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傳遞正能量
微時代,一個流行語流行的時代。有短小精悍、流傳廣泛的“親”、“給力”;有街頭巷尾路人甲的“打醬油”、“我能說臟話嗎”、“我姓曾”;還有因電視節(jié)目流傳開來的 “中國好聲音”、“舌尖上的中國”、有網(wǎng)絡(luò)事件走紅的 “高富帥”、“切糕”、“hold住”、更有舊瓶裝新酒的“元芳你怎么看”、“躺著也中槍”……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然而這些詞匯的流行,究竟是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化,還是給原本就浮躁的社會添油加醋了呢?
信息大爆炸的微時代,人們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傳播交流信息乃至進行情感溝通,僅僅通過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實現(xiàn)。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微博這個方便快捷的媒介應運而生,這更為流行語的傳播推廣加上了一個最重的籌碼。于是,流行語便如雨后春筍,一發(fā)而不可收,它們粉墨登場,紅極一時。然而,你方唱罷我登場,后浪總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正應了那句“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昨日還是“傷不起”橫行的陰云密布,今兒個就成了“給力”如日中天,明兒又是“正能量”躥紅的萬里晴空。但正是這些詞匯的更迭,才給我們的語言文化收錄了一串又一串的記憶,才給我們的生活憑添了一波又一波的新鮮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串聯(lián)起我們所走過的時代。
微時代,只要我們輕觸鍵盤,幾行或明媚陽光或憂郁悲傷的文字便可見諸微博,一種空前卻不絕后的神圣存在感油然而生。于是,腦袋一熱,再加上手一哆嗦,微博也為一條條內(nèi)容“被和諧”的文字提供了傳播平臺。當人們對庸俗、低俗、媚俗的流行語趨之若鶩且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時候,我們的確該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原本就脆弱不堪的語言文化了。微時代,已經(jīng)根系到我們生活的土壤之中,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它可以溫和親切,也可以娛樂調(diào)侃,它可以心懷戚憂,也可以抒發(fā)無奈,它可以使“正能量”普照,也可以讓“三俗”橫行。其中的差距,或許只是你指尖與屏幕鍵盤的距離,又或許是從文明到蠻荒的穿越。這時候,我們需要傳遞“正能量”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使之成為我們不懈追求的動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