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宋代著名詞人張先韻勝許清影風(fēng)骨慕世人
張先 (990-1078),字子野,烏程 (今浙江湖州 )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天圣八年 (1030)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史上因其善寫 “影”,對其有 “張三影”之稱。當(dāng)時張先受晏、歐影響,不僅以 “云破月來花弄影”等名句流芳百世,他還是宋詞由初起到興盛的承啟人物。晚年張先悠游于杭州、湖州之間,嘯詠自得。元豐元年以八十九高齡謝世,葬于湖州弁山多寶寺。
張先者身處宋詞由初起到興盛的交接時期,開北宋詞壇風(fēng)氣之先,擅長小令,亦作慢詞。詞與柳永齊名,然時人多以為不及。他在北宋詞壇時名顯赫,對宋詞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遞接作用。其在家鄉(xiāng)湖州的地域文化史上亦曾鐫刻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著有 《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詞學(xué)通論》中引吳梅評價稱: “子野上結(jié)晏、歐之局,下開蘇秦之先,在北宋諸家中適得其平,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fā)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guī)模既正,氣格亦古,非諸家能及也?!?br> 承前啟后妙友高閣張先身出并非世代官宦之家。其祖父名任,生平仕途不可考。其父張維少年學(xué)書,貧不能卒業(yè),去而躬耕以為養(yǎng)。平居好詩,以吟詠自娛,往往與異時處士能詩者為輩,無憂亦無求于世。后世傳其善教其子,父以子貴,恬淡壽考。由此觀之,張先受其父影響,才學(xué)淵博,學(xué)有所成。
張先入仕較晚,而且并非宦途顯達之人。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時年41歲的張先與歐陽修等人同中進士,此年禮部的主考官是禮部貢舉晏殊。1050年張先才華為太平宰相晏殊所賞識,任晏殊京兆府中通判,與之詞酒酬酢,時年 61歲。張先年長晏殊一歲,二人交誼尤厚。史有記載 “(張)先能為詩詞, (晏)公雅賞之,每張來,令侍兒出侑觴,往往歌子野所為之詞?!?br> 張先好友,嘗與諸人游。1061年入京見歐陽修、宋祁。歐陽修比張先小十七歲,二人互慕詩名,見時,歐陽修倒屣迎之,相見恨晚。張先一 ‘桃杏嫁東風(fēng)’郎中雅號,即為歐陽修所贈。而同時張先與尚書宋祁也相交甚好。二人初見即互喚 “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歡愉之情相惜之態(tài)溢于言表。
英宗1064年75歲的張先致仕家中后,常往來于湖、杭之間,與地方官及隱退的文人相與唱和十余年,留有六客之會的美談。張先與蘇軾同為“六客”之友,蘇軾于熙寧四年(1071)外放杭州通判,得遇老詞人張先。此時張先已然 83歲,比蘇軾年長四十六歲。其二人交誼可謂忘年之交,亦師亦友。蘇軾受張先 “以小令作法寫慢詞”以保持其詞的韻味這一作法的影響,推崇張先“微詞婉轉(zhuǎn),蓋詩之裔”,稱這位詞壇前輩 “人善戲謔、有風(fēng)味”。蘇軾的 “以詩為詞”也深受張先 “細琢歌詞穩(wěn)稱聲”的啟發(fā)和影響。劉毓盤 《詞史》云: “永既卒。先獨享老壽。以歌詞聞天下。而協(xié)之以雅。蘇軾猶及與之游。故亦好為詞?!?br> 宋初小令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他們的小令學(xué)習(xí)、繼承五代南唐李氏父子與馮延巳的詞風(fēng)。張先受晏、歐影響,亦以小令行世,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而獨以歌詞聞天下。后期漸多染翰長調(diào),于兩宋婉約詞史里影響巨大。在詞的體制從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是上承晏、歐,下啟蘇、秦的一位重要詞人。清末詞學(xué)理論家陳廷焯在《詞壇叢話》中也恰當(dāng)?shù)刂赋隽藦埾仍谠~史上的地位,評張子野詞云: “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br> 花間小令獨制慢詞張先工詩善畫,詩筆老妙。是在寫作唐末五代及宋初流行的小令同時,開始寫作當(dāng)時興起的慢詞。是蘇門之前講究慢詞韻味的第一人,開啟了宋代慢詞以及后代慢詞講究韻味的審美特點。
張先妙用 “影”字,風(fēng)靡一世。后人贊譽不衰,以致白雨齋在 《詞則》中亦云 “子野善押影字韻,特地精神”。 “特地精神”四字可謂得張先筆意。張先因善寫 “影”而得 “張三影”的美名: “尚書郎張先善著詞,有云 ‘云破月來花弄影’, ‘簾壓卷花影’, ‘墜輕絮無影?!婪Q誦之,號 ‘張三影’?!睆埾仍~中寫影的共有29句,然以此三句最為有名。其他如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木蘭花》),也同樣精妙。
