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源功致新生:讓河大精神伴你一路同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同學們要以歷代先賢為榜樣,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鑄就頑強的意志,讓“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河大精神在你們身上得以升華。
孔子說:“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大學所培養(yǎng)的“人”,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廣博”的人,更應該是一個道德完善的人。
希望每一個人都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誠,多一份珍惜,學會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化作五彩的樂章,在包容中體會付出的快樂,在包容中收獲特別的幸福。
大學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每一次脈動,都會在這里留下回響。河大人用行動詮釋著對社會的責任擔當。
親愛的同學們:
高考前夕,我通過新聞媒體發(fā)出了“我在河南大學等你來”的邀請。今天,我們?nèi)缂s相會在河大校園,這里,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同學們,到家了,歡迎你們!現(xiàn)在,我提議,讓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時握手的河大記錄,請你代表我,伸出右手,和你身邊的同學握個手吧!
進了河大門,就是一家人,從今天開始,我們還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河大人。毛澤東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河大人當然也有自己的精神。建校102年來,一個個河大人精神的匯聚,一代代河大人精神的積淀,在傳承中發(fā)揚,在發(fā)揚中光大,形成了縱向的繼承,橫向的輻射。這種精神,如同生命中的空氣,雖看不到它,但無處不在;雖抓不住它,但生命必需。她內(nèi)化于心,外顯于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河大人的言行。今天,在這樣一個莊重的場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河大精神的感悟,與每一位河大人共勉。
大學應該是有精神的。大學精神做為一種價值觀念,是大學理念的支柱,是大學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活力的源泉。大學精神的實質(zhì)是大學人的精神,包括愛國精神、科學精神、批判精神、獨立精神、自由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她彰顯在大學的校風、校訓、校徽、校歌、建筑,甚至校園道路等文化載體之上,內(nèi)蘊于大學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學校風格之中,表現(xiàn)在國家需求、社會期待、科學發(fā)現(xiàn)、教書育人、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當她內(nèi)化為大學人自身的價值追求時,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激勵大學人去探索知識、追求真理,形成了大學人的向心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而那些因為守望大學精神,涌現(xiàn)出的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故事,又會激勵下一代人,從而使大學精神綿延不斷,薪火相傳。
河大精神具有上述特質(zhì),今天擇其四個方面:
一是河大精神,在于自強河南大學誕生在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里,成長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從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艱難初創(chuàng),到馮玉祥將軍的改辦大學,從省立大學的初具規(guī)模,到國立大學的空前鼎盛,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院系調(diào)整,到改革開放后的恢復發(fā)展,從本世紀初的再度繁榮,到百年名校的全面振興。歷經(jīng)百年風雨,成就世紀輝煌。像哺育她的滔滔黃河,陪伴她的千年鐵塔,平和中孕育著激情,堅守中包含著倔強。每當機遇來臨,總有一股激情在涌動;每當危難來臨,總有一種意志在支撐,這就是百年河大的精、氣、神。這種精神之氣已經(jīng)融入到每一位河大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永遠不變的精神底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百年風雨給了河大人太多的艱辛,歷史滄桑給了河大人太多的堅韌。同學們要以歷代先賢為榜樣,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鑄就頑強的意志,讓“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河大精神在你們身上得以升華。
二是河大精神,在于厚德孔子說:“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大學所培養(yǎng)的“人”,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廣博”的人,更應該是一個道德完善的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一個人,她70歲從大醫(yī)院退休后,又被受聘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她每周出診6天,28年從未間斷。她84歲高齡時,加入志愿者隊伍,成為中國年齡最大的注冊志愿者,并先后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在她98歲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坐診看病,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我該走了”。她以平凡而偉大的行動,詮釋了仁心大醫(yī)的深刻內(nèi)涵,CCTV這樣評價她:“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y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她就是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我們的河大人———胡佩蘭。
大德有情,善行無疆。在河南大學 40多萬校友中,有56位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和150多位省部級以上干部,他們當然是母校的驕傲,但更多的校友則是像胡佩蘭那樣,堅守平凡,默默奉獻,他們同樣是母校的驕傲。
三是河大精神,在于包容河南大學建校之初,就開始內(nèi)聚青年才俊,外納先進西學,掀開了前瞻開放的歷史首頁。在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中,學校經(jīng)歷數(shù)次重大調(diào)整合并,每一次都以寬廣的胸襟,或折枝為林,或開懷接納,分合之間,生生不息。融入教育國際化的潮流,牽手世界知名高校,引進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不拘一格迎納天下英才,延攬中外名師,尊崇學術自由,鼓勵百家爭鳴。建校初期的德籍教師倪福蘭、美籍教師哈亨利、哲學大師馮友蘭、化學家曹理卿,國立河南大學時期的文史學家嵇文甫、化學家李俊甫,直到改革開放后的周守正、任訪秋、黨鴻辛、劉炳善……名師薈萃,各顯風流。今天,校園內(nèi)仍然隨處可見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國籍不同、信仰不同的洋老師、洋學生,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河大校園,成為我們這個大家庭的一個成員。一百年來,河南大學在開放中探索新路,在包容中孕育創(chuàng)新;兼容并包,海納百川,鑄就了獨特的大學精神,她就像一棵屹立百年的參天大樹,不懼風雨,淡泊從容;不棄雨露,根深葉茂。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河南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qū),其民族習慣、文化背景、成長經(jīng)歷,不盡相同。在河南大學這個大家庭里,希望每一個人都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誠,多一份珍惜,學會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化作五彩的樂章,在包容中體會付出的快樂,在包容中收獲特別的幸福。
四是河大精神,在于擔當歌德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因為愛我們的祖國,自然就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熱情。大學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每一次脈動,都會在這里留下了回響。河大人已經(jīng)用行動詮釋著對社會的責任擔當:從首任校長林伯襄開啟河南現(xiàn)代高等教育先河,到預校學生侯鏡如抗敵衛(wèi)國、維護統(tǒng)一;從“三冕”博士張劭參與發(fā)明青霉素,到甲骨文之父董作賓殷墟研究開創(chuàng)新學;從姚雪垠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李自成》,到馬可創(chuàng)作歌劇《南泥灣》、《白毛女》;從王立群作為央視百家講壇的“常青樹”,到2007年才從河大畢業(yè)的翟瑩,在聯(lián)合國總部全球招聘中被選中;從青年志愿者服務團飄揚的隊旗,到汶川地震醫(yī)療隊在那里留下的腳印,無不體現(xiàn)出百年河大的責任和擔當。
同學們,今天的開學典禮也是軍訓動員大會。軍事訓練是你們跨入大學校門的第一門課。一次軍訓,終身受益。你們是祖國建設的后備軍,保衛(wèi)祖國的預備隊,要時刻準備著,響應祖國的召喚。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全身心地投入訓練,尊重教官,聽從指揮,直面困難,挑戰(zhàn)自我,以全新的面貌開始新的大學生活。
同學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當代大學生,目光更要遠大、胸懷更要廣闊!要用你們的責任與擔當,來賦予河大人自強、厚德、包容、擔當精神新的內(nèi)涵,讓個人夢想在實現(xiàn)河大夢、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更加出彩!
讓我們再次握個手,鄭重相約:同乘“河大號”列車,讓河大精神伴你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