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社會實踐成“蓋章運動”
古人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現(xiàn)代教學當中,學校十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并且安排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以求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
眼見著一個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這也意味著一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即將結束、一份社會實踐證明書上交的時刻即將來臨。有的學生實實在在去實踐,提交實踐證明順理成章;有的卻根本沒有到過單位,只是在實踐報告上找關系蓋上單位公章,寫上領導評語,這樣一來,社會實踐就會淪為一場“蓋章運動”。
在一些學生看來,社會實踐打亂了他們原本的假期計劃,比如:旅行、打工、考證培訓等,覺得假期時間是由自己支配的,不應該再有一些類似課程作業(yè)類的實踐任務成為負擔。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學校安排的實踐任務及方向自己并不感興趣,又或是自己找不到實習單位,便放棄了。學校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證明書上填寫實習經(jīng)歷,并由實習單位蓋章認證,以此獲得相關學分和成績。這樣一來,許多學生持著“內(nèi)容自己編一下,反正可以找到地方蓋章就行了”的想法,不真正去實踐,而是千方百計依托各種親戚朋友關系“蓋章”,并且衍生了家長與子女、同學之間聯(lián)合弄虛作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中的“真”不能丟?!吧w章運動”明顯違背了“社會實踐” 的初衷,違背了教育的“真”,成為一種“有名無實的形式主義”。
當然,學校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jīng)驗。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形式主義,學校、指導老師、學生及家長都應該反思。
學校方面,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實踐的目的:不是為了一紙“證明書”,而是要從社會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與經(jīng)驗。此外,學校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及意愿,努力擴展社會實踐平臺,豐富實踐形式,大學生的實踐內(nèi)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校還應有一種合理有效的社會實踐“檢查”機制,比如,不僅用一紙“證明書”來說明,還應通過過程跟進、實踐報告會等形式進行檢查。而作為指導老師,應該真正起到監(jiān)督與指導作用,合理組織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實踐,并主動參與學生實踐的過程。
對學生個人來說,應誠信求學,積極配合實踐,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與指導老師溝通,以收獲經(jīng)驗為最終目的。對家長而言,應提高認識。社會實踐確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和才干,絕不可順從孩子的意愿,甚至幫其“蓋章”造假。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育就應該使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實際情況,知曉社會發(fā)展。由此可見,社會實踐可以有,淪為“蓋章運動”的社會實踐確實不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