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來自“別人家孩子”的壓力與動力


  一直覺得,二十二歲是一個不尷不尬的年齡。每當被人問其年齡,我便含糊其辭地回答。對大多數(shù)如我一般的孩子,寒假的壓力遠比暑假要大得多,因為“別人家孩子”又回來了,他是成長路上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強有力的競爭者。
  寒假即將結(jié)束,粗略地計算了一下,我總共參加了五次訂婚典禮(在農(nóng)村稱為“過門”)、兩次結(jié)婚典禮。有三個我認識的人準備出國或赴港,四個熟悉的同學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五個考取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相比之下,與他們同齡的我正就讀于大三,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無名學生,什么都是一片空白。
  起初,莫名地失落了很久。想不明白為什么曾經(jīng)和我差不多的同學和朋友如今都比我好?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我強?
  當兩個和我同齡的表姐都已開始籌備婚禮時,難以置信的感覺強烈地沖擊著我的大腦,昨天還和我嬉鬧的姐姐如今竟已要嫁做人婦;村里和我同年級的兩個兒時玩伴寒假都帶男朋友回家,一些一輩子苦守在農(nóng)村的人們便會調(diào)侃:你為什么沒帶個男朋友回來呢?順勢,少不了一番苦口婆心:女孩子讀那么大的書不如嫁個好人,讀得好不如嫁得好。
  這邊好不容易回避了感情話題,那邊同學聚會,兩個好朋友一個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學,一個今年三月份要升主管的消息炸開了鍋。親戚聊天,又聽到大家都在議論和我一塊兒長大的一個男孩子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的事情。爸媽一聽怯怯地問我:“你要不要也去試試?不然以后就你最差了?!笔前?,以后在一群海歸、研究生、博士中,就我一個是普普通通的小學老師,要不也去考個研究生?
  慶幸的是,沒用多久我就想通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該走的路,勉強去跟著別人走別人的路會因為不合適而覺得累。這并不是妄自菲薄的想法,也不是自暴自棄或自甘墮落。
  我覺得自己做小學老師合適,而且有很強烈的愿望,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哪怕有一天失敗,我最起碼不會因為跟著別人走“錯路”而后悔。很多事情取決于自己怎么看,難道我急急忙忙找個男朋友充門面哪怕不合適就是好的?讓父母砸鍋賣鐵去留學就是好的?并不盡然。
  我不想因為“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而否定自己的現(xiàn)在以及曾經(jīng)付出的努力,當然也不會對“別人家孩子”的成績視而不見。只是他們在某個領域做得優(yōu)秀,我向他們看齊,我也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付出努力,從而期待獲得成績?!皠e人家孩子”的“碩果”只是我成長路上的動力而不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