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直面艱苦 共求進取何仲洛


  時光荏苒,學校恢復重建至今已歷時三十五年了,我于重建之初調來學校任教,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一起經歷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成長的煩惱,收獲的喜悅。如今回憶過去,特別是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1978———1987年間),全校師生直面艱苦、共求進取的那段歲月,往事歷歷在目,心情一時難以平靜。
  1978年5月,我來嘉興師專報到,當時充分感覺到學校辦學條件的艱苦:學校占地僅30余畝,校內除了一些必要的教學用房外幾乎再無空地,沒有運動場,沒有圖書館,極少圖書資料,設備幾乎是空白,僅有一幢教學樓。我們剛到好像連住宿也不好安排,記得當時幾個外來的教師就暫時擠住在總務處樓上(現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技樓東南角),稍后又安排我們住在另一樓層,大家緊挨著一戶一間,一家一口、二口甚或三口共居一室,甚是熱鬧。這樣的情況與我想像中的高等學校距離太遠了,老實說有些失望,不過話雖如此,那時的我們是不會對組織討價還價講條件的。而且,當時我們剛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不久,回憶當年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學校老師一夜間就成了封資修的代表,成了批斗的對象,學校中接連不斷上演學生斗老師,老師斗老師的活話劇,弄得老師們個個都是膽顫心驚,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秩序蕩然無存,之后幾年雖然進入了 “復課鬧革命”階段,但在當時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年代里,誰愿意認真學習,誰敢認真教學呢?
  “四人幫”的倒臺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也意味著撥亂反正年代的到來,在教育系統(tǒng),大家都渴望著教育環(huán)境的整頓,教育秩序的重建。目前的調動正是給了我們一個正常工作、正常發(fā)揮作用的平臺,組織上也承諾條件是會改善的,我們相信只要領導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辦學條件終將得到改善。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隨后的一些日子里,除了場地狹小一時難以解決外,其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新調來的教師家庭問題都陸續(xù)得以安排解決;80年開頭第一幢家屬宿舍峻工,讓我們這些外地來的教師生平第一次住進了廚衛(wèi)設施齊全的新房;新的教學實驗大樓、圖書大樓也先后落成啟用;圖書資料、教學設施較快速度的添置充實等等,辦學條件一項一項的得以改善。這讓我們逐漸定下心來。
  當年六月份就要開學上課,這讓我著實有些緊張,我自1965年起已有整整十三個年頭沒有接觸高校教學工作,沒有翻閱過有關的圖書資料,周圍同志們的情況大體上與我差不多,至少文革十年大家的業(yè)務都荒廢了,現在要來重當老師,那還得先武裝自己,可又不能停下手里的工作,怎么辦?也只能邊干邊學或邊學邊干了。當年各地市幾乎同時都興辦或恢復了師范院校,但是各專業(yè)學科的教學計劃,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科書都還來不及下發(fā),我們只好先干起來再說,好在數學專業(yè)一年級的課程不外乎那幾門,教科書就先借用大學理工科的教材,大家一起討論,參考兄弟學校的做法,進行一些增刪,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數學專業(yè)的教學計劃,這之后不久我曾去天津參加專門討論制訂師專系統(tǒng)各專業(yè)教學計劃的大會,會上討論很熱烈,我也把我們的計劃在會上交流,會后下發(fā)的教學計劃與我們提交的計劃大同小異。至于教材,我們基本上采用現成的理工科的教材,我們還自編教材進行教學,記得朱玉堦老師編寫出版的 《實變函數論》還被指定為全國師專數學的教學用書。1978年暑假以后,數學科的老師逐漸增至20人 (最多時曾增至30人)左右,有條件分教研組研究教學工作,在代數組,記得當時就連布置哪些習題,它們怎樣做為好都進行討論。
  老師們十分重視業(yè)務進修,熱切關心各自學科的當前進展和前沿成果,當時校外各學科的學術活動已很活躍,學校領導對于老師們參加一些校外學術活動也是支持的,好多同志通過參加學習班、討論班、年會等活動提高了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一些老師還陸續(xù)在全國性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自己的成果,77屆畢業(yè)留校的老師通過努力也在80年代的 《數學學報》上發(fā)表論文,實在難得。針對當時圖書資料缺乏,為了能及時讓老師們看到圖書資料,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學校還允許各學科成立資料室以便及時購置圖書資料,當時數學科的資料室就擁有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理工科大學學報,擁有一定數量的國外影印雜志,它們在老師的學習、教學、科研活動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當時,很多老師經常深入接觸同學,了解學生,與他們打成一片,那時的學生也是特別刻苦好學,他們都是從文化大革命中走過來的,深知目前的學習條件來之不易,有些學生基礎雖差,但是他們從不怕苦,總是埋頭鉆研學業(yè),彌補自己的不足。每次老師下去答疑,總有許多問題問個沒完,他們的思想也很活躍,有些學生經歷了下放勞動當農民的鍛煉,生活閱歷比老師還豐富,課余時間很多同學會和老師討論當時社會問題,讓老師也增長了不少知識。
  1980年暑假,數學科的第一屆學生畢業(yè),這之后每年都有將近百名左右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如今湖州、嘉興兩地乃至杭州、紹興等地的教育崗位上都有我們的學生在那里辛勤耕耘,很多成了業(yè)務骨干,也有的走上領導崗位,還有的經過深造走上國內外更大的舞臺。同學會時他們還會回母校歡聚,雖然現在的母校已今非昔比,他們撫今憶昔,卻還十分懷念過去的那段歲月,每當這時我們也特別感到高興,愿我們的母校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校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