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溫家寶致梁吉生的信
今年2月4日,立春時節(jié),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溫家寶給我寫來親筆信?,幷氯绱宏?,情暖南開人。
那還是3年多以前的事情。2009年,《張伯苓年譜長編》(以下簡稱“張譜”)付梓刊世,出版社與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聯(lián)合在北京舉行出版學術座談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與會,重慶南開中學發(fā)來賀電,原校長助理霍耀秀代表南開大學致詞。特別是蜀光中學校友、北京大學90高齡的哲翁黃枬森先生扶杖而來,就“張譜”學術價值和史學意義長篇發(fā)言,將座談會推向高潮。出版社鑒于座談會對“張譜”的定評,以及該書收錄了溫總理有關教育家張伯苓的講話,決定將三卷套盒精裝本“張譜”呈送溫總理,希望作者予以協(xié)助。當時估計,該書送達總理辦公室不會有多大問題,宵衣旰食、日夜操勞的國家總理能否青覽不敢抱一點奢望。
而今,奢望居然成為現(xiàn)實——溫總理來信了。他給南開師生帶來新春問候,拳拳情懷躍然紙上;他情寄南開事業(yè),為推進公能特色素質(zhì)教育指明方向;他關心張伯苓思想研究,為校史研究注入永久滋養(yǎng)。
南開一向有著重視校史文化的傳統(tǒng)?!拔母铩币院螅叩冉逃屐F霾,撥亂反正。學校領導為了續(xù)接被“文革”否定的辦學傳統(tǒng),救贖在大學精神上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支撐力危機,首先把校史作為重建的可能資源。1979年,啟動南開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我被歷史系系主任魏宏運教授推薦參加校史編寫組,執(zhí)筆編撰《南開大學六十年》。校黨委常委婁平、副校長滕維藻親自主持編寫工作,楊石先校長、吳大任副校長等“老南開”都主動參加南開口述史活動。
1980年代,我校率先恢復了南開校訓、校歌、校色、校標,豎立校訓碑,敬塑嚴范孫、張伯苓、于方舟像,人文歷史與校園自然景觀交相融合,營造了高品位校園文化氛圍,由此指向大學人文教化的最高目的。我校最早成立校史寫作班子,制定規(guī)劃,受到教育部通報表揚。這期間,在王文俊副校長主持下,完成了《南開大學校史(1919-1949)》、《張伯苓教育言論選集》等幾部奠基性校史著作,并在1989年特殊形勢下,學校敬立周恩來校友塑像,著力宣揚周恩來“我認的主義是一定不變了”的崇高政治信仰,為師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積極正面的能量。
2003年,校第七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提出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黨委更加重視校史文化建設,成立校史研究室,大力推進校史文化內(nèi)容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鼓勵校史學術研究向校史普及的教育功能轉(zhuǎn)換,努力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強化校史文化的社會效應?!鞍倌昴祥_”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成為京外唯一的高校校史走進國家最高文博殿堂,在校友中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校史文化已經(jīng)成為大學價值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重要載體。黨委書記薛進文幾次與有關人員座談,強調(diào)校史研究的責任擔當,校史研究是對南開辦學歷程和大學理念的理性認識和當代解讀,要把歷史資源轉(zhuǎn)化為有效的現(xiàn)實思想財富,鼓舞師生為建設新時代南開貢獻力量。學校建立了校史教育的有效機制。每年新生入學、新教師崗前培訓都進行校史教育,請有關專家作校史報告,以后又擴展到研究生、博士生以及MBA人員,各學院積極開展校史知識普及活動,南開校友總會組織學生暑假期間開展“訪校友、憶校史”的社會實踐,搭建學校聯(lián)系校友的橋梁和紐帶。校史文化開始在大學多元價值氛圍里占有自己的位置。
校史研究和校史教育催生并促進了張伯苓思想研究。學校把張伯苓教育思想與南開精神結合起來,與建設公能特色素質(zhì)教育結合起來。去年3月,龔克校長特地給我寫信,明確指出研究張伯苓的重要意義,突出強調(diào)基礎研究和范疇研究的內(nèi)容,深受啟發(fā)。30多年來,從《南開學報》1981年第一期發(fā)表《愛國的教育家張伯苓》起,我校學者陸續(xù)出版了《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張伯苓傳》(鄭致光、楊光偉)、《南開的腳步》(劉景泉)、《張伯苓與張彭春》(龍飛)、《張伯苓教育論著選》(崔國良)等,近幾年又出版《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張伯苓大學教育理念》、《張伯苓圖傳》、《張伯苓私檔全宗》、《張伯苓年譜長編》、《張伯苓畫傳》等著作,另有一批有關張伯苓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公開發(fā)表。南開大學已經(jīng)成為有影響的張伯苓思想研究的學術重鎮(zhèn)。
張伯苓作為南開的創(chuàng)校校長,開創(chuàng)了南開的教育理念與精神傳統(tǒng),成為南開百年不衰的起點與高標。溫家寶總理倡導教育家辦學,十分崇敬張伯苓的辦學精神。我還記得,幾年前編撰《張伯苓年譜長編》的附錄收入溫總理有關張伯苓的講話情景。2006年8月,在與幾位教育專家就基礎教育問題座談時,他說:“南開的張伯苓自主辦學時,學校就非常興旺?!?008年10月,他在莫斯科接受俄羅斯新聞媒體采訪時還自豪地提起與張伯苓同鄉(xiāng)同村。2009年初,他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文中再次談到張伯苓寧可做校長,不當部長的獻身教育精神。尤其令人難以忘懷的是,2009年2月溫總理親臨我校視察,發(fā)表關于南開的道路、南開的品格、南開的精神的重要講話。2011年10月,他回到南開中學,在同師生談話時,深情地說:“張伯苓先生自創(chuàng)辦南開之日起,就善于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堅持自主辦學,重視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倡個性教育和多樣化教育,推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努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溫總理是從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和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的全局,借鑒張伯苓教育思想的。他把南開的價值和文化符號意義放進一個大的時代坐標中審視。
2月4日溫總理的來信,突出強調(diào)研究張伯苓思想和南開教育“必須同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相結合,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真正做到在繼承中得以發(fā)揚光大”,極具現(xiàn)實指導意義。為我們隨著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和校史語境的變化,更加深度地解讀、詮釋張伯苓思想,夯實張伯苓研究的基礎,不斷拓展研究效用,提供了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觀。
敬覽手誨,感喜交集,言言珠玉,穆如春風。惟有勉自策勵,為校史和張伯苓研究奉獻綿薄,以期不負厚情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