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
一陣春雨過后,田邊地頭便出現(xiàn)了成片的地皮菜,因為形狀酷似木耳,家鄉(xiāng)人也叫它地木耳。地木耳很好采摘,找對了地方,就可以俯下身子大把大把地往籃子里撿。只是地木耳潮濕柔嫩,動作稍重就會揉爛,得輕輕地放到籃子里。清洗它時也很費力,很難洗凈里面夾帶的草棍泥沙,卻又不能下重手搓揉。
家鄉(xiāng)人喜歡用地木耳燉芋頭,雪白的芋頭、墨黑晶瑩的地木耳,再配上幾個火紅的尖辣椒,出鍋前順手撒上一把嫩綠的青蒜。滾燙滾燙的一大瓷碗地木耳燉芋頭端上桌,小孩子便被那鮮美的味道勾得口水直流,迅速拿湯匙狠狠挖上一勺,埋頭便扒飯,燙得吱溜溜直哈氣也舍不得停嘴。芋頭、地木耳都是滑溜溜的,還來不及細品就似乎順著喉嚨一下子滑到了胃里。
后來我也曾吃過地木耳炒蛋、地木耳炒肉,可總覺得肉蛋的鮮香反而奪去了地木耳原本質(zhì)樸的味道。而且餐館大多用干的地木耳泡發(fā)后烹飪,鮮有新鮮貨,吃在嘴里的地木耳干硬如樹皮,遠不及當年農(nóng)家那碗滑嫩細膩的地木耳燉芋頭。
筍也是春天的恩物。與鮮嫩小巧的冬筍相比,春筍個頭粗大,筍肉潔白如玉,吃起來咔嚓咔嚓地響,嚼起來能品出一絲絲清甜。吃春筍前要用熱水先煮一遍,倒去澀水,然后再把筍切片,配上一點肉絲或臘肉,就成了一道下飯菜。
市場上偶爾還會見到一種只有手指粗細,一尺多長的小筍,渾身麻麻點點,家鄉(xiāng)人故此喊它麻筍。這種筍跟大個頭的春筍比,口感更好些,且少了澀味。剝?nèi)スS殼,用刀背把整根筍用力一拍,粗粗切段,就可以入鍋翻炒了。這種麻筍最適合用干辣椒絲和酸菜一起炒,筍肉吸收了酸菜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吃起來又酸又辣,下白米飯或是喝粥都是極好的。家鄉(xiāng)人還會用酸菜炒麻筍做包子餡或包青團,不但可口而且解膩。
野茭頭燒鯽魚或是野茭頭燒咸魚是家鄉(xiāng)人春日待客的佳肴。孩子們則最愛冒著春雨去田埂上挖野茭頭。野茭頭長得像蔥,白色的根部,綠色的葉子,只是味道和蔥不大一樣。我至今記得當年冒雨挖野茭頭的那份興奮,每找到一棵都像發(fā)現(xiàn)了阿里巴巴的寶藏。
春天的鯽魚也是很好吃的,味道鮮美不說,還有滿肚子金黃的魚籽。選上四五條巴掌大小的野鯽魚,用菜籽油兩面煎黃,再烹上黃酒和醬油,略微燉一燉,出鍋前再放上大把大把的野茭頭一起燒。老實說,我覺得這道菜里的野茭頭遠比鯽魚好吃,每次我都是吃完野茭頭再用魚湯泡飯,那鮮美的滋味至今難忘。而野茭頭燒咸魚則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我不喜歡干硬的咸魚,但野茭頭依然是很好吃的,吸收了咸魚的味道,吃起來香得很。
故鄉(xiāng)的春天是美麗的,比美景更吸引我的,是春天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那是屬于春天的味道,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味蕾。
(作者單位 校機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