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訴說


  與一場春雨的邂逅中,一群安詳莊重的“老者”感動了我。
  春雨來得有些突然,溫婉地落在這塊“清涼世界”的土地上,滲透在這片充滿恬靜、靈性的清涼山北麓,滋潤著華水人的心田。從1915年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到1952年的華東水利學院,從華水到1985年更名為河海大學至今,這座有著 “中國第一所高等水利學府”美譽的河海大學泰然自若。近百年的建校歲月與六十個年頭的華東水利學院建院時光,一齊被雕刻在西康路1號老建筑的里里外外。這一群慈祥的“老者”仿佛安靜地向世人訴說著那些被遺忘的歲月。
  雨滴順著老建筑墻外的爬山虎滴落下來,帶著濃重的歷史氣息,觸動我的每根神經。校園里原本寬廣的林蔭道的天空被兩側的梧桐霸占,牽動著這片土地的脈絡。從某種程度上說,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有著夢想和性格,更有著屬于各自的神秘。聽人說,這里的老建筑大多都是當年師生在上課之余共同努力完成的,河海館、水利館、工程館、圖書館、檔案室等老建筑中的一磚一瓦都仿佛印刻著當年的建筑場景。時任河海水利系、河川系教師顧兆勛曾在文章中說到:“當時各方面的設備條件極差,而施工期緊迫,工作相當困難。我在不放棄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地從事此項任務,每日早出晚歸,不以為苦?!被蛟S,這就是這些老建筑所要傳達的精神與情感。
  歷史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在現代與往昔沉淀之間,老建筑愈發(fā)顯示出其獨到的風韻。
  沿著寬闊的梧桐大道慢慢悠悠地走著,我在一幢形似風帆的建筑前駐足。他有十余樓層高,矗立在一座小山坡上,外墻有些斑駁,可那具有年歲感的裝束卻不曾遮掩他所散發(fā)出持重、圣潔的氣韻。建筑物的墻面上掛著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題寫的 “河海大學圖書館”幾個大字,蒼勁有力而不張揚,撇捺之間傳達出踏實嚴謹的治學之風。記得在一次采訪中曾聽館長說起,整體大樓的創(chuàng)意思想表現為一艘在大河大海中前進的船,大樓的俯視圖是呈環(huán)形布局的甲板平面,圖書館的廣場和門前的階梯象征水面的波浪,寓意著河海學子能夠乘風破浪,不斷前行的美好愿景。
  一陣沉悶的懷舊鈴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我順著下課的人潮往圖書館內部走去。置身于建筑物的中央,最令人震撼的是旋轉樓梯,層層向上盤旋直至大樓的最高處。木質的漆紅扶手大多處已經開裂,顏色也不再紅得那么飽滿,可樓梯的整體架構依然如此完美與堅固。從樓梯底端向上望去,仿佛是一只睜開的明眸,渴望并汲取天空的光亮。我抓住扶手拾級而上,越往高處,狹窄的階梯變得越難征服,竟讓我感到有些吃力與害怕。十層的樓高,我花了許久才爬到最高一層。那一刻,老建筑仿佛凝固了,周圍安靜地似乎能聽見光線穿透玻璃的聲音。臉龐被光照得通亮,拾級的驚慌被突如其來的滿足和欣慰驅散。我看著一位位同我一樣的學子,他們坐在木質桌椅上若有所思、奮筆疾書的樣子,倏然間領悟了眼前這位“老者”試圖傳達的隱語。
  帶著感悟,我走出大樓,穿過被厚重的法國梧桐覆蓋了天空的林蔭道。一路上,工程館、水利館、河海館展現在我的眼前,附著在建筑表面的厚厚的爬山虎和雜亂的藤蔓,都在一一和我闡述著往日的年歲和隱喻的情愫。
  歲月靜好。校園里,在花木掩映的小山丘上,你會偶然看見調皮露出一隅的樓房,你也會發(fā)現一棟獨處的小房子,他們靜靜地站立著。林蔭道上有騎車奔走上課的學子,也有雙手跨后漫步校園的老教授,你會看見風吹得梧桐葉扭捏羞澀,一切都在忙碌地變化著,但是“老者”們,他們,靜靜地站立著,好像在訴說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