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重讀其長征詩詞○廖燕謀


  毛澤東是一位集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理論家、書法家、詩人于一身的偉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毛澤東一生創(chuàng)作了110首詩詞。在長征過程中,毛澤東“在馬背上哼成”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征》和《清平樂·六盤山》等著名的詠長征詩詞。今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7周年,我們重讀和賞析毛澤東這些詠長征的詩詞,重溫長征中風雷激蕩、波讕壯闊的革命歷程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的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不禁又一次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深受教育和啟迪。
  毛澤東于1934年至1935年長征途中所作《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边@是一組完整的組詞,描寫了作者在長征途中所經(jīng)過的群山形勢的險要,盡管寫的是山,實際內涵還是寫紅軍的長征和長征的紅軍。第一首描寫山的高峻,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勇往直前,不向任何艱險低頭的英雄氣慨。第二首描寫山的氣勢,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馳騁戰(zhàn)場,所向披靡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三首描寫山的挺拔,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肩負重任、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作者運用革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把長征中紅軍所翻越的無數(shù)高山峻嶺,高度凝煉成三幅氣勢雄偉而又各具特色的山勢圖。
  《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边@首詞作于1935年2月26日紅軍前鋒重占婁山關后。婁山關在貴州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地勢極險要,萬峰插天,中通一線。此詞以悲壯凝重的筆觸描繪了紅軍進軍和勝利跨越婁山關的壯舉。上闋寫紅軍向險關要隘進發(fā)途中的艱苦情景,構成了一幅鐵鑄似的清晨拂曉的凄冷畫面。馬蹄聲“碎”、軍號聲“咽”,一陣陣一聲聲,遠遠近近,匯成進軍的交響。鐵軍剛毅沉著的軍容、雄兵慷慨壯烈的意志,浮現(xiàn)在讀者面前,動人心魄。下闋寫勝利跨越婁山關后的豪情以及迎接新征程之艱辛的充分的精神準備,用議論入詞,遒勁有力,酣暢淋漓,既是戰(zhàn)斗豪情的抒發(fā),也是全詞英雄主題的升華。
  1935年9月,中央紅軍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進入了最后階段,紅軍沖破艱難險阻,10月7日下午,一鼓作氣登上位于甘肅南部固原縣西南的六盤山,毛澤東寫下了一首氣魄雄渾、音調鏗鏘的詞《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上闋描繪西北高原動人的秋景,回顧長征,表達了紅軍奪取長征最后勝利,奔赴抗日前線的革命豪情。下闋通過插上六盤山高峰的紅旗,抒發(fā)了紅軍勝利的自豪和喜悅心情,表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等抗日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和國內反動派,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1935年9月27日,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甘肅通渭,獲知陜北蘇區(qū)的情況,即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在陜北落腳。次日,抗日先遣隊召開全軍排級以上干部大會,傳達政治局會議精神。會上,毛澤東朗誦了《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边@首詩是紅軍長征英雄壯舉的真實紀錄,是浩氣凌云的革命贊歌,也是毛澤東同志革命樂觀主義的生動寫照。尾聯(lián)中,詩人以明快的語調,用“更喜”二字呼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岷山海拔4500米,高峰終年積雪,對此,詩人卻說“更喜”,而且喜笑顏開,更顯“不怕”的勇氣和樂觀精神,生動形象,瑰麗無比,矯健有力,韻味悠長。
  重溫毛澤東詠長征詩詞,不僅使我們又一次深深感悟到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而且深深感悟到這些詩詞的現(xiàn)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我們再次吟詠、賞析毛澤東詠長征的詩詞,就是要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長征精神,自覺擔負起歷史責任,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偉大復興,去跨越、去攀登、去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