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教學相長互相促進 重鑄優(yōu)良學風之魂□ 王禮華


  所謂學風,字面意思可理解為學習風氣或者學術風氣。學風有廣義的學風和狹義的學風之分。從狹義上講,學風特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講,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偟膩砜窗瑑蓚€維度,學生如何學習成才?教師如何授課治學?因此優(yōu)良扎實學風的重塑不是學生或者老師單方面的努力,必須得師生同心協力、求是創(chuàng)新,才能重塑優(yōu)良扎實學風。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教技[2011]1號)中明確指出“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發(fā)展之魂。優(yōu)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能否營造一個優(yōu)良學風環(huán)境,關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學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同時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價方案》評估指標體系中,學風也是最重要的一級考核指標,包含:教師風范、學習風氣、學術文化氛圍三個二級考核指標。
  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要堅持教育和治理相結合,堅持教育引導、制度規(guī)范、監(jiān)督約束、查處警示,建立并完善弘揚優(yōu)良學風的長效機制。教育部為此專門設立學風建設辦公室,負責制定高校學風建設相關政策,指導檢查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并要求各高校要將學風建設工作常規(guī)化,建立健全教育宣傳、制度建設、不端行為查處等完整的工作體系。
  優(yōu)良扎實的學風建設首要在教師。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在就職演講中提出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韓昌黎在《師說》里寫到“師者,所謂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并應該以此為樂,以此為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要想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老師自身得先有真才實學,高深的學術造詣才能造就高超的教學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教學與科研齊頭并進;教師也必須師德高尚,言傳身教,將自己的真才實學傳授給學生,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以完整、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傳遞給學生以正能量,解答學生心中求知、做人、生活的多重疑惑,引導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生活,求知探索、奮發(fā)向上。
  優(yōu)良扎實的學風建設重點在于學生。關于為學之道,《禮記·中庸》記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或是“學風”最早之來源,即“博采眾長、兼容并蓄,不懂即問、認清本質,辯證思考、探求真諦,明辨是非、判定真?zhèn)?,知行合一、鍥而不舍。”韓愈在《進學解》里也告誡“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學生的根本任務在于學習,在于成材,不但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為人處事,力求使自己德才兼?zhèn)?;不但要重視課堂上理論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第二課堂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力求使得知行合一;不但要重視學業(yè)的精進,更要塑造完整高尚的人格,力求踏入社會后能安身立命、事業(yè)有成、報效祖國。
  優(yōu)良扎實的學風也在于校園文化的熏陶。大學校園經常被喻為 “象牙塔”,高潔與神圣,或許是這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下為數不多的一方凈土。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的建筑、景點、綠化等物質文化,這些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而校園的人文氛圍,也即非物質文化尤為重要,更能夠凈化學生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與品行。西南聯合大學在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中辦學,至1939年新校舍落成時,只有36棟土墻茅草頂結構的學生宿舍,56棟土墻鐵皮頂結構的教室、辦公室和實驗室,磚木結構的食堂2棟,圖書館1棟。條件極其簡陋,生活極度艱苦,然而卻大師云集、人才濟濟,陳寅恪、馮友蘭、沈從文、聞一多、錢穆、錢鐘書、費孝通、華羅庚等等。雖然辦學不足九年,培養(yǎng)的三千多名畢業(yè)生中,有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六位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優(yōu)良扎實學風的形成,在于卓越的教師和優(yōu)秀的學生之間互相影響,在于優(yōu)秀學生與優(yōu)秀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也在于教師和學生與高品位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間的互相交融。教有所得在于點化,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有所得在于自省,所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倘使扎實優(yōu)良的學風蔚然盛行,教學相長,互相促進,必能重鑄學風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