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寅恪的最后 20年》再版了,很難得的一件事。北京三聯(lián)這次推出的是“修訂本”,所以版權頁仍標明是 1版 1印。原來的本子是1995年出版的,時間相差也快 20年了。1995年版的封面,一片沉黑,上面黑底反白著全書目錄;倚杖而立的陳寅恪在封面右下角隱現(xiàn),一襲長袍,面容淡然,目遠唇定。2013年版的封面,左上角是陳寅恪撰寫、林志鈞書丹的王國維紀念碑碑銘;陳寅恪的照片和位置一如前版,但身形頎長,若一雕像。初買該書是在1998年,那時還在西安讀大學,經(jīng)常去東六路的圖書批發(fā)市場閑逛,“20年”就是在那里不到20元買下的?;貋磉€認真讀了一遍,但那時候似乎什么也不懂,自然也讀不明白。同去的孫君,大學期間讀書甚多,現(xiàn)在卻謀生于一家餐廳。而自己這次買修訂本,是想看看“修訂本”修訂了什么內容,卻苦于“沒有時間”,只有一些詞不斷從遺忘的角落里蹦出來,如“陸沉”“絕響”“悲歌”“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等等。兩書并立桌上,讓人無端感慨。物非,人非,事亦非也!
2.齊君2000年畢業(yè)后到西安電影制片廠工作,好像是做編劇,宿舍被分在創(chuàng)作樓。創(chuàng)作樓有三四層(時間長忘了),可能曾經(jīng)非常繁華,但其時寥落,樓梯破敗,光線晦濁。樓角外一株泡桐,枝盛葉繁,孑然生機蓬勃。剛畢業(yè)時大家事情都簡單,周末經(jīng)常去那里閑扯。忽然一天,我們在上樓時發(fā)現(xiàn)一樓的一塊窗玻璃破了,不禁好奇,臨近窺視,大吃一驚:滿滿一房書。塵封門掩,被人遺忘。我與同伴面面相覷。上到二層齊君房間,說及此事。大家都覺可惜??上裁?,不太記得了;為什么要可惜,更不知道了。反正是覺得可惜。忽然就有誰說,哪天我們進去把書拿走吧。大家都說好主意,但最后還是沒人說怎么去拿。后來,我們就常常從那能看見書架的開口窗邊來來往往。大約幾個月后,卻驚見室空門閉、遍地狼藉。急問齊君,她竟訝然不知。大伙更覺懊悔,似做了錯事。
3.莫言2003年11月來西安,助推新書《四十一炮》、修訂本《豐乳肥臀》。16日,到陜西師范大學聯(lián)合教室(今積學堂)作報告,談作家定位與作家使命。報告會后,莫言留出時間與聽眾互動,并簽名售書。時購《豐乳肥臀》,得作家手跡“××小弟正之”及簽名、日期。其時覺得附庸風雅,遂棄《四十一炮》。6年后在師大老西門門口的舊書店,偶見《四十一炮》,面容整齊,幾未翻閱。習慣使然,打開,赫然于扉頁見莫言簽名,落款居然是2003年11月16日。書緣已定,非拿不可。斂容于平淡,攜書問價,被告五元?;貋?,將該書置于《豐乳肥臀》之側。又3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一時,莫言紙貴??赐觌娨?,找尋出莫言簽字,忽覺心情繁匯。
4.師大東門外翠華路上有一博奧書店,原似為三人合開,漸漸只剩一家;先是轉賣舊書,后來主售教材。書店年輕一點的老板高大魁實,面相質樸。一直覺得相互不易,相見總要說上兩句。不知何時起,忽覺書價陡漲。與王聲說起,他一語道破:宰熟。尷尬之后,想去試試。隨意選兩本整齊的出版社好點的舊書,問了價錢。回來在孔網(wǎng)上查詢,果然博奧索價甚高。遂數(shù)月不去。一日路過,看年輕老板剛好不在,就停下進去。沒有多少可以看的,準備走時,卻見一本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沈從文小說選集》———這是沈從文在建國后到成為 “出土文物”之前,大陸出版的唯一選本。心中正暗喜,卻見魁實的老板踱進店來。放下實在可惜,且問價去。他看了看我,笑了:怎么今天過來了?三塊吧。真是大吃一驚。有些事你不能不信緣分。
5.讀大學時,沈從文正熱。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5卷本 《沈從文選集》,為沈氏研究權威凌宇編選,最受大家青睞———其時,岳麓書社的《沈從文別集》、北岳文藝出版社的《沈從文全集》尚未出版———但在圖書館經(jīng)常借不到,只好去看1994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4卷本《沈從文散文》。后者印刷質量一般,選文也無前者考究,但一樣搶手,也不能隨心借閱。后來在東六路圖書批發(fā)市場的一家店內,忽然發(fā)現(xiàn)《沈從文散文》,大喜過望,急忙沖過去。但“啪啪啪啪”將一摞書將近翻完,也只見第一卷。喪氣之余,將書悻悻放下。抬起頭來,女老板正面含怒色:不要(你)翻什么翻?“怎么只有第一卷?”我一邊說著,一邊怯怯退出。后來每次去那里,都會留意該書,但一直不見余卷。何止悵悵!兩年后畢業(yè),夏到威海找友。威海乃邊城,書店唯新華。不日,同去煙臺,在煙臺師范學院(今魯東大學)閑走,飯后散步到學校食堂附近的小店看書。就在那么偶然的地方,就在書店二層隱蔽的拐角,4卷本的《沈從文散文》,居然在那里靜靜等著,上面攜一紙牌:五折。
6.當年讀大學時,中文系還有點“白衣飄飄”的味道,買書、看書、談書,頗為自然。結伴逛舊書攤也是周末的一種基本活動。西安古城,舊書攤、舊書店也多。土門有一楊樹林,林下空闊的場地上,周末時舊書攤聯(lián)成一片,盛時有30余家。售舊書者踏三輪車而來,在地上鋪開較為厚實的油紙 (或是拆開后縫合的化肥袋),然后從車上取下舊書,分放于油紙三面。書脊向上,字面向外,便于買者瀏覽。油紙中間的空地,或排鎮(zhèn)攤之寶,或置零落期刊,或放字幅畫卷。收拾好后,攤主在無書的那面坐下,如擁書城。攤主間彼此熟識,相互招呼,也辱罵取樂。攤主臨時有事,自有相鄰的幫忙照看攤位。同行冤家,在此不通。畢業(yè)后不久,一周末途經(jīng)林子,不見書攤。大抵是文明城市建設的需要,嶄新的體育器材錯布其間。林下之風,悄然已更。(作者2011年畢業(yè)于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