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尋訪拉姆拉錯□王青松


  西藏是個謎一樣的所在,蒙著化不開的神奇色彩。來到西藏一年多,聽聞太多的奇聞逸事,其中最神秘也最令人神往的莫過于拉姆拉錯。
  拉姆拉錯是山南地區(qū)加查縣深山一口面積約一平方公里的湖泊,和納木錯、羊卓雍錯、瑪旁雍錯這三大圣湖相比,她只能說是“鮮為人知”。但這話也不完全對,因為她在藏族人當中可是名聞遐邇。
  拉姆拉錯在西藏無數(shù)的湖泊中身份最為獨特,因為她是最最神圣的觀像圣湖。此湖得名于藏傳佛教一位著名的護法神“班丹拉母”,意思是“吉祥天母”。拉姆拉錯的形狀恰似一塊顱骨,由此藏族人稱此湖是吉祥天母頭顱所化,也是天母靈魂憑依之所。幾百年來,凡是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圓寂了,為尋找轉(zhuǎn)世靈童,尋訪者都要專程來到這口四面環(huán)山的小湖邊,煨桑、念經(jīng)、祈禱,以尋得圣諭;還傳說,人在轉(zhuǎn)湖投寶后,在山頂靜坐能看到自己的前生來世。拉姆拉錯躺臥在雪域高原海拔5000米的叢山中,平靜,樸實,慈祥,夢幻。
  這樣一個在藏民心目中再神圣不過的地方,也讓我們迫不及待想要拜訪一下。
  七點半,微曦中,車子出發(fā)。左邊的雅魯藏布江寂靜無聲,緩緩流淌,岸邊如煙的柳樹籠罩著朦朦朧朧的江面,彎彎曲曲的路上幾乎見不到車輛。過了曲松縣城,朝陽從萬山背后射來,照著溝深谷險的黃土堆,色彩艷麗、輪廓分明,美不勝收!可話音未落,車子已駛上沙土路,前車激蕩起的灰塵在半空中彌漫。
  似乎沒有一絲風,灰塵時大時小,車速不得不降下來,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因為眼前除了灰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見。車子開始爬山。彎道、彎道,還是彎道,S形轉(zhuǎn)個不停。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裸露的碎石、泥土、巖石,伴隨著我的心跳、我的眩暈。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車子終于來到一座山頂。一般這樣的地方藏民都給它取名“某某拉”,眼前的這座山口叫布丹拉山,海拔4910米。站在山口,寒風凜冽,朝陽正灑在下面綿延不斷的山巒上,金黃色的山坡與背陰處黑黝黝的山坳勾勒出美妙的線條,而遠處雪山的身影亮得晃眼,由不得你不感嘆。
  過了布丹拉山后,路旁的村莊多了起來。11點多,來到加查縣城。算來130公里走了4個小時。
  草草吃過午飯,我們開始了最后的“朝圣之路”。
  出加查縣城,過崔九鄉(xiāng)瓊果結(jié)村,就算進入了拉姆拉錯湖泊風景區(qū)。遠處的山開始褪去綠裝,青色的石片布滿山頭,崎嶇嶙峋,格外蕭颯凄冷。
  終于到了。車子停在半山坡上。圣湖在山的另一側(cè),我們下了車,開始最后的攀登。
  高原,爬山!可以測試海拔高度的手表顯示,此地的高度是5010米。沿著石級沒走上幾步就已氣喘吁吁。說不清走了多久,突然有同行的人下來了。我頓時激動萬分:勝利在向我招手……我情不自禁唱出了聲?!斑@里不能唱歌!”一抬頭,是幾位身著紅色僧衣的喇嘛,他們正在往香爐里放香草。我立馬住口,疾步向上。山頭很狹小,上面坐滿了剛才在登山時超越我們的喇嘛們,他們面朝北面的圣湖念念有詞。經(jīng)幡、青稞包、果品,這些敬神的物品占滿了狹窄的山脊。
  眼前就是神秘而又充滿靈性的圣湖!湖面呈葫蘆形,近處仿佛葫蘆底,遠處略微有點尖,收縮在兩條山脊相互交疊的地方,整個湖面被四周聳立的山包裹著,湖水猶如一面鏡子,說不準是什么顏色。高處的風很大,可她卻靜靜地躺在那里,沒有一絲波紋。風呼呼地拍打著經(jīng)幡,伴著身邊“嚶嚶嗡嗡”的唱經(jīng)聲,非常動聽。一陣唱經(jīng)過后,無數(shù)潔白的哈達被擲了出去。西斜的太陽被云頭遮住,整個湖面即刻被蒙在陰影中,翡翠一般。不一會兒,云朵慢慢移開,中間的半個湖面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漸漸地,亮眼的湖面越來越大,直至陽光照亮整個湖面。
  忽然,臉上有冰涼的感覺,原來下起雪來了。雪花不大,幾乎看不見,落在山上,落在湖里,也落在我的心上。我默默地祈禱,神湖啊,告訴我一點什么吧,您怎么不說話呢,難道是責怪我們沒給您敬獻寶物嗎?等候良久,我似乎覺悟過來:拉姆拉錯,您什么都不必說、不用說,我已經(jīng)明白,一切都已經(jīng)明白!我、我們這群年輕人從萬里之外的上海來到西藏,跨萬仞山、越千條壑,辛勤耕耘在高原,為發(fā)展西藏默默做著自己的努力,已貢獻了整整三年青春時光……下山的路似乎很短,也沒費什么力氣,如有神助。加查、曲松、桑日、乃東,來時的路現(xiàn)在猶如平地。到駐地已是晚上九點多。洗去一身疲憊,躺在床上,擁著拉姆拉錯進了夢鄉(xiāng)……
(作者系我校援藏教師,現(xiàn)任西藏日喀則地區(qū)教育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