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日寇掠走先父劉文典藏書追蹤記 劉平章


  先父劉文典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國學大師。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五四”時期積極參加《新青年》工作。之后,逐漸潛心專注學術(shù)研究,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云南大學等高校教授。
  先父學貫中西,尤精??薄⒖紦?jù)之學。鑒于學術(shù)研究和教學的需要,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北平工作期間,就十分重視古籍圖書、資料的收集工作,尤其對歷代有價值的善本、珍本和孤本,情有獨鐘,只要見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想方設(shè)法買下。抗戰(zhàn)前已收藏近千冊各種古籍圖書、抄本。
  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藏書暫存香港大學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北平淪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南遷。先父因故未能隨校及時離開。日寇通過別人多次勸說先父到偽北大任教,均被斷然拒絕。日寇盛怒之下,數(shù)次派憲兵到住宅搜查、威脅。面對日寇軟硬兼施的淫威,先父大義凜然,不為所動,保持了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與尊嚴。因此,先父被日寇監(jiān)視,北平無法繼續(xù)待下去了,在友人的相助下,只身一人,借道天津,秘密乘船南下,經(jīng)香港、越南來到云南昆明,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離開北平時,因局勢所迫,未能隨身攜帶珍貴藏書。
  1938年初,先慈攜余帶上先父再三囑咐的三箱藏書及行李,仍取道天津,途經(jīng)香港登岸換船,時任香港大學的馬鑒教授(先父的學生)見先慈一人又帶孩子(余當時僅四歲)又帶十分沉重的書籍和行李,從香港到云南的路途更是十分艱辛勞累,且又不甚安全,建議將藏書暫存香港。當時香港是英國屬地,日軍戰(zhàn)火一時燒不到,藏書相對是安全的。先慈思考再三,最終決定接受馬鑒教授的建議,即將藏書存放于香港大學。
  先慈攜余到達云南見到先父,告知藏書暫存香港,先父十分失望,連連稱道:“寧可不要行李,怎么也要把書帶來,無書如何工作?”但想到國難當頭,事已至此,奈何不得,只好作罷。先父心里卻時時惦記著存放在香港的藏書。香港淪陷,藏書被日寇掠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寇占領(lǐng)香港,香港遭到了瘋狂的掠奪。先父得知香港淪陷,無法了解藏書的安全,憂心如焚,更加惦記藏書的安危??箲?zhàn)勝利后,先父立即致信馬鑒教授,詢問藏書情況。馬教授回信告知:“香港淪陷,藏書已被日寇掠走,下落不明”。得知半輩子的心血———十分鍾愛的寶典被劫,先父痛心不已,只能仰天長嘆!
  1946年,先父突然接到國民政府教育部轉(zhuǎn)來二戰(zhàn)同盟國盟軍總部一份通知。稱在日本發(fā)現(xiàn)一批劉文典藏書,可以辦理有關(guān)手續(xù)索回。國民政府教育部也致電云南大學轉(zhuǎn)先父稱日本東京上野圖書館存放有被日本劫去的我國圖書,其中有先父的藏書。被劫藏書有了線索,有了可以索回的可能,先父喜出望外,逢人便說:半生心血沒有白費!
  按照盟軍總部的規(guī)定和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團日本賠償及歸還物資接收委員會(下簡稱“賠償接收委員會”)的要求,先父于1947年7月4日填報了《財產(chǎn)損失報告單》,又于同年11月18日呈報了抗戰(zhàn)時期個人損失書面報告,報請教育部轉(zhuǎn)呈盟軍總部,后因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導致此次索回中輟。
  解放戰(zhàn)爭勝利,藏書被運往臺灣省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國民黨政府逃往臺灣省,海峽兩岸關(guān)系隔絕,尋覓藏書之事一擱竟達數(shù)十年。1958年7月,先父彌留之際還再三叮囑要繼續(xù)尋訪藏書下落。在他有生之年,未能找回視如珍寶的藏書,成為他難以瞑目的憾事。為繼續(xù)追尋先父的寶典,數(shù)十年來,余不敢有絲毫懈怠和疏虞,鍥而不舍、歷盡艱辛,查閱了浩繁的有關(guān)檔案、文獻、資料,上網(wǎng)查詢有關(guān)信息……可謂是心力費盡。經(jīng)過友人的大力協(xié)助和余的不懈努力,先父藏書的下落慢慢浮出水面。
