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太空課堂傳遞夢想


  “您能看到UFO嗎?”脆生生的聲音,來自于北京史家小學四年級女生邱甜。
  “透過舷窗,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我們沒有看到過UFO。另外,我要告訴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為我們每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被卮饛碾x地面300多公里外的天宮一號傳來,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笑著答道。此刻,她和她的同事聶海勝、張曉光恐怕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教師,全中國至少有8萬所學校的6000萬學生,通過媒體直播,在瞪大眼睛看著他們“變魔術”般的太空授課。
  得到“特別溫柔”的航天員阿姨的答案,邱甜笑了。6月20日10時許,這個11歲女孩和330多位師生一道,在作為本次太空授課地面課堂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正親身經(jīng)歷與神十航天員的天地連線。
  UFO不曾被我國的中小學課本提及,小女孩充滿童真的幻想讓教師們始料未及。“對這堂課的師生互動,我們沒有經(jīng)過任何演練,我期待孩子們帶來驚喜。”在太空授課前,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于長學在記者會上說。
  快樂學習的氛圍從這堂特殊的課一開始就散播開來。為了備好課,“主講”王亞平可沒少下功夫,不僅精心準備教案,還精心設計了個人形象———扎起了馬尾辮。只不過,在失重環(huán)境下,她精心梳理的馬尾辮變成了蓬松的“毽子”,惹得地面課堂的同學們笑作一團。
  神舟十號指令長聶海勝屈尊當起了“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3位航天員教師“站”穩(wěn)后,先給同學們露了幾手“功夫”———“懸空打坐”的聶海勝被展示“大力神功”的王亞平一指推飛。在失重環(huán)境下,航天員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了同學們陣陣喝彩,地面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在沒有重量的太空測量聶海勝的質量,繞著支架軸心做圓周運動停不下的單擺,高速旋轉而不倒下的陀螺,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王亞平的巧手做著一個又一個試驗。在太空,連最普通的水,也能變出百般花樣。王亞平做的第四個和第五個試驗都和水有關,也最能引起現(xiàn)場學生的興趣。
  “天宮里有沒有‘飛流直下’的瀑布?”看了王亞平做的“水膜演示”,同學們得到了答案。只見她打開一個飲用水袋的止水夾,水并沒有傾瀉而出。她略微抖動水袋,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便懸浮在半空中?!盀榱吮苊馑教巵y飛,我要用獨特的方法來收集它。正好可以潤潤嗓子?!闭f著,王亞平往前一湊,張嘴把這水滴吃了進去。
  接著,她把一個金屬圈插入裝滿飲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边@句屬于臺灣魔術師劉謙的口頭禪從王亞平口中說出來,讓蘇炳良這個臺灣學生很是驚喜。
  “我們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水膜?!蓖鮼喥秸f,只見她輕輕晃動金屬圈,水膜也沒有破裂,只是偶爾會甩出幾顆小水滴。隨后,她又往水膜表面貼上了一片畫有中國結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蘇炳良念念不忘這晶瑩剔透的水膜,“太真實了,這可比平時背公式做習題有趣多了”。他說,在臺灣時總覺得航天離自己很遠,可在北京上學時,時不時就有飛船上天,遙遠的太空總在他的學習生活中閃現(xiàn)。
  北京101中學物理教師史藝負責主持此次太空授課,她用“震驚”來形容她看到水膜試驗的感受,她迫不及待地想把這補充進自己的教案中。她表示,物理教學越來越強調實驗和觀察,太空授課不光是給教師提供了教學素材,還啟示教師,實驗和觀察才是激發(fā)孩子興趣的原動力。
  回到天宮一號,王亞平接下來做的第5個試驗“水球演示”讓孩子們驚訝得合不攏嘴。只見她用金屬圈重新做了一個水膜,然后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會兒,水膜就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聶海勝用一個注射器把水球里的小氣泡抽出來。這讓水球看起來像個透鏡,透過它可以看到王亞平的倒影。
  兩院院士師昌緒說:“如果年輕一代對科學技術不感興趣,只想著當官當企業(yè)家賺錢,我想中國不可能強盛?!蔽覈诎舜喂窨茖W素質調查顯示,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發(fā)達國家在1980年代末的水平。
  匯文中學化學老師李井亮認為,太空授課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讓同學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張揚。只要能為孩子搭建充滿趣味的科學空間,就會有更多孩子愿意投入到科技探索中。
  10時50分,航天員要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說再見了。看著航天員阿姨揮手告別,邱甜萌生了兩個夢想:一是做航天員,如果做不成航天員,就要做能教出航天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