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喜自我放逐的三毛

當(dāng)陳平在撒哈拉沙漠第一次以三毛為筆名寄出《中國飯店》時,她并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會在家鄉(xiāng)突然間掀起一股熱潮,她也沒有想到,三毛這個筆名從此便紅遍兩岸三地乃至于世界。
她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她只是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兒,追尋自我,追尋自由,任由個性馳騁。
正如劉墉所說,她是個善于自我放逐的人。
她是一個浪漫的女子,是敢想敢為的智者。她聽到一張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非常感動,向往西班牙樸質(zhì)的美麗樂園。于是,她只身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xué)求學(xué)。在這里,她認(rèn)識了荷西,一個等她六年、對她無微不至的男子。可以說,她在遠(yuǎn)方尋到了愛情。可是,初相識的那段日子里,三毛不知道這份情誼的可貴。只是在六年后,歷經(jīng)德國、美國,從臺灣再次到西班牙,經(jīng)歷過許多事后,為了荷西這樣一個癡情的男子,突然間安心安定下來。但她仍然追尋自我,仍然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只要有想法在腦海中萌芽,她便義無反顧地去追尋心中所想。
當(dāng)她在雜志上看到關(guān)于撒哈拉沙漠的報道時,便浪漫心起,想獨(dú)自去非洲旅行。只是這一次,她不再是一個人。她為了精神的自由而流浪到撒哈拉沙漠,荷西緊緊跟隨在她身旁,給以她許多的愛和鼓勵。
“三毛”取自《三毛流浪記》,以三毛為筆名,符合遠(yuǎn)方流浪,口袋只有三毛錢的潦倒與平實(shí)。她甘心這些流浪的艱辛,文章成了她的精神食糧。沙漠上的奇趣生活,加之三毛的觀察、體驗(yàn)、感悟,乃有濃郁個人風(fēng)格的一篇篇美文出現(xiàn)。從她這段經(jīng)歷的作品集《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駱駝》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異族女人是怎樣的在這樣一片黃沙中生存下去,并找到她的快樂的。
她愛自我放逐,熱衷于追尋精神的自由,同時又喜歡寫作,不知不覺,她便聲名大振,成為眾多人心中的偶像。其實(shí),成名后帶給她的苦惱挺多的,否則,愛整潔的她怎么會在醫(yī)院的廁所用絲襪草草地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成名后的她,壓力大、不自由。最終,她帶著對死去的荷西的無比思念,選擇了將自己的靈魂放逐到天外的地方,與荷西重逢,投入自由國度的懷抱。
她不懈地追尋著精神的自由。只是,這次,她是否放逐得遠(yuǎn)了?
她就像蒲公英的哭泣,輕輕的結(jié)束了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