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一位中華文化傳播者的情懷———訪常敬宇教授







  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我們有幸采訪了常敬宇教授。常老師年逾古稀,滿頭銀發(fā),講話語調輕緩,有長者之風,頗具文人書卷之氣。我們的采訪從常老師的翰墨情緣談起。
  常老師告訴我們,他父親是位老中醫(yī),行醫(yī)之余喜歡書法繪畫,其書畫作品在冀中一帶享有盛名。他用行書開的藥方常常被人當作書法作品收藏。常老師年幼時就常觀看父親寫字畫畫,長期的耳濡目染讓他愛上了書法和繪畫。上小學時他就學寫大楷和小楷,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和歐陽詢的《九成宮碑》。老師經常表揚他,并把他的大小楷展覽在教室里。他還常常為鄉(xiāng)親寫春聯、為學校出板報,并得到廣泛好評。年少的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拿起筆,就結下了一輩子的翰墨緣。
  舉世聞名的抽象派藝術大師畢加索認為,中國書法是最高境界的抽象藝術。當問及書法藝術之美時,常老師滔滔不絕地為我們講解起來。他認為,藝術之美在對立統(tǒng)一的和諧之中。書法藝術講究線條、字的結構以及墨的深淺等,把這些因素辯證統(tǒng)一起來,才會產生美。一個字是一個整體,但是其內部也是有變化的,比如線條的曲直、長短、粗細、肥瘦、濃淡等。當許多字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時,每個字各自的特點又被統(tǒng)一起來,構成一定的章法之美。這樣,就會給人一種變化之美、錯綜之美、和諧之美。書法是有韻律的。有人把書法比作無聲的音樂,靜態(tài)的舞蹈,由此可見,書法同音樂、舞蹈藝術一樣,是以感情為基礎的,是以筆畫和墨的韻律來再現的。
  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書法家往往是情到極致,靈感突現,揮毫潑墨,一氣呵成。所以,好的書法是思想感情的凝聚,是一次性的創(chuàng)作,不可復制。
  七十年代末,常老師來到北語,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的編輯工作,此外還給留學生上漢語課和書法選修課。這無疑促進了他對書法更深入的鉆研。在日常生活中,他時刻留心學習名家書法作品。他喜歡到名勝古跡或古寺廟觀看楹聯或匾額,有時走在大街上也會悉心觀察各商店的牌匾,并把自己喜歡的字體臨摹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回家后繼續(xù)研究。對名城的“碑林”,他更是情有獨鐘;名家的“書法筆會”總會令他流連忘返。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摹練,其書法作品楷隸行草篆俱佳,尤擅行草。用筆蒼勁秀麗,雋雅自然,曾在國內外賽中多次獲金獎。他的書法作品被收入20多種書法專集。他曾出版《常敬宇書畫作品選》、《常敬宇書畫作品》。他的書法作品被國內外友人的收藏。
  退休后,常老師有更多的時間研習書畫了。他說:“練習書法和畫畫就像練習太極拳一樣。書法的一點一劃,需要全身用力,只有指、腕、臂、肩等協(xié)調配合,才能寫出好字。與此同時,還需要腳踏實地,心無旁騖,排除一切雜念。練習書畫,不僅能修身養(yǎng)性,還能健體益壽。通過這幾年的書畫練習,我多年的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都有所下降,記憶力也比過去好多了。”常老師說這話時,臉上充滿了欣慰的笑容。
  有人稱贊常老師“心無俗塵,靜觀自然,以曠古通達之情懷,抒寫書家內心之世界”。這何嘗不是一種“寧靜以致遠”的境界呢。
  常老師在速成學院任教期間,許多老師出國任教時,把常老師的書法作品作為禮品贈送外國朋友。凡有留學生懇求書畫作品,他總會有求必應。外國學子們樂不可支地將贈品帶回國,作為永久的紀念。盡管他有高價的潤格評書,并不斷有拍賣公司聯系常老師,希望他的作品能參與競拍,但他都婉言謝絕;甚至調侃說:“我寫字畫畫為的是自娛和送人,絕不當作商品?!逼鋵崳@蠋煾堰@當作是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
  作為北語“楓葉書畫社”社長,常老師將弘揚中國書畫藝術視為己任。離退休處曾辦過三期書法學習班,他都義務授課,并積極組織書畫展覽和筆會活動;而對近兩年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國慶六十周年、校慶五十周年的書畫展及“銀齡講壇”的活動,他更是全力以赴。
  常老師退休至今十多年了,一直退而不休,堅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指導了十多名碩士研究生,還經常應邀在校內外作學術報告。他認為老有所為,方能老有所樂,每天上上課、練練字、寫寫文章,不失為一種豐富和充實退休生活的方式。對他而言,不論教外國學生漢語還是書法,都是在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所以,他總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