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費孝通與南開社會學專業(yè)班



  2002年6月,費孝通先生在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班結業(yè)20周年慶祝會上與校長侯自新、副校長逄錦聚以及部分學員合影


蘇駝
  費老的逝世是社會學界、也是南開大學的重大損失。在追思他的時候,不能不回想起費老來南開辦社會學專業(yè)班的情景,以及他對南開社會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1979年的中國,百廢待興。而對于已經中斷近30年,此時急需恢復的社會學來說,必須面對的情況是:園地荒蕪;尚在的老一輩社會學家平均年齡已達81歲,且年老多?。荒贻p一點的學過社會學的也多在60歲以上,而且大多散落改行;人們對于國外社會學的狀況更是一無所知;而社會上的人對于恢復社會學仍然心有余悸。
  但是,恢復社會學的需要是急迫的,高層領導在認識到社會學的作用后,對恢復這門學科多次使用了“迅速”、“趕快”的字眼。
  已是古稀之年的費孝通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帶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承擔起恢復和重建社會學的重任的。
  一位70高齡的老人在此時挑起這個擔子。每當回想起費老當時的勇氣和決心,都會令人敬佩不已。
  費老在認真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重任后,認為一個學科的存在和發(fā)展必須要建立起它的社會組織結構。第一,設立專門研究機構;第二,建系培養(yǎng)專門人才;第三,建立學會開展學術交流;第四,建立圖書資料中心;第五,創(chuàng)辦刊物和出版機構。
  隨著工作的開展,除了辦系培養(yǎng)專門人才這項在他認為最重要的工作未能展開外,其它幾項工作都有進展。因為無論從當時還是長遠來看,沒有專門人才,什么事情都辦不成、辦不好,所以費老一直把它當作是首要任務,重中之重,而恰恰就在這一方面遇到了困難。當時費老曾接觸過不少高校,但均因大家心存疑慮,不敢貿然嘗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25年前的8月,費老來到我校,宣傳社會學,希望我校能夠承擔起這一任務。
  在學校領導和有關同志參加的會議上,費老希望南開能夠第一個恢復社會學專業(yè)、培養(yǎng)社會學人才。當時在座的有滕維藻(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吳大任(時任南開大學副校長)、蘇駝(時任哲學系主任)、趙文芳(時任哲學系副主任)和楊心恒老師。由于哲學系對這一任務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
  鑒于需求的緊迫,與會者蘇駝與趙文芳商量后,建議采取哲學系建系時的方法,即從文科各系學滿三年的學生中,選拔一批優(yōu)秀學生進行社會學專業(yè)教育,因為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辦法,用兩年培養(yǎng)師資,再招生,先后需要6年時間。費老和滕維藻非常支持這一辦法。為了做好這一工作,指定由蘇駝任該班班主任。
  費老此次南開之行,由于解決了在部屬高校培養(yǎng)社會學重建急需人才的問題,非常高興,準備把我校作為基地,培養(yǎng)社會學重建急需人才。
  費老回京后,立即與教育部高教一司研究,后由教育部下達了“教育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委托南開大學辦社會學專業(yè)班和名額分配的文件”。通知從直屬的18所高校中挑選優(yōu)秀學生43名。
  在如何培養(yǎng)、誰來培養(yǎng)以及教學的要求、水平方面,費老也是頗費苦心,這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教師聘請、教材選擇等方面。根據費老提出的“六腑說”,專業(yè)班設立6門基礎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心理學、城鄉(xiāng)社會學、比較社會學,同時還開設了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以及有關中國社會和社會學史、社會問題方面的講座。費老親自幫助解決了任課教師問題,他請王康(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代為物色并從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聘請了美國前社會學學會會長、社會學交換理論的代表彼特·布勞教授以及在華裔中頗具影響力的林南教授,并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代為從聯邦德國邀請了伯格和賀碧立等外籍專家擔任專業(yè)班的主講老師。此外,費老還請潘乃谷同志邀請了雷潔瓊、吳澤林、林耀華、袁方等許多老社會學家講課。
  專業(yè)班的學生沒有辜負費老的希望,他們如饑似渴地吸收社會學知識,一天三個單元地緊張學習,還積極投身社會調查。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在5座城市、兩個村莊開展了調查。在專業(yè)班結業(yè)后的半年時間里,各地的同學共寫出17篇調查報告、8篇論文,有的還在刊物上發(fā)表。專業(yè)班43個學員里相繼產生了30多位社會學教授,10多位主任、院長,有的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者。目前他們已經成為中國社會學復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費老對專業(yè)班學生們的繼續(xù)提高和不斷成長也是非常關心的,為了使學生們能夠承擔社會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他曾設想過四個方案。一、畢業(yè)生先進入教學、科研領域,經過半年到一年實踐,再集中起來學習一年;二、送出國繼續(xù)深造;三、畢業(yè)后集中搞一段社會調查,然后集中學習總結提高;四、辦研究生班。后來費老經與季嘯風(時任高教部一司副司長)、陳道(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規(guī)劃局局長)、蘇駝一起商量、權衡利弊后,認為還是辦研究生班最好。但當時校內外仍存在不同看法,又由于當時培養(yǎng)研究生的制度是導師制,需要突破體制上的障礙,為此,費老又找了教育部的領導,幾經周折,才得批準。
  在費老的關懷下,1982年,首屆研究生班開學,錄取學生14名。費老還親自指導了其中4名同學的碩士畢業(yè)論文。
  同年10月,經學校批準,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成立。
  南開大學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社會學急需人才,是和費老高瞻遠矚特別重視培養(yǎng)人才,把培養(yǎng)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分不開的;也是和他把南開作為培養(yǎng)人才基地分不開的;這也和他在人才培養(yǎng)中竭盡全力、勇于革新、采取正確途徑和有效措施分不開的。
  費老一直強調社會學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在他多次來南開講學中,反復地強調要想更好地發(fā)展社會學就要不斷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每次他都結合自己深入城鄉(xiāng)調查的實例講授社會學,從而使同學理解正確的途徑和方法。
  一代學風培養(yǎng)一代學人,很多學生,無論是畢業(yè)前還是畢業(yè)后都堅持了這條正確的治學道路。
  2002年6月,在南開社會學專業(yè)班結業(yè)20周年的慶祝會上,費老不顧年邁、多病和家人的勸阻,來到南開與專業(yè)班師生相聚。他在講話中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時代的巨變和人類所面臨的新問題,要求我們在關注中國社會實際變化的同時也要關注世界的發(fā)展趨勢,注意人類社會出現的新問題,使社會學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如今,費孝通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南開社會學人在追思費老的時候要牢記他的教導,始終學習他的優(yōu)良學風,使社會學不斷地為人類做出新的貢獻,這才是對他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