  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里查到賠償接收委員會1949年3月1日致國民政府教育部(接)第0613號電報,稱“……關(guān)于查辦劉文典教授被劫書籍一案……原系在港被劫……申請歸還后于本年2月24日接收,當即交與本會簽收計劉文典君之書籍646冊分裝三箱……業(yè)經(jīng)妥覓儲藏室存放,候有便船來日時,擬即交由該船運滬……?!贝穗妶笄宄C明日寇劫掠的先父藏書646冊日本已歸還,由賠償委員會簽收。
  2005年在“新浪網(wǎng)”讀書頻道上,載有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孟國祥教授所著《大劫難》一書中“戰(zhàn)時圖書典籍之損失”一章,文中寫道“1949年3月1日,從日本運回在港被劫書籍兩批,計劉文典教授之書籍646冊分裝3箱,……”。賠償接收委員會的電報與孟國祥先生的著文均已表明被劫書籍歸還數(shù)量均是646冊,且又證實藏書已從日本運回。至于運至何處就不得而知。幾年前,余看到日本歷史學研究會編輯的《歷史學研究》2004年第7期上,日本著名學者、立命館大學經(jīng)濟學院副院長金丸裕一教授著文《戰(zhàn)時江南圖書“掠奪說”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文章寫道“與此同時,對各國圖書館遭到掠奪,進行了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其結(jié)果……。昆明云南大學的劉文典教授于1939年夏,曾委托香港大學的馬鑒、陳寅恪教授代保管的圖書在淪陷后的香港也已去向不明。”接著又寫道“從日本向中華民國返還的工作中,就我所知發(fā)生了變化是在1949年上半年,即當年2月24日接收的前面提到過的嶺南大學藏書和劉文典教授的舊藏書籍計1300余冊,最初預定在神戶裝載在‘海遼輪’上運往上海,但因被暫時延期,結(jié)果在當年8月嶺南大學的藏書,才用‘增利輪’運到臺灣去了,已經(jīng)覺察到內(nèi)戰(zhàn)失利的國民黨政府,相繼地把故宮的寶物和貴重書籍運到臺灣去避難?!边@篇文章也說明先父藏書日本已歸還,雖未直接說明運往何處,但“國民政府相繼地把故宮的寶物和貴重書籍運到臺灣”一說,先父這批藏書運往臺灣就不言而喻了。
  歷經(jīng)雨)風霜,藏書流落臺北科技大學日本歸還的藏書究竟在哪里?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根據(jù)查找到的有關(guān)證據(jù),可以斷定:先父的這批藏書就在臺灣。隨著海峽兩岸關(guān)系逐步解凍,為余繼續(xù)追尋藏書提供了條件和方便。2008年余得到一條有關(guān)這批藏書的重要信息:即臺北科技大學鄭麗玲副教授于2006年1月1日,在該校出版的圖書館館訊第十一期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臺北科技大學所藏“日本歸還書籍”介紹》的文章。從文章題目看,介紹的就是臺北科技大學收藏的“日本歸還書籍”。文章寫道:“這批書是中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各省淪陷區(qū)公私立圖書館之藏書,戰(zhàn)后行政院設(shè)置管理委員會接收部份日本歸還之物資,這批書是其中一部分?!蔽恼吕^續(xù)寫道:“1952年6月12日交當時臺北工專(按:臺北工專即臺北科技大學前身)圖書館保管收藏,除了各公私立圖書館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合肥劉文典所有,總計一萬零一百冊?!编嶜惲岣苯淌诘倪@篇文章從題目到內(nèi)容清楚無誤地回答了先父的被日寇劫掠去的珍貴藏書在日本歸還后由行政院點交臺北科技大學。細讀鄭副教授文章令余欣喜若狂。兩代人近七十年的努力終于有了眉目。
  為了解先父藏書如今的保存、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余于2009年3月1日致函臺北科技大學李祖添校長和鄭麗玲副教授。在此期間,一直十分關(guān)心先父藏書的安徽《新安晚報》首席記者、國內(nèi)第一位為先父撰寫個人傳記的章玉政先生,以為先父撰寫個人傳記為由,分別用電子郵件致函臺北科技大圖書館宋館長和鄭副教授,詢問這批藏書保管收藏情況,但未得積極回應(yīng)。
  近兩年來,余與安徽大學、云南大學兩校著手先父的《劉文典全集》的再版工作,擬將尚未輯入原來全集的著述納入再版全集。現(xiàn)保存在臺北科技大學的先父藏書中有不少先父親筆圈點、校批的古籍和手稿,這些內(nèi)容將是再版全集十分珍貴和不可缺或的極為寶貴的資料。若能將這批藏書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納入其中,必將使全集更加豐富、完善。這將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一大幸事。因此,繼續(xù)追尋先父這批藏書的下落,就顯得更有必要。
