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大愛微觀,看似無痕勝有痕———記我?!皭鄣暮圹E”社會實踐團隊


  本報訊(大學生通訊社史勇強/羅軍軍)2008年,我校人文學院“愛的痕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學校與學院的支持和組織下就揚帆起航了。一群意氣風發(fā)的學子懷著熾熱的心投入到了“愛的痕跡”活動中,他們追求心靈感動,向善、向上,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展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新模式。在老師的指導下,團隊得到谷歌公司提供的項目實施資金,除此之外,還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進行愛心義賣,將所得利潤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經(jīng)費來源用“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養(yǎng)公益”。
  “愛”很容易被感染,這份特殊的“愛”已開始播撒傳遞……大愛無言亦無痕定西市渭源縣北寨鎮(zhèn)小寨村有一戶“獨莊子”,因處在村子邊緣而得此名。2009年暑假,“愛的痕跡”來到了這戶人家。跨進破舊的門檻,映入眼簾的是低矮的土坯房和黑黝黝的墻壁,以及擺放在屋子里幾件破舊不堪的家具。隊員們輕輕推開門,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奶奶和慌忙躲在老人身后的兩個小孩驚詫地望著這群陌生人。經(jīng)村長介紹,兩個孩子分別是奶奶九歲的孫女霞霞和五歲的孫子放軍,總是躲著隊員們。孩子的母親重度智障,霞霞也患有先天性智障。奶奶告訴隊員,“家里窮,倆孩子沒錢上學也從沒和別的孩子一起玩過……”在小寨村實踐期間,隊員們經(jīng)常去奶奶家,姐弟倆漸漸地不再躲他們了,照相時他倆也開始看鏡頭,穿著隊員們帶去的衣服還會沖隊員們笑。臨走前,隊員們再次來到奶奶家,為了讓姐弟倆說話,他們拼命地講笑話。隊員們一遍遍重復到“我們要走了,我們要走了……”然而,姐弟倆表情依舊木訥,一種強烈的失落感涌上隊員們心頭。從奶奶家走出一段距離后,隊員們回首向停在門口張望的奶奶揮手道別,忽然隊員們大聲喊道,“看!”只見姐弟倆正緩緩地舉著右手,嘴唇輕輕地嚅動,學著向隊員們揮手再見。隊員中有人激動地說,“我聽到了,他倆說的是‘再見’!”。
  我們不禁會問:這是一群怎樣的青年?是什么鼓勵他們開始這份愛的傳遞?又是什么支持他們默默地奉獻?當“愛的痕跡”隊旗飄揚在隴原大地的時候,我們聽到的是深山里、田埂上、鄉(xiāng)村中那開心的笑聲。雖然只是一張張未經(jīng)修飾的照片,卻深藏著老人一生的回憶,洋溢著孩子童年的天真;雖然只是一部部露天放映的電影,卻給勞作了一天的莊稼漢送去了整晚的輕松,給嬉笑的孩子們帶去了無限的歡樂。就是通過這普普通通的照片、電影和歡笑聲,農(nóng)大學子將這份深摯的愛跋山涉水、不畏艱險,從一個鄉(xiāng)村轉到另一個鄉(xiāng)村,把愛傳遞,把愛蔓延。
  記錄幸福瞬間定格美麗畫面對于貧困山區(qū)的人們來說,照相是件既新鮮又奢侈的事情。年邁的老人一生都沒有一張照片、如花綻放的面龐沒有一張屬于自己兒時的回憶、貧困的家庭沒有一張全家?!?008年暑假,“愛的痕跡”在隴南地震災區(qū)開展社會實踐,拍照過程中隊員們和當?shù)匚ㄒ豢忌媳究频母卟纳忮?,他向隊員們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經(jīng)不起等待的愛”。大一寒假回家,小學二年級的妹妹看到了他的學生證,翻開第一頁一直瞅著,思索良久后,妹妹指著學生證上的照片對哥哥說,“哥,我要好好學習,等將來考上大學我也要照相?!币驗榧依锢щy,墻上相框里僅有的幾張照片是父親帶著大紅花光榮入伍和退伍時拍的,還有自己初中和高中的畢業(yè)合影。相框里沒有妹妹的照片,更沒有全家福,好多地方也都是空的,妹妹就只好撿了最好看的樹葉夾在里面。