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我院全體處級干部在院黨委副書記任飛,副院長周貴發(fā)的帶領下赴井岡山學習,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短短的體驗式學習很快就結(jié)束了,但一幕幕振奮人心的場景,一次次催人淚下的故事,還有那嘹亮紅歌聲聲,卻在大家腦海里揮之不去。這是一次靈魂的洗禮,這是一場精神的盛宴,盛世華章,撫今追昔,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經(jīng)過這次紅色文化的教育洗禮,大家的心里激蕩著一個共同的聲音———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
一、序曲:臨行囑托上井岡學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廣大干部認真學習,查找問題,改變作風,紛紛表示要發(fā)揚黨的從人民群眾中來,再到人民群眾中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好人,做好事,真心實意地為全院廣大師生服務。為了更進一步強化學院廣大干部廉潔奉公、風清氣正的作風意識,學院黨委決定,利用假期,派全院處級干部赴井岡山學習,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和教育。對于此次學習,學院黨委書記蒙秋明強調(diào),為民務實清廉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核心是解決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井岡山干部學院的核心價值是“忠誠責任 激情 奉獻”,希望大家通過這次體驗式教育學習,進一步牢固樹立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核心理念,以強烈的責任感、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度的熱情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他說,此次派去學習的是貴陽學院建設和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是學院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希望大家此行,認真學習,不負所托,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把好的作風,好的精神帶回來,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促進學院健康、快速發(fā)展。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龔振黔說,我剛從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回來,感觸很深,曾志、王佐、袁文才后人所講的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退去。江澤民同志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艱苦奮斗是黨的革命事業(yè)永不褪色的根本保障,而群眾路線是革命能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大家此次學習是一次理想的教育、作風的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他最后說,古人云:
“質(zhì)而無文,其行不遠”,希望大家能深刻領會井岡山精神精髓,不辜負學院黨委的殷切期望與囑托。此行領隊,院黨委副書記任飛代表廣大學員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精神,組織部安排的這次井岡山之行,是學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次重要活動,要真正達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效果。
二、歌聲:井岡山上紅歌聲聲2013年8月6日傍晚,貴陽學院處級干部赴井岡山學習班學員抵達吉安火車站,接待我們的是井岡山紅色文化研究院的老師。簡樸的晚餐后,我們一行乘車踏上井岡山紅色朝圣之旅。
我們學員班的班主任是井岡山紅色研究院周老師,這是一位活潑、開朗的湘南姑娘,一上車,她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后,即給我們唱了一曲《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咳羅咳,挖野菜那個也當糧羅咳羅咳,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羅咳羅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羅咳……”朗朗上口的歌詞,樸實的歌聲,一下子把我們帶進了往昔崢嶸歲月,井岡山我們來了。
晚7時許,我們到達了井岡山茨坪,在下榻的賓館,第一件事就是領取紅軍服,大家紛紛迫不急待戴上八角軍帽,穿上灰色軍服,肩挎軍綠色書包,腰扎皮帶,頓時整個賓館上下盡是佩戴鮮紅的帽徽、領章和袖章的紅軍服的學員,儼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整肅的紅軍服一下子把大家?guī)Щ亓思で槿紵龤q月,讓人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樓臺館榭間,當我們穿上這身粗布做成的紅軍服時,歷史似乎在警醒我們:牢記列寧的教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晚上安排的是觀看大型實景劇《井岡山》。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實景演出,紅旗、鐮刀、斧頭、紅米飯、南瓜湯、八角樓以及黃洋界上的隆隆炮聲依次展現(xiàn),巨幅紅綢鋪天蓋地而來,在漫天的紅云中慢慢托起的是直徑30米的明亮的巨型鐮刀斧頭,一個巨大的黨徽。朱毛會師,挑糧上井岡、小井醫(yī)院、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十送紅軍等這些經(jīng)典的場景一一展現(xiàn)。整場演出共70分鐘,由序幕《血》拉開帷幕,分《旗》、《燈》、《情》、《火》、《路》五個章節(jié)。演員全部是井岡山當?shù)匕傩?,約600人的演出陣容,他們當中有不少是紅軍后代。觀看演出時,學員們也戴著紅袖章,仿佛自己也是紅軍中的一員,人境交融,置身于紅色革命當中。
