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長期從事降落傘技術、防護救生裝備、飛行器環(huán)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目前已承擔縱向課題4項,主持了某飛船回收系統(tǒng)仿真研究、火星氣動減速技術、探月工程回收系統(tǒng)、無人機回收著陸技術等10多項型號任務課題;并已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15名。這些,都是我校航空宇航學院2011年度新增博士生導師余莉取得的業(yè)績。記者眼中的她,美麗、親切、友好、細膩、溫和、執(zhí)著、堅強。
成長:不斷吸收正能量
余莉1969年出生于江西,父母都是高級教師。父母工作認真,平時很忙,吃飯的時候就是一家人難得的閑暇及充分交流的時刻,父母除了關心學習外,更多的是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要向優(yōu)秀的人看齊,女孩也是可以很成功的;要學會承擔責任,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的責任;要在生活上自立自強;要善待他人……而她們三姐妹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和教誨,都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成長成才道路上,讓余莉受益的不止父母,還有兩位恩師———東南大學的施明恒教授和南航空氣動力系的明曉教授。施明恒是余莉的碩士生導師,他治學嚴謹,每兩周會組織學生進行學術交流,這些大大開闊了余莉的視野。現(xiàn)在,無論怎么忙,作為教師的余莉也會帶領她的學生們每兩周進行一次至少兩小時的學術交流活動。明曉教授是余莉的博士生導師?!八锢砀拍罘浅G逦?,特別關注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強調科研創(chuàng)新,這些對我影響很大!”談起自己的導師,余莉滿是感激。在明曉的幫助和指導下,余莉成為國內最早開展降落傘流場試驗測量并進行流場結構分析、最早進行降落傘快速開傘下多參數(shù)動態(tài)同步測量并進行相應分析以及率先進行柔性織物流場結構耦合問題研究的學者。余莉說,她攻讀博士學位的幾年,雖然辛苦,卻是她提高進步最快的幾年!其間,她看到了國內外研究的差距,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嚴謹認真的學術思維風格。這些都是和明曉教授的指導分不開的!
成功的路上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余莉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前幾年,生活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剛成家,母親就身患癌癥,從老家接到南京治療,沒有房子,沒有熟人,更沒有票子;后來女兒出生,工作更忙碌了;2000年因匆忙回家接孩子,發(fā)生車禍,右腿嚴重骨折……面對生活的不幸,余莉沒有抱怨,她咬著牙,挺過來了。她常說:“我不是一棵大樹,但更像一棵楊柳,即使生活的風雨再大,也不會輕易折斷!”回望自己走過的艱辛成功路,余莉對老公和女兒充滿感激:“老公不僅會幫我分擔一些家務,也很支持我的工作,他從未因為出差、加班而對我有過任何抱怨??紤]到我工作忙,在南師附中就讀的女兒選擇住校,她的乖巧懂事讓我很欣慰?!?BR> 工作:臨“危”受命 勇于擔當
1996年,東南大學熱能工程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的余莉進入我校人機環(huán)境工程系工作,剛工作就擔任該系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流體力學》的教學工作。“這門課理論性很強,對于剛進入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來說,要學好它不容易!對于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要教好它也不容易!”為了上好這門課,余莉借了大量參考書,并將每一章后面的習題全部做了一遍。
1998年前后,人機與環(huán)境工程系防護救生方向的兩位老師退休,學院在這個方向上面臨無老師教學、科研癱瘓的困難局面。這時,系里找到了余莉,希望她能接手這個方向,將該方向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任務承擔起來。盡管熱能工程和人機環(huán)境環(huán)控系統(tǒng)方向有一些差距,但專業(yè)基礎還是相通的,而防護救生對余莉來講是完全陌生的領域,二者的學科基礎相差很大,如果余莉重新改方向,意味著她將來沒有熟悉的同學、老師一起探討問題,意味著她多年努力的方向將要放棄!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余莉還是從大局出發(fā),毅然決定服從領導安排,接手這個當時別人不愿意接手、而對于自己來講又完全陌生的領域。從頭學起,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獨立承擔起人機與環(huán)境工程系防護救生、降落傘技術的課堂教學與學科建設任務。在進行防護救生降落傘的教學過程中,余莉也非常關注這個方向的發(fā)展及研究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所用的教材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材,知識點老化,不適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在教學科研十分繁忙的情況下,余莉還是利用點滴時間,主編教材1部,編寫講義1部,參編教材1部,逐步解決了該方向教材老舊的問題。
2002年前后,人機環(huán)境系多位老師調動或出國,系里正常的教學秩序再一次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余莉又一次接受領導安排,在已經承擔《流體力學》《防護救生》《降落傘理論》幾門重要課程的基礎上,再次承擔了《熱管基礎》及《冷庫設計》的教學任務,為維持人機環(huán)境系正常的教學秩序做出了個人最大的努力!從熱能工程到環(huán)境控制,從環(huán)境控制再到防護救生,余莉不斷努力進取,業(yè)務水平也不斷提升。
科研:十年磨一劍
教學上勇挑重擔、甘于奉獻的余莉,科研上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她所主持的項目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fā)表科研論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余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4項……余莉的成績是令人矚目的,而有誰想到,她對于“如何從流場-結構的力學機理上來理解降落傘的開傘過程”這一困擾學術界多年的難題的研究竟長達10年之久。
2000年,余莉在國內率先開始采用MSD-CFD耦合模型進行降落傘開傘過程完全理論方法研究;同時在航宇公司同仁、南航空氣動力系老師們的幫助下,分別在襄樊、南京開展了開傘過程動態(tài)試驗和繞透氣傘衣流場測量等相關工作。經過不斷的努力,2006年成功實現(xiàn)了降落傘開傘過程的二維耦合計算;獲得了繞透氣傘衣流場的拓撲結構,提出了織物的結構力學特性是產生呼吸現(xiàn)象、造成開傘過程不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二維研究和實際織物的充氣展開過程還有一定差距。從2007年開始,余莉及其課題組成員又開始進行折疊織物展開過程的三維流場結構耦合問題研究。面對柔性織物折疊(褶皺)數(shù)值建模等一系列技術難點,余莉及其團隊成員迎難而上,不斷地摸索總結,也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最終取得成功,并獲得業(yè)內同仁的普遍贊賞和高度評價!2011年,又成功實現(xiàn)了柔性織物折疊(褶皺)情況下大變形的三維流場結構耦合模擬,計算結果和試驗結果有較高的一致性!該項技術對提高降落傘設計及分析的整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余莉在沒有專業(yè)背景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這和她嚴謹認真的治學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孜孜追求的科研精神分不開,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并不聰明,在博士階段才深入到這個領域,起步比較晚,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我?guī)缀趺刻於计唿c一刻就到單位,因為我熱愛它!”問及男博導與女博導的不同,余莉說:“可能女博導比男博導要更辛苦一點兒吧。因為中國絕大部分女性都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付出的要多一點,我也不例外。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搞好學術,真的挺不容易。單從做學問來說,男女是沒有本質區(qū)別的,男人能做到的,女人通過努力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