每次妹妹帶同學到家里,總要指著他的照片告訴同學:哥哥在西安的大學里讀書;哥哥去學校是坐火車的,火車長得看不到尾;大學里可以隨便買自己喜歡的東西……2008年5月12日那天,在學校的他感到了強烈的地震,他急忙把電話打到村支書家的座機上,想問問家里的情況卻一直無法打通。當?shù)弥亦l(xiāng)也是重災區(qū)時,他十分焦急,事后他被告知,妹妹被垮塌的土墻壓了再也沒能醒過來!現(xiàn)在每次回家,看著相框里的一片片樹葉,他都會想起可愛的妹妹。聽完講述后,隊員們感慨萬千,“天災難料,如果我們能早一年來到這兒,給那個可愛的小妹妹拍張照片多好啊,至少可以證明她曾經(jīng)來到過這個世界,也能對生者給予些許安慰。”小幕布映出大世界打麥場變成歡樂谷鄉(xiāng)親們對電影的記憶還停留在那個“爺爺、爸爸、我”都在看的《地道戰(zhàn)》和《閃閃的紅星》年代,除此之外幾十年都沒有看過電影了,更別說用投影儀放映高清電影了。
  晚飯后天微微黑,興高采烈的孩子、結伴而行的婦女、年輕力壯的青年還有精神奕奕的老人就提著板凳,匆匆趕往同一個地方,時不時還念叨著“快點,你聽好像已經(jīng)開始了?!贝蠹引R聚在打麥場上,此時此刻的心境絕不亞于當年看《地道戰(zhàn)》時的高興勁。音響響徹了整座大山,一時間歡笑聲、蛙叫聲、蟲鳴聲奏響了夏夜最美妙的交響曲,在清爽的晚風中飄蕩。
  “愛的痕跡”所到之處,都會在寬闊的打麥場上掛起碩大的幕布,用投影儀給村民們放映有關“三農(nóng)”政策、農(nóng)業(yè)科技致富和農(nóng)技培訓的科普片以及鄉(xiāng)親們喜聞樂見的電影。放映前,隊員們還會放映白天拍的照片和錄像。孩子們蹲坐在最前排,嘴巴張得大大地開心地喊著“是金霞”“是想弟”“是春梅”“還有我大姑”;吃旱煙的老大爺坐在板凳上看到屏幕上的自己,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樂開了花,抓著隊員的手問:“我這是上電視了?”隊員們狠狠地點著頭,心里全是滿足。
  “愛的痕跡”把幕布掛在哪兒,那兒就是歡樂的天堂。
  播撒愛的火種接力愛的傳遞四周的大山擋住了孩子們的視線,貧瘠的土地拖住了他們前行的腳步,但他們的眼神中飽含了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大山可以擋住他們的視線,卻擋不住孩子們追求夢想的腳步,擋不住愛的暖流融化貧苦的厚厚堅冰。
  你見過這樣的籃球架嗎?“愛的痕跡”實踐途中有這樣一個籃球架--籃板的支架是兩根深埋在地里的白楊樹干,支架之間由三條木板固定,上端嵌入四根木條用于固定籃板,籃板由七條寬約20厘米的木板拼成,正面掛著一個銹跡斑斑的不十分標準的籃環(huán),你很難想像這里的孩子就是在這樣一個雜草叢生的土操場上用簡易籃球架進行體育鍛煉的。
  截止目前,“愛的痕跡”已走過五屆,有八屆學生140余人參與其中,共走訪22個村子,發(fā)放書本4000余冊,贈送文具200多套、衣物1000多件,放映電影60多場,拍攝照片近萬張。五年來,“愛的痕跡”堅持不懈、盡心盡力,將愛心接力的足跡散布在我省貧困農(nóng)村。團隊始終不斷學習、總結和創(chuàng)新,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位老師、一個團隊量力盡心的公益光芒。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今天的頗多榮譽,“愛的痕跡”就像接力棒一樣,一屆又一屆地延續(xù)下來,“愛是一種力量,我們量力盡心……”,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里,他們都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和承諾,將這種愛心不斷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愛的痕跡”看似微小舉動,卻能真正觸及農(nóng)村的心臟;看似無痕、波瀾不驚,卻將濃濃愛意傳遞到百姓心中,點亮了幸福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