來到井岡山,處處紅歌聲,如果說紅軍服是井岡山上最時尚、最亮麗的風景,那悠揚的紅歌聲聲,在八百里羅宵、五百里井岡留下的則是最值得紀念珍貴的回憶。“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頭,碰到阿哥的腳指頭,疼在老妹的心里頭。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勒,走到天邊有七星頭,老妹等你又長相守,老妹等你又到白頭。”多么感人肺腑的歌曲,大家聽得淚流滿面。愛情是千古不變永恒主題,純美的愛情悲劇總讓人淚灑滿襟,肝腸寸斷,但這首《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唱的卻是大愛,蘊含著大義無私的崇高情懷,哀婉的曲調(diào)唱出的不僅是離別的深情與纏綿,更是井岡兒女奮不顧身、英勇頑強的精神體現(xiàn)。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光犧牲的烈士就有4.8萬人之多,平均每天就有60多人犧牲,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用烈士的鮮血染成,正是無數(shù)烈士用生命和鮮血的鑄就,星星之火才從這里燎原了神州大地。這首歌曲的演唱者江滿鳳是井岡山一名普通的保潔工人,她的爺爺江治華是一名紅軍宣傳干部,在離開井岡山時,她的爺爺創(chuàng)作了這首經(jīng)典紅軍歌曲,江治華這次隨部隊轉(zhuǎn)移后,就再也沒能回到家中。
7日晚,井岡山紅色文化研究院安排了體驗式教學:紅歌比賽,學員被分成一、二組,教學以對抗形式展開。研究院男女主持老師,先給我們演唱了深情、動聽的《十送紅軍》,接著開展了激烈紅歌對抗,院黨委副書記任飛、督查辦丁成勇、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徐曉鳳、體育學院副院長尹雨嘉等學員輪番登臺表演,大家在激烈紅歌對抗中,接受了紅色文化教育。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紅歌對抗結(jié)束后,在返回賓館的路上,學員們還在不停地興奮議論,哼唱紅歌,余興未盡。來到革命圣地,置身于紅色文化的海洋中,那些誕生于革命時代的紅色歌曲,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家;來到井岡山,實地實景,聽著紅歌,重新演唱這些紅色歌曲,大家心里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紅色歌曲所表現(xiàn)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崇高革命精神激勵著大家,感動著每一個學員的心靈。
三、事跡:緬懷先烈豐功偉績8月的井岡山,驕陽似火。貴陽學院處級干部學員班在四天的體驗式教學中,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紅軍革命烈士陵園、毛澤東等領導同志故居、黃洋界、八角樓、小井醫(yī)院等舊址。
8月7日,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它蓋得大氣雄偉,館內(nèi)有大量文物和文字、視頻資料,詳細介紹了毛澤東和革命先烈們在井岡山的斗爭歷史,向我們展示了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馬義父紅軍班長,新七溪嶺戰(zhàn)斗中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槍口,為戰(zhàn)士們鋪平了勝利的道路;蕭勁紅四軍二十八團三營營長,七溪嶺戰(zhàn)斗中,腹部中彈腸子外流,將腸子塞進腹內(nèi),繼續(xù)戰(zhàn)斗,直至犧牲;革命烈士劉仁勘被捕后,飽受酷刑,被敵人殘忍地割下舌頭,他用熱血寫下了“革命成功”八個鮮紅的大字……下午,我們接著參觀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默哀、敬獻花圈。陵園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由紀念堂、瞻仰大廳、吊唁大廳、碑林、雕塑園等部分組成。在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這只是一部分,還3萬多人是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他們都很年輕,在生命之花剛綻放時,就嘎然而止了,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幸福,獻出了年輕、璀璨的生命。革命戰(zhàn)士劉真在英勇就義時,留下了“生是共產(chǎn)黨的人,死是共產(chǎn)黨的鬼”的莊嚴誓言。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力量、什么精神支撐著他們?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這也就是“井岡山精神”!只有有了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崇高理想與信念,革命先烈才如此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井岡山精神使中國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井岡山走向延安,從延安走向西柏坡,從西柏坡走向全國解放。
8月9日,我們還參觀了黃洋界、小井紅軍醫(yī)院、重走了紅軍挑糧小道、八角樓等革命舊址。對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來說,大家都熟悉小學時的一篇課文《朱德同志的扁擔》,講的是在井岡山根據(jù)地時期,朱德同志和士兵們一起挑糧食的故事。今天我們大家又在班主任包老師的帶領下,重走了這段崎嶇山路,重新體驗當時艱苦的生活場景。
八角樓位于江西寧岡縣城東南16公里處的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后面,為一棟土磚結(jié)構(gòu)的兩屋樓房,樓上有一個八角形天窗。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經(jīng)常在八角樓居住和辦公?,F(xiàn)樓內(nèi)陳列著毛澤東當年用過的大硯臺、竹筒鐵盞青油燈等物品。在八角樓的青油燈下,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這兩篇文章闡釋了紅色政權(quán)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理論,指明了在反動統(tǒng)治薄弱的農(nóng)村積聚力量,實行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取得全國政權(quán)的道路。這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一個標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里程碑。
