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9日晚,2012年德國紅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在新加坡隆重舉行。我校設計藝術學院設計的作品“PortableCup”從來自全球 56個國家 3672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12年“紅點設計概念獎”,這是我校繼 2006年余立峰之后再次榮獲該獎項。
此 次 作 品“PortableCup”由設計藝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劉世平、馬莎、梁超、劉志勇同學共同設計,王愛紅教授指導并參與設計。對此次參賽的結果,王愛紅教授難以掩飾喜悅之情,她說:“這是我校第二次獲得該獎項,與第一次獲得該獎相距六年。這不僅是我們這個團隊的榮耀,同樣是陶院的榮耀。所謂后浪推前浪,我們這一次的成功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帶動整個專業(yè)的積極性,起到一個帶頭作用?!?br> 有機會就要出去紅點設計獎(RedRotaward)源自德國,已有 58年的輝煌歷史,是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大型、最具有權威性的設計競賽之一。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并稱為世界上最具有權威性的世界三大設計大獎,素有“國際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由產(chǎn)品設計獎、傳播設計獎及設計概念獎三大部分組成。
作為設計藝術學院工業(yè)設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的王愛紅,自從 2003年底接管設院工業(yè)設計之后,便立志把陶院名氣打響。她認為作為設計類的老師就應該有一個寬闊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專業(yè)訊息,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她說:“不能只是老師當槍匹馬的去闖,我們的學生也需要走出去,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舞臺上,去抓住我們所需要的訊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愛紅教授的帶領下,工作室里的同學相繼獲得國內(nèi)各項大獎。2012年更是在全國大學生工業(yè)設計大賽全國賽區(qū)中獲得三等獎,在江西賽區(qū)獲得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四項。有了厚實的基礎之后,王愛紅教授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國內(nèi)如此,何不把自己的學生引領到國際的舞臺上面向全世界吶?讓自己的學生大膽的去超越自我?說干便干,王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學生商量溝通后,便實干起來。她在自己的工作室內(nèi)臨時組建了一個小團隊,除了3位研究生,這次的隊員還有一個大四的本科生劉志勇。王愛紅教授說:“在參加大型賽事上,我們應該試著去打破原有的傳統(tǒng),讓不同級別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融合各種思想。年輕人是沒有底限了,只要能讓他參與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鍛煉他各方面的能力,在點子的創(chuàng)意上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這對設計是很有幫助的”。
不論平時工作多么繁忙,王教授必定每周六和自己所帶領的研究生開一場座談會,每次都會有針對性的進行討論。每個方案從設定出來,再到每個角度進行細致的比較,把自己的經(jīng)驗、對設計的一些新想法進行及時的交流。王教授工作室的同學說:“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走進誤區(qū),同時我們可以堅定一個可行的方向放心的走下去?!?br> 設計,為大眾服務工業(yè)設計是及其復雜的一門學科。它要求設計者有嚴密的邏輯性思維之外,還需要設計者具備科學性、嚴謹度、對藝術的美感、甚至是技術的要求。做一個設計之前,必須有所依據(jù),比如產(chǎn)品用在什么樣地環(huán)境,針對什么樣的人群等。這些都必須事先做好相關的調查。針對此次比賽,最初他們是創(chuàng)立了40多個方案,并一一寫成書面的文字提案,每個方案都是經(jīng)過組員的認真分析、帥選之后,再在每周兩次的見面會上和王愛紅教授再次探討。遇上不錯的可行的點子大家便一起研究討論其可行性,是否適合大眾的消費群體,甚至有必要的話會做出相應的模型。平時隊員們各自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極少全部聚齊,唯有電話聯(lián)系在某一地點集合進行方案的討論。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嘗試,不代表全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討論、比較后,最終確立了三個方案,并最終有兩個通過初賽進入決賽。介于紅點設計決賽的要求,參賽方必須有對自己設計的詳細講解或者是成型的設計作品。由于“PortableCup”對材質有著嚴格要求,隊員們便用硬紙剪裁成設計的模型,一一剖解分析使用流程以及其可行性拍了一個簡短視頻,并請來外國留學生對視頻進行英文配音。
梁超說:“當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便會有相應的改變。如今社會的潮流一致偏向于方便、環(huán)保,作為設計者應該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設計源于對生活的熱愛“PortableCup”是一個便攜式杯子,改制于我們?nèi)粘I钪兴R姷娘嬃霞埍?。在他們原有的設計稿上可以看到,只是在紙杯兩側設計了兩片便于折疊的紙片,并在兩紙片靠近杯口一厘米左右打了兩個小洞,以便吸管的插入。當消費者需要把熱飲料帶走的時候,就不需要用一個小塑料來裝飲料和吸管,只需要把杯子兩側的紙片往上拉提并扣在一起,就是一個便攜紙杯了。這個簡單的設計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順應了當代對環(huán)保的呼喚,如果投入生產(chǎn)的話,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對塑料袋的使用。研三的梁超同學說:“當我們攜帶外賣飲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既燙手又不便于端拿,于是萌生了這個想法———通過簡單的撕扯與折疊讓提手與飲料杯結合起來,吸管也可以插入提手中,便于我們攜帶飲料?!?br> 靈感源于熱愛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已有的產(chǎn)品是不是符合生活習慣動作,能不能讓消費者活得更幸福。但就此次的設計作品,隊員們似乎并不怎么滿意。原來便攜紙杯對材料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得適合大眾的消費水平,材料成本不能過高。但是一般的紙難以承受飲料杯盛滿的重量,在這一技術問題上,還是需要有人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