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更愿意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心情。
以前談煩惱、聊悲傷,總會被人笑作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現(xiàn)在想想看,哪個人會沒有悲傷與煩惱,不論他的年齡大小,成就高低,都會遇到使自己困惑迷惘的事情。
然而,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的悲傷都是自找的。
我很少會后悔自己做過的事情,不是沒有扼腕惋惜過,而是覺得后悔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人始終要往前看。記得中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去參觀少管所,除了鐵絲網纏繞的層層大門還有密布的監(jiān)視探頭以外,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些在少管所改造的與我年齡相仿的人給我們演出的一臺話劇--《為了明天》。這不是走形式的演出,每個演員都付出了真感情,他們做了錯事,追悔莫及,卻依舊為了明天的美好,而在少管所里努力勞動,進行改造。所以,那些成日里沉浸在自己后悔之事中悲傷的人們,為了明天,今天也要振作起來,就算是為了彌補往日里的過失。
可能寫小說的人都心思細膩,很多朋友愿意跟我分享一些她們內心深處的困擾。記得有一個女生總是跟我講,她的某些言行可能讓他人不快,亦或是她擔心著她的所作所為會讓別人不悅。但大多數(shù)時候,她的擔心都是多余的。換句話說,以我之見,她的悲傷是自找的。她總是悶悶不樂,心頭計較著一些事情。我能夠理解她--因為在乎,所以小心。但有些時候,不要把自己當做必不可少的那個人,不要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著他人,心就會放松許多。說實在的,有些人的悲傷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實別人根本不會在乎你。
這些年來,我漸漸感覺到,自找悲傷的人大多數(shù)是優(yōu)秀的人。不論是學業(yè)、事業(yè)還是感情上,他們都是相對比較優(yōu)秀的。其實好強有時便是悲傷的來源。因為看到別人比自己成績好,看到別人比自己賺得多, 看到別人兒女成雙,自己事業(yè)有成卻依舊單身,心頭難免有些不快。很多人以為,這叫做嫉妒,但我不這么認為。這是一種好強的心態(tài),尤其在優(yōu)秀之人身上更為明顯。普通人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抱怨一兩句,或是一笑置之。相反,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會在這些事情上耿耿于懷,反復在想自己到底與他們的差距在哪里,反復在問為何自己就沒能做到,想著想著,也就不開心了。這樣的悲傷除了自找的,我再也說不出別的詞匯來。其實處于這種悲傷上的人們,需要的是一種肯定。來自上級、老師、同事、同學的認可與稱贊。或許不需要一個多么盛大的場合,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要是得到了他們的認可,自己心里也會好受許多,安慰自己說,起碼自己還是很棒的,起碼還是有人知道自己的好。
說了那么多,其實,我也是一個喜歡自找悲傷的人。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看淡了很多事情,也學會放下很多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在看到我這句話時嗤笑道,"她才多大年紀,就說這些話出來。"不記得是哪一期的《讀者》,其中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累了,就學會放下。"很多人也許會笑話我,一個大學生哪里來的那么多傷春悲秋,我只是想說,沒有哪個大學生的大學四年是一直快快樂樂的,悲傷是七情六欲的一種,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心情。但我更想說,很多悲傷都是自找的,為了盡可能的開心,不要理會旁人的評價,做最真實的自己;不要盲目地與他人比較,做最實在的自己;不要年紀輕輕就給自己帶上世俗的面具,做最純真的自己。也許這樣,快樂便更容易一些罷。
(管理與工程學院 11項目管理 葛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