孟子曾說過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從明朝到清朝的衰敗,中國經(jīng)歷了太多屈辱與挫折,是年輕的共產(chǎn)黨人,以天下蒼生為念,高舉革命大旗,從井岡山出發(fā),通過艱苦卓絕革命斗爭,讓五星紅旗在祖國大地高高飄揚,從此結(jié)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格局,建立了和平、統(tǒng)一的新中國!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裝,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勇挫了敵人的圍剿……這正如《八角樓的燈光》所唱的:“革命風雷筆下起,五洲四海紅旗揚?!睆拿珴蓶|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fā)展觀,中國共產(chǎn)黨人用堅實的理論不斷鑄就共和國的輝煌。四、故事:聆聽感人肺腑的講述在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中,給大家印象最深、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是紅軍后代們的深情、樸實的講述。
8月7日上午8:00,在紅色文化研究院的崢嶸歲月5樓報告廳,我們聆聽了袁文才、王佐孫子袁建芳、王生茂,曾志的孫子石金龍講述了他們爺爺和奶奶感人的革命故事。
袁文才、王佐本是井岡山地區(qū)劫富濟貧綠林好漢,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在毛澤東等的感召下,他們加入紅軍,成為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著名的將領。1930年,由于受“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和湘贛特委對袁、王的錯誤定位,以袁、王“勾結(jié)羅克紹,擾害永新赤色政府”為由,將袁文才、王佐錯殺。曾志的兒子石龍發(fā)則從母子相認、留守井岡山等方面用樸實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革命戰(zhàn)士、一位偉大的母親曾志不平凡的人生歷程。
三個人的講述都十分的樸實,但看似瑣碎、點滴內(nèi)容讓大家聽了心里卻久久不能平靜,袁文才、王佐被錯殺后,他們的遺孀謝梅香、藍喜蓮及子女經(jīng)歷了多少人生的磨難,看著王生茂老人滿是皺紋、充滿滄桑的臉龐,就能明白這他們?nèi)松砷L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少困苦和磨難。1965年5月28日下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接見了謝梅香、藍喜蓮,詳細詢問了他們及孩子們的不幸遭遇。
石龍發(fā)(石金龍的父親)老人是曾志離開井岡山時留下的革命遺孤,解放后通過組織努力才找到,但就是這個因革命而被遺棄的孩子,曾志對他和孫子盡管十分關心和照顧,卻沒有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為他謀一官半職,甚至連一份工作也沒給他解決,令人唏噓感慨不已。曾志,1928年上井岡山任紅四軍總醫(yī)院黨總支書記,在她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歷經(jīng)無數(shù)磨難,3個小孩或忍痛送人或為籌集黨的活動經(jīng)費而被迫賣掉,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協(xié)民先后為革命英勇犧牲,為革命事業(yè)付出了巨大犧牲。1935年春,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她孤身一人輾轉(zhuǎn)在汕頭、宜章、廣州、上海等地尋找組織關系,打雜做工,經(jīng)過20個月的艱難尋覓才在上海與黨取得了聯(lián)系。延安整風時,她受到審查,始終抱定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講一句假話,直到甄別平反。“文革”中丈夫陶鑄蒙冤被迫害致死,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粵北農(nóng)村勞動。面對這種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難,她以頑強的毅力挺了過來,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始終如一,毫不動搖。1998年6月21日逝世后,遵照曾志的遺囑,曾志女兒陶斯亮將母親曾志的骨灰埋在井岡山小井紅軍醫(yī)院旁的樹林里,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和巍巍青山作伴。她的墓碑上簡單地刻著:魂歸井岡———紅軍老戰(zhàn)士曾志。
井岡山,硝煙彌漫的戰(zhàn)火早已散去,青山綠水間卻埋葬著無數(shù)先烈的遺骸,坐在寬敞、明亮的報告廳里,聽著紅軍后代們娓娓道來的講述,大家的精神受到了極大震撼,在這些瑣碎的故事背后,體現(xiàn)出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崇高的革命精神。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的我們,沒有生命的威脅,沒有了敵人的嚴刑拷打,也不用過著食不裹腹、衣不遮體、餐風露宿的生活,可是,難道我們能丟棄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嗎?在日常平庸的生活當中,我們難道不需要一種積極進取的昂揚精神嗎?聽著紅軍后代講述的故事,讓大家深思,讓我們無法不直面自己的平庸。井岡山之行,只是人生漫漫長路一段短暫的邂逅,可井岡山精神卻劃破長夜一道星光,它將激勵、照耀我們今后的人生征程。
在井岡山短暫學習的日子里,無論是專題講座還是現(xiàn)場的體驗式教學,都給大家極大震撼和激勵!大家深刻認識到,在幸福生活與和平環(huán)境里,我們也應當有堅定的理想與執(zhí)著的追求,汲取井岡山精神的養(yǎng)分,始終忠于理想、堅定信念,勇于應對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根本宗旨就是為勞苦大眾謀利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斗爭的勝利法寶,也是革命事業(y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井岡山,我們走了,短暫的學習結(jié)束了,你的精神、閃耀的光芒卻永遠與我們相伴,我們心里將永遠銘響著一個恒定的聲音: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