的寬裕并沒有阻止她內(nèi)心卻越來越空洞的感覺,就像她后來十分推崇的那個在廣西山村生活了十幾年的德國人盧安克一樣,她“很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吧钤絹碓狡@郏钡接辛藨n郁癥的前兆。我想,必須要改變?!睆垖幷f。于是她開始尋找自我,她想到了教育,因為這是她唯一可以感覺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沒有教師資格證,于是她又想到了山區(qū),也許那里對老師的渴求會降低對“資格”的要求。2006年8月,通過佛山志愿者組織,張寧找到了深圳的“許凌峰愛心募師支教”聯(lián)盟。面試那天,她才知道支教活動要招募15名老師,而去面試的有三百多人。
  面試由深圳當?shù)厥屑墐?yōu)秀教師擔任評委,每位面試者上講臺進行5—10分鐘說課,可以展示教具。張寧作為語文組的應試者,她選擇的是葉圣陶的《荷花》。說課5分鐘后,評委老師打斷了她:“為什么選擇這么著名而大眾的課文?”她回答:“因為它美,我不在乎有多少優(yōu)秀的老師講過,我只講我內(nèi)心感受到的文章的美,我也會通過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中的詞語……”評委老師對她的回答很滿意,就這樣她通過了面試,幸運地成為15名支教者之一。
  在提交了停薪留職報告后,2006年8月28日,張寧前往貴州大方縣達溪鎮(zhèn)中心小學支教。這里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2004年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同為山東老鄉(xiāng)的徐本禹最初就曾在大方縣支教。張寧擔任語文教研組組長,一個人教孩子們5年級語文、音樂,6年級和3年級美術(shù)等課程。一個學期的支教結(jié)束,很多朋友跟張寧聊,他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生存。張寧說:“所幸,我在他們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羨慕。他們想改變卻不敢,他們有太多理由勸自己別做,但是很羨慕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作為一個成年人,對自己選擇的生活要負責,環(huán)境苦不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面對生活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勇敢面對的勇氣。”
  從此,支教的念頭再也揮之不去。2007年3月,張寧與原單位解聘,重新回到“募師支教”活動中。而此時,這項原來由許凌峰先生個人發(fā)起、聘請老師并支付費用的項目已經(jīng)歸屬政府。這一次,張寧被派往貴州遵義。在遵義的這所學校里,張寧看到的是嶄新的校園和教學樓,每個教室配有飲水機,媒體室配有液晶顯示屏的電腦,這在當時的中國已經(jīng)可以歸為先進。這樣的“貧困”讓張寧感到非常失望。更重要的是,學校里有幾位市級優(yōu)秀教師,“這樣的師資、校資力量要我們來支教干什么?”于是張寧選擇了離開,又回到達溪鎮(zhèn),也因此做了一個學期的純粹的義務(wù)支教。踏上離開遵義的客車時,張寧就已經(jīng)明白,這次的義無反顧將脫離組織,也脫離了經(jīng)濟補助。
  “無償支教”結(jié)束后,張寧來到云南游歷,結(jié)識了現(xiàn)在的丈夫、一位當?shù)販厝宓钠彰兹恕?008年,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瀘瀘出生。兒子兩歲時,張寧也曾短暫地回到職場,但最終因為心中對教育的那份不舍結(jié)束了職場生涯。
  2011年12月,與丈夫一起從事徒步導游工作的張寧帶著德國朋友貝亞一同到瀘沽湖的溫泉村過普米新年,這次的行程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wù),就是一同到溫泉村的學校給普米孩子們捐贈書包和文具。在這里,張寧發(fā)現(xiàn),與政府撥款的溫泉完小和由一名香港老師支教并出資興建了新教學樓的新星小學相比,瓦都小學是最困難的。張寧去的時候,學校里有一、二年級和學前班共35名學生,卻只有一名代課老師馬老師。那一天,張寧在她的日志中寫道:“我們決定以后將瓦都小學作為援助對象,并尋找合適的支教人到該校進行支教?!蹦莻€“尋找支教人”的動機最終落實在張寧自己身上。今年5月,當張寧選擇到瓦都小學進行支教后,這所有兩間教室、一間辦公室、一間圖書室、一間廚房,一間廁所及圍墻大門、建筑面積961平方米、35名學生的小學終于有了兩位老師。作為特聘的代課老師,馬老師每月有800塊錢的代課工資,而張寧則沒有任何工資和補貼。有一個志愿者組織曾承諾每月給她600元的補貼,但至今,這個承諾還停留在口頭上。
  沒有任何收入的張寧并不覺得是在奉獻,她認為這是她想要的生活。一方面,她可以帶著自己的兒子上班,另一方面,她可以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幫助更多的山區(qū)孩子們。這種降至極簡的生活給張寧帶來的是平和而幸福,但就是這樣平靜的一切,在6月24日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2012年6月24日,寧蒗縣發(fā)生了5.7級地震。雖然幸運的是沒有一個學生受傷,但學校的圍墻、廁所、廚房全部成為危房,墻體開裂嚴重已不能使用。震后,當?shù)亟逃纸ㄆ鹆藘砷g簡易活動板房。隨之作出決定,撤并村小,將教育資源統(tǒng)一到完小。對當?shù)厍闆r知之甚深的張寧對孩子們的就學非常憂慮:諸如學生年齡小、上學路途遠、路上存在安全隱患等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幾經(jīng)努力,張寧將學校的真實情況向縣教育局反映。9月初,縣教育局決定,可以不合校,但籌建學校的問題只能靠他們自己解決。因為國家教育體制中沒有村小的編制,只有“將教育資源統(tǒng)一到完小”的教育政策,當?shù)亟逃忠矡o能為力。瓦都小學如果要重建,只能依賴于外界愛心人士的捐款和本地村民投工投料,而籌集資金預計需要20萬元左右。
  今年8月份,張寧的大學同學張燕去了趟云南,被張寧的真實生活所感動。身在青島的她開始利用便利的網(wǎng)絡(luò)和交通資源幫助張寧與外界聯(lián)系。10月18日,《濟南時報》以《山東女孩,支教在彩云之南》為題報道了張寧的故事。在青島,愛心人士共捐贈了17個編織袋的衣服和兩大紙箱的鞋子,截至目前累計捐款21835元;在濟南,11月4日,山師附小組織了報紙義賣活動,“32名孩子雨雪中義賣時報獻愛心”……而對張寧來說,為瓦都的孩子們奔走已經(jīng)變成了她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她在日志中寫道:“支教,到底要做什么?不是大學生一時的頭腦發(fā)熱,不是所謂的‘愛心人士’一時的好心捐助,而是安心教書的老師。在這個支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人———什么人在教,什么人在學。支教跟任何一項工作都一樣,需要耐心、堅持,有時還要耐得住寂寞?!?br> ?。◤?寧 的 博 客 :http://blog.sina.com.cn/2008babylulu;微博:http://weibo.com/81563077;聯(lián)系地址: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xiāng)溫泉村委瓦都珍惜小學;郵編:674100;聯(lián)系電話:1362888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