  最近,先父被劫藏書的下落又有重大突破———在臺北科技大學“95年度第2學期第6次行政會議記錄”第23頁“圖書館”一項第五條有這樣一段記錄:“本館日治時期特藏計劃的書籍,有民初國學大師劉文典親筆圈點批校的藏書,現(xiàn)在進行數(shù)位化評估,并與相關(guān)單位(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探詢合作修復、推廣與應(yīng)用的可能?!边@段會議記錄白紙黑字再明白不過地表明臺北科技大學存“有民初國學大師劉文典親筆圈點批校的藏書?!庇纱?,完全可以斷定:先父的被劫藏書日本歸還后就存在臺北科技大學!赴臺北科技大學,一睹藏書芳容數(shù)十年來,余歷盡艱辛、費盡心力、苦苦尋覓先父被劫藏書,就是為了秉承先父遺愿。即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先父在致安徽省圖書館長陳東原先生的信中稱:“弟在北平近二十年,所得修金,半以購書……現(xiàn)與內(nèi)子商定,在弟存時,既須作教書之參考,又賴此銷憂養(yǎng)生。一旦先犬馬,填溝壑,定當其較難得者,曾詳加訂正者捐贈貴館……?!毕雀傅膼蹏檐S然紙上。先父辭世后,先慈遵照其遺囑已將絕大部分珍藏捐贈安徽省圖書館。2009年安徽大學八十周年校慶,余又將所剩珍藏捐贈安徽大學。七十年前被劫的這批珍貴藏書,理當遵循先父遺愿,仍將要奉獻給國家和人民,以實現(xiàn)先父七十多年前的愿望。
  為了了卻先父與余兩代人數(shù)十年來苦苦追尋藏書的夙愿,一睹先父這批藏書如今保存、管理的現(xiàn)狀,同時,為使先父全集再版提供不可或缺的資料,余于2011年7月30日再次致函臺北科技大學李祖添校長,十分明確地提出“擬于近期赴臺前來貴校探訪這批藏書,同時面抒對貴校六十余年來精心保護、管理這批藏書的誠摯、感激之情?!庇嘀孕南M鼙M早赴臺,實現(xiàn)親睹先父寶典的宿愿。
  信函發(fā)出以后,余天天盼望回音。一月過去不見復函,兩月過去還不見回信,焦灼之心令余惴惴不安。到十月中旬仍然杳無音訊。在百般無奈之下,于10月16日第三次提筆致信祖添校長,再次表明追尋先父藏書之決心以及對待這批寶典的態(tài)度。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祖添校長10月26日的回信。從寥寥二十七個字的短信中,得知他已退休,對余的再三請求,祖添校長告知“有關(guān)事情請接洽新任校長辦理?!庇鄰木W(wǎng)上得知姚立德教授接任臺北科技大學第十三任校長。于11月6日致信姚校長立德先生。信中明確指出先父藏書就存放在臺北科技大學;請求了解藏書保護、管理之現(xiàn)狀,并提出近期赴臺親睹藏書之請求。
  就在信函發(fā)出不到半月,余收到立德校長的第一封充滿誠摯、關(guān)愛的回信。明確無誤地告知先父被劫藏書現(xiàn)存臺北科技大學,且妥善保存在設(shè)備先進的校圖書館的特藏室內(nèi),更令人高興的是隨信寄來特藏室和先父藏書的十一幅照片。余仔細拜讀來信和一幅幅照片,心情萬分激動。立德校長的回音,使余幾十年懸壺之心終于落下。余隨及于11月28日第二次致函立德校長,很快又收到立德校長的回信,對余等赴臺親睹藏書表示歡迎。
  為了盡快赴臺親睹先父藏書,2012年初余便開始著手赴臺的準備工作。由于昆明赴臺灣尚不能自由通行,要到臺灣只能以旅游形式進行。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準備,余等一行赴臺。3月19日抵臺,20日余攜夫人、三弟、四弟等四人放棄在臺北旅游觀光的機會,專程到臺北科技大學拜訪立德校長。由于立德校長公務(wù)纏身,全權(quán)委托林副校長啟瑞先生出面接待。林副校長聽了余介紹尋覓藏書的經(jīng)過很受感動。余對臺北科技大學六十年來精心保護、管理先父藏書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在他的安排下,余等四人到校圖書館的特藏室親覽這批丟失數(shù)十載的珍貴寶典。手捧這一冊冊先父視如生命的藏書,余等不禁熱淚盈眶,百感交集,心潮涌動。先父在天之靈若有感悟,定會含笑九泉,終可瞑目了!
  由于余等是隨旅游團隊赴臺,在臺北的時間僅有兩天,時間十分倉促。20日在校工作一天,經(jīng)過緊張的清理,在置于書架上的舊籍圖書中清理出了200余冊有先父印章或有先父手跡的藏書。26日余等再次到校拜會林副校長,再一次感謝學校數(shù)十載為這批藏書所付出努力。希望校方對這批藏書進一步清理、修復、編目,并提出了再次赴臺的請求———先父藏書尚有大部分還未清出,且先父全集還需在這批藏書中搜集有關(guān)資料。林副校長指出,這批藏書是國寶,學校非常重視,擬于下半年在校舉辦一次劉文典藏書展覽。對余等再赴臺北科技大學的請求表示歡迎。
  光蔭荏苒,自從日寇在香港劫掠先父藏書至今已整整七十一年了,兩代人茹苦含辛追尋數(shù)十載,如今,藏書下落終于大白天下,七十年的懸案終于可以了結(jié)了。201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