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與愛同行
1863年,美國總統(tǒng)林肯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jié)。50年來,“感恩節(jié)”所傳遞的正能量逐漸影響著中國人,它的意義并不在于接受禮物,而是借此機會感謝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無論這種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部分同學以自我為中心,漠視寶貴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從而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請你想想得到過的愛,哪怕它并不多;想想親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為我們做過的事,哪怕它只是舉手之勞。感恩節(jié),你最想感謝誰?
“別人額外的給予或許不是為了感恩,但是你自己額外的獲得一定要懂得感恩?!臂`行感恩,首先要常懷感恩之心,沒有理所當然的幫助與支持,也沒有心安理得的同當與共享。
貴州遵義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大娘,在自家的木板房外墻上一筆一畫地記下了他人的幫扶:大到數(shù)百元,小到雨傘和面條。老人說,寫下“感恩筆記”,是為讓子孫知道誰幫助過自己。受惠于他人要心存感激。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也依然貧窮,永遠不懂得“愛”的真諦。
人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家人、朋友、生活,甚至逆境和對手。感謝父母,父母的愛博大如三春之暉;感謝老師,默默堅守三尺講壇的仁人智者;感謝朋友,給予鼓勵、分享喜悅、分擔痛苦;感謝生命中出現(xiàn)的欺騙、傷痕和苦難,逆境歷練心志、苦難鍛造品行,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xù)風雨兼程。
“滴水之恩涌泉報”,將收獲的愛轉換為對他人的大愛,用自己的愛心換他人的真心。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歌聲依然響徹耳畔,只是歌聲外的世界已然走樣。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市場經濟拔高了人們的物欲,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人們的價值觀。以愛為源流的人際關系慢慢傾向了以金錢物質為紐帶的關系,人們更習慣于用冰冷的計算方式去回應他人的幫助和關愛。自私、暴躁、冷漠等消極情緒把人與人隔離,一些人視“索取”重于“感恩”。
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空間不是變大反而更小了,局促在安保措施完善的個人公寓里,少了熱心的鄰居,少了探訪的機會,少了一場場由陌生到熟悉的美麗邂逅,自己成為了唯一的關注點,世界成了自己的外延,他人的相助也就成了理所當然或者索求回報的不懷好意。
深藏多年的各種社會陋病借助現(xiàn)代媒體一點點地被挖掘出來,在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和提升了銷售量的同時,冷卻了人們的善意,使人們不敢付出幫助和回報愛意,“彭宇”案成了促成人們轉身離開的最后一個稻草。人們漸漸收起了自己的信任,以冷硬的面孔面對社會,保護自己。
從前講“以德報怨”,現(xiàn)在人們開發(fā)了后半句———“何以報德”。比起懷揣真心實意行走社會,人們更傾向于用彬彬有禮卻不含溫度的笑容面向世人,用簡單明了的金錢交易去代替脈脈溫情的復雜人際關系,不看大愛只問小惡,人心就這樣越走越遠。相反在感恩的正面報道中,媒體們報道的力度不足,形式僵化,不僅沒有形成感恩的正面宣傳,甚至無法引起讀者們的注意,根本無法起到感恩的倡導作用。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xiàn),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將使你對一切美好事物產生向往,從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圍。懷有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huán)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表現(xiàn)了古人不拘泥于物質計算的報恩形式,正是“不理智”的感恩形式成就了我們民族的無邊大愛,這也恰恰是我們在現(xiàn)代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所需要的,在豐沛的物質供給之下,這種愛能夠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這不是一場僵化的交易:你關愛我,我回報你;而是一種愛的流動,以行動為紐帶的情感輸送,你散發(fā)出了一種溫暖的善意,感動的我也開始對外散發(fā)出正能量,以回饋于你,以回饋于周圍。
隨著近年來社會加大力度宣傳感恩,人們在平凡而瑣碎的日常關愛中回味感動的細節(jié),重拾愛的信念和助人為樂的民族傳統(tǒng),擺正對“愛”的理解。
弘揚感恩強調形成一個懂得感恩的社會,其根本目的是希望在人民群眾心里重燃愛的信仰,對彼此關愛、尊重,在心里裝載了他人,才能裝載整個家國天下。只有人民群眾懂得感恩,也就是懂得滿足,懂得人性之愛,才能夠形成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良性關系,才能夠為我們的國家提供一個和諧的社會,才能夠為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復興提供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于家于國,感恩是一種具有包容性的大情懷;于己于人,感恩是一種領悟真諦的細膩視角。感恩心,感恩情,與愛并肩同行。(記者團王雅莉趙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