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厚積薄發(fā)獻余熱,退而不休筆耕勤


  ! 當走進生命科學學院《中華大典》編輯室的時候,我們原本緊張、忐忑的心情在一瞬間被他的平和、從容撫平,望著編輯室里簡單的書架和架上古色古香的書籍,我們仿佛已從某一方面看到了高老師的勤勉和嚴謹。
  1999年,在學校工作整整四十年的高明乾教授退休了,可他的心里卻有著一件未完成的事,這件事促使他在退休后仍然堅持著自己追求的道路。退休后的高老師應學校的需要繼續(xù)做了十年的碩士生導師,并主編了5部著作,主審了3部書籍。很多人會為高老師退休后的作為而贊嘆不已,卻不知道這些著作中凝結(jié)的不僅僅是高老師十幾載退休時光的心血,更是其大半輩子勤奮求知的積淀。
  采訪中,我們翻看了許多高老師的著作。拿《植物古漢名圖考》來說,這本書共有80余萬字,收載植物古漢名4394個,每種植物古漢名都有詳細注釋,標注了現(xiàn)代漢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和書證,是一本可以傳承古今,溝通中外的好書。高老師說他對這本書的整理就有二十多年。為了完備的收錄各種植物的信息,高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曾去多地考察,并翻閱過大量的典籍。退休之后,高老師有了更多更完整的時間去整理自己幾十載積累下來的豐富資料,并最終編纂成書。
  2006年,《植物古漢名圖考》的出版引起了學界的關(guān)注。2007年5月11日,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一行四人特意來訪,并邀請高老師參與《中華大典·生物學典·植物分典》的編纂工作。當時高老師剛剛帶完自己最后一屆碩士研究生,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他卻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接受了這個任務(wù)。他說:“這是一樁國家的大事情,當努力而為之。”當時高老師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化為了一首詩:
  知識海洋大無邊,奮力以求不畏難。終生篤信勤為上,禿筆耕作只等閑。七十古稀貴忘年,身外之物不留戀。伏案寫作心寧靜,瀟灑輕身編大典。
  《中華大典》是以國家的名義和力量組織編寫的一部全面的中華古籍大型系列類書,可以和明朝的《永樂大典》相媲美,參與編纂《中華大典》的學者均為各學科的精英翹楚。這項工作從2008年啟動至今已有五年了,高老師依舊不遺余力地進行著繁雜的編纂工作。談到這段經(jīng)歷,高老師說當時收到邀請時他已經(jīng)近70歲高齡了,但想到能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才學,他還是接受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wù)。他說:“能夠為黨和社會的大好事窮盡所學,我感到很榮幸。”
  除此之外,高老師的研究之路跟自己喜愛閱讀的習慣密不可分。年幼時,他的父親曾教他《詩經(jīng)》,“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但當時的他也只是簡單地理解和背誦。1974年,他開始潛心閱讀《詩經(jīng)》。作為生物學專家的他很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其中許多有趣的動植物名,并開始思考:雎鳩是什么樣的水鳥?荇菜又是什么?類似這樣的思考使他開始對一些古作物名進行考證并積累下來。
  隨著這樣的考證越積累越多,高老師的研究興趣也被大大激發(fā)了,他也漸漸超出了 《詩經(jīng)》的研究范疇,進行更為全面的植物古漢名訓詁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如此經(jīng)年累月的研究和積淀下,高老師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得以編纂成書。正如高老師所說:“我天資一般,但人勤勉。”謙遜而質(zhì)樸的話語讓人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在學術(shù)界略顯浮躁的當下,高老師仍在生命科學學院保留著自己的辦公室,他每天都會來這里工作。高老師非常感謝學校能夠支持他繼續(xù)留下來工作,在他看來沒有勤奮的工作和研究,生活就少了太多樂趣,“人只有有事情可做,能為社會作貢獻,才能越活越有精氣神?!?br>  在跟高老師的談話中,我們聽到了很多像“社會”、“人民”這樣的字眼。高老師著書不為名利,只為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獻給更多的人。一個心中有大愛、腹中有真知的人,才能夠不僅僅局限于自己人生價值的藩籬,功名利祿于他如浮云,他能夠在各種榮譽面前保持一顆淡然的心,堅定地伏案做學問,這是真正的“大隱隱于市”。在別人為名利明爭暗斗,在塵世里幾度沉浮時,高老師依舊在學海里堅定地掌管自己的人生之舵。
  退休后的高老師不僅在學術(shù)上依舊穩(wěn)步前行,在生活上他也有許多自己的樂趣。書法是老人的一大愛好,少年時良好的書法功底再加上多年的習作讓高老師的書法技藝愈發(fā)純熟。高老師對學校的書法活動很關(guān)心,多次擔任我校“三筆字”大賽評委。繪畫也是高老師的一項絕活,例如《植物古漢名圖考》里的大部分植物繪圖均為他自己繪成。高老師的文學造詣也很高,平時喜愛寫詩,樂于以詩紀事,其詩作還有各種文章在多個媒體均有發(fā)表。
  高老師從1959年來到我校,至今已有50余載,但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工作。他見證了師大一步步的成長與發(fā)展,對師大也蘊含著難以言述的深情。他說起自己出身農(nóng)家,父輩們都是腳踏黃土、脊背朝天的農(nóng)民,他自己能夠站上三尺講臺并成為一名教授,使他更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高老師多次談起對學校的感謝,感謝學校領(lǐng)導對他科研以及工作的各方面支持。
  因為熱愛,所以關(guān)心。高老師至今對學校的一花一草也關(guān)心備至,看到學校哪里有問題便會向上反映指出?,F(xiàn)在高老師是離退休老教師文明執(zhí)勤隊的一員,仍然在為師大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時至今日,高老師依舊在科研的第一線做著自己的學問,依舊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這是一位會讓常人感覺遙不可及的人物,而對于自己的成就,高老師卻偏愛“勤能補拙”四個字。因為平凡,高老師身上那樸實、睿智、儒雅的光輝反而愈顯偉大。
  最后,在欣賞高老師的書法作品時,我們看到了他寫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十四個蒼勁有力的字不僅告訴了我們高老師一生的追求之路,也讓我們明白:厚積薄發(fā),曾堅持過的所有夢想,付出過的所有努力終有一天會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