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王冀生教授做客我校 暢談文化自覺與時代精神


  本報訊 現代大學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么?當今社會呼喚著怎樣的時代精神?12月9日下午,全國高教研究會、大學文化研究與發(fā)展中心顧問王冀生教授為我校師生作了詳盡解答。學術報告會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彭懷祖主持。
  王冀生教授曾擔任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正司級巡視員,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專家,長期致力于高等教育與大學文化的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十余部,在高等教育和大學文化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題為《文化自覺與時代精神》的報告中,王冀生教授首先闡述了大學文化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他說,大學文化的本質在于求真、育人。王教授從教育、科學與文化三者的關系進行了論證。王教授指出,大學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在首位,科學是基礎,文化是靈魂,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使人在生命活動中獲得新的生命;科學的本質是認知活動,是求真的活動,是人們認識早已客觀存在的事物的過程;大學文化則滲透在人們對教育、科學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因此,“育人為本”是大學存在的第一要義,“科學為根”是大學存在的價值基礎,兩者共同構成了大學文化的核心價值。王教授指出,大學的根本任務是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而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有兩方面的任務,一是傳承和創(chuàng)新文化知識;二是傳承靈魂,包括堅守文明、人文化成、價值批判、文化引領四個方面。
  王教授坦言,當今高等教育和大學面臨著教育活動本義的缺失和大學的創(chuàng)造力不足。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支撐。他指出,解決文化生態(tài)危機的根本在于文化建設,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大學責無旁貸。他鼓勵大學生一定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fā)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王教授說,文化繁榮要走綜合創(chuàng)新的道路,要形成人文與科學和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對于國家來說,不僅要在經濟、軍事上強大,更需要文化的強大。對于一所大學來說,大學要有大學的味兒。決定國家命運的是精神,是文化,只有將科學與文化完美結合,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時代精神,時代大學精神。(陳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