張先詞學(xué)的是花間小令,大多是敘事表情和具體的感情抒發(fā),注目于景物形體之后的神韻。 《詞潔》云: “子野雅淡處,便疑是后來姜堯章出藍之功?!贝嗽谒纬蹩芍^別具一格。值得一提的是,張先小令中還有許多學(xué)習(xí)民歌體的詞作。時人評其為古樂府作法,道其詞最見古致。 張先小令風(fēng)格正如清人劉熙載所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
張先在宋初詞家中算是慢詞寫作較早也較多的詞人。同時期的柳永也大量創(chuàng)制慢詞。柳永詞專以鋪敘見長,寫景無不工,言情無不細,只是多平鋪直敘。夏敬觀說其 “耆卿多平鋪直敘”使詞韻大減。張先繼承唐五代小令的作法,以之創(chuàng)作慢詞,以情韻為主,而不事鋪敘。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張先詞的內(nèi)容雖然主要寫 “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但并沒有超越傳統(tǒng)的相思離恨的范圍,但他從兩個方面改變了詞的發(fā)展方向:一是大量用此來贈別酬唱,擴大了詞的實用功能。二是用題序,將日常生活引入詞中。語言工巧、清新深婉。 故 《詩人玉屑引》亦稱 “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br> 張先在宋代詞壇的價值和意義是值得肯定。張先小令以學(xué)習(xí)韋莊詞豐富了宋初小令的寫法,繁榮了宋初的詞壇,并以自己所深有體會的小令寫法去創(chuàng)制慢詞,從而形成與慢詞大家柳永并駕齊驅(qū)的局面,為此后慢詞的發(fā)展和宋詞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因為如此,張先詞被人視為 “古今一大轉(zhuǎn)移” (清人陳延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
張先詞有獨到之處,轉(zhuǎn)折之功,我們欣賞其格調(diào)之高雅。然美玉亦有微瑕,其自身些許瑕疵,亦可寬容許之。
宋韻風(fēng)流名傳古今張先在北宋詞壇時名顯赫,以其長壽且交游廣闊的一生對宋詞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遞接作用。蘇軾在 《祭張子野文》中稱 “唯予子野,歸及強銳,猶游故鄉(xiāng),若復(fù)一世。遇人坦率,真古愷悌……坐此而窮,鹽米不繼。嘯歌自得,有酒輒詣?!比绱俗鳛椋湔憩F(xiàn)了宋人藝術(shù)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 “韻勝”所在。
而宋代士大夫?qū)?“韻”的強調(diào)實際來源于對 “平淡”的追求。蘇軾稱張先做官的目的不在仕途本身,而在酒詞酬酢。所行的也是一種不離世俗卻又有哲理詩意的平淡人生。宋人王瑋記載: “歐陽永叔雅敬重之,嘗言與其同飲,酒酣,眾客或歌或呼起舞,子野獨退然其間,不動聲色,當(dāng)時皆稱為長者?!睕]有形貌寫真,單給我們的感覺亦是清癯有韻的,其人得 “退然其間,不動聲色”與孟浩然的 “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神韻相似。蘇軾評其人的 “遇人坦率,真古愷悌”與孟浩然的 “救換釋紛,以立義表”人格相類, “鹽米不繼”而 “嘯歌自得”,與孟浩然的“灌蔬藝竹,以全高尚”旨趣、節(jié)操相近。質(zhì)言之,都是晉宋以來的風(fēng)流人物。
宋代的代表文藝是士大夫的文藝。詞歸根結(jié)底恰恰就是士大夫文藝形態(tài)的表現(xiàn),適應(yīng)士大夫的審美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先詞作的情境幽眇,景色朦朧,其小令 “淡而艷、淺而深、近而遠”的寫法是具有明顯的士大夫典雅氣質(zhì)和蘊籍風(fēng)格,是宋人氣質(zhì)風(fēng)格之特產(chǎn)和獨創(chuàng)。而張先詞對韻味的追求也合乎宋代士大夫的人生態(tài)度與審美態(tài)度,在宋代有其存在的土壤,存在的價值,顯示了他在封建后期的適應(yīng)性與生命力。
文學(xué)的發(fā)展本就是紛繁復(fù)雜的,而生活本身也同樣。觀張先一生,官運雖不亨通,卻也沒有太大的挫折,一生流連風(fēng)月,聽歌看舞,悠游卒歲。張先行于簡易閑澹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至此,我們或許能更深刻體會到其所代表的文化人格在文化史上的特殊意義。盡管學(xué)術(shù)界目前還沒有對張先詞進行系統(tǒng)研究和評價,但歷史應(yīng)該為這類承前啟后人物留下足夠的空間,以供后來人品味與思考。
參考文獻:
1.孫維城 《張先與北宋中前期詞壇關(guān)系探論》2.袁行霈 《中國文學(xué)史》第三卷3.沈松勤、吳熊和 《張先集編年校注》學(xué)生記者:陳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