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回答問題該加分嗎?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上,授課教師戴平安曾提出“誰知道‘十八大五位一體’包括什么”的問題,由于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戴平安只好自己說了四個,并表示只要有學生說出最后一個,即可在平時成績上加分。為了享受加分待遇,不少學生打開手機,求助“度娘”,查找答案,紛紛舉手搶答,積極性瞬間高漲。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既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形式,也是尊重教師教學的表現(xiàn),現(xiàn)今卻為何淪落到需靠加分政策方能維持課堂教學互動的秩序呢?
“優(yōu)惠政策”遍地開花
藝術(shù)學院副教授劉暢在《音樂基礎(chǔ)知識入門》選修課上,要求學生主動回答。她認為考核是一個過程評價,主動完成是自覺性的體現(xiàn)。這樣課程內(nèi)容會掌握得更好,平常成績自然會比較優(yōu)異。
無獨有偶,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楊永華在初次上課即對學生規(guī)定:沒有參與教學的記錄,平時成績不能高于65分;參與教學次數(shù)多,平時成績可達100分。而課堂回答問題表現(xiàn)占平時成績的比重達90%。規(guī)定一出,不少學生在課上積極答題。課上,他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們主動回答,課后依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給出平時成績。
在其他院系,也有不少教師為提高課堂積極性,采取過類似做法,而這種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理論課和公選課上。
出此“下策”實屬無奈
加分政策為何如此盛行?教務(wù)處處長夏力認為,部分學生覺得上課主動答題是中小學生才會做的事,大學只需聽老師講,因而學生上課沒熱情,尤其是理論類課程,更會覺得無趣,為提高課堂互動性,老師才會出此“下策”。
楊永華解釋道:“為了改變課堂沉悶的氣氛,我就想到用制度的力量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F(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即交流,讓學生主動答題,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就需要采取這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br> 劉暢也坦言:“主動回答問題是一種能力,好的主動回答會使我對學生的印象加深,只有學生選擇主動回答,我才能知道學生心里的想法,與學生達成互動,他們的能力也會相應(yīng)提高?!?br> 對此“下策”,學生觀點也不盡相同。11級國貿(mào)專業(yè)的小金(化名)說:“把分數(shù)和答題聯(lián)系在一起,是用分數(shù)衡量我答題的熱情,這是熱情的貶值,我反而不會主動回答?!倍?2級對外漢語1班田陽的想法卻恰好相反,她認為:“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掌握較好的表達能力應(yīng)是學生的本分,老師讓學生在課上得到鍛煉,值得推崇。”
教改力度仍需加大
是否沒有加分政策就沒有積極的教學互動呢?《現(xiàn)代漢語》教師阮桂君就從不實施這種加分“政策”。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擬聲詞的用法,加深學生對方言的認識,他在課上為學生模仿家鄉(xiāng)方言呼豬喚狗的情態(tài),“以身試法”,帶動學生模仿,課堂上笑聲不斷,一片歡騰,學生積極性也很高。他表示,作為教師,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要懂得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授學生學習方法。
“有的學生反感這種教學方式,是受到原來固有教學模式的影響,一時無法適應(yīng),可以理解?!毕牧Ρ硎荆半m然任何改革都是有利有弊的,需要循序漸進,但這種以加分形式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措施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有利的,繼續(xù)實施仍有必要。而且加分畢竟只是形式上的,教師的出發(fā)點還是希望學生能積極參與到互動教學中,更好地融入課堂,提升自己?!?br> 夏力指出,我校的教學大綱日漸趨向于重視學習過程。課堂上死氣沉沉不只是學生的問題,老師也應(yīng)深入反思,圍繞學生的積極性,加大教學方式的改革力度,改變原來純粹灌輸?shù)姆绞?,加大平時考核比例,減少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xiàn)象,使學生成績得到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