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于閩梅:把“百老匯”搬上課堂課程:《外國文學史》 記者:沈曉朦





  《外國文學史》課堂上十分熱鬧。舞臺劇《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正在上演,仔細一看,臺上揮灑自如的“演員”們竟然是中國語言文學系大三學生。
  在他們的表演中,絲毫看不出“業(yè)余”
  兩個字,這兩出經(jīng)典希臘悲劇中的人物個性和劇情沖突,都被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課堂觀看并參演這樣獨特的“舞臺劇”,讓上課的學生熱情高漲,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這個獨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師———于閩梅老師。
  ●戲劇是不能讀的●于老師從事《外國文學史》教學已有13年。在中青院中文系任教的11年中,她的課堂每年都會有這樣獨特的展示環(huán)節(jié)。與其說這是“課堂展示”,倒不如說這是獨具特色的“百老匯”。悲劇、喜劇、詩歌等等都在《外國文學史》課堂上,由一屆屆的學生演繹著。
  在她看來,通過這樣獨特的形式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主動研讀劇本,揣摩人物特征,效果遠比直接講解好得多?!皯騽∈遣荒茏x的,是靠表現(xiàn)的”,于老師說,只有親自體驗才能走近作者,感悟作品精髓。
  2011級學生陳悅怡曾參與過 《哈姆雷特》小組表演。在改編時,面對很長的原作不知如何下手,小組成員在時間安排和經(jīng)典保留問題上很“糾結”。由于劇本男性角色較多,三四個女生還過了一把反串的癮。用心的準備讓小組展示效果顯著。陳同學認為,表演既是一種鍛煉能力的方式,也培養(yǎng)了組員之間的合作意識,還激發(fā)了大家的創(chuàng)造力。
  ●一切文本都是當下的文本●每個《外國文學史》戲劇小組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是修改劇本,要在名家原著上“動土”,這可讓同學們“叫苦不迭”。于老師對劇本修改要求非常寬松,只要保留主線或者重要的情節(jié)即可,有太多空間可以自由發(fā)揮,同學們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果不是把文本爛熟于心,反而不好拿捏。
  于老師從 “一切歷史都是當下的歷史”這句話道出了“一切文本都是當下的文本”。我們所處的時代與作者所處的時代相去甚遠,我們與作者的所見所感也會有很大差別,經(jīng)典不是死的,經(jīng)典可以去再創(chuàng)造?!靶薷膭”竞芸简灤蠹覍υ睦斫?,如果同學們劇本改動大,我會很激動很期待!”于老師說。
  在審閱劇本時,于老師首先要看大家有沒有把原劇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內(nèi)容保存下來,比如,演《哈姆萊特》就必須會背那一長段的“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的臺詞。于老師解釋道,盡管每屆學生修改和演出不同,但戲劇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而演出的意義也在這里,一樣的臺詞,由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每次都充滿更豐富的內(nèi)涵。
  ●臺上要光鮮,臺下須苦練●“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準備一出舞臺劇并不簡單,除了老師需要根據(jù)課程安排精選劇目,同學們也分成不同的小組,根據(jù)戲劇著作修改劇本、背臺詞、準備服裝等。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反復走進原著去品讀,去思考。
  于老師說:“由于我要求主要演員要背臺詞,所以,雖然演出時間只有半個小時,但是每個小組要花費數(shù)十倍乃至數(shù)百倍的精力?!边@就需要同學們準備很充分,“這樣很有意思”,她認為,認真參加名劇演出,把握人物,會讓學生受益一生。
  每個參加課堂展示的小組都要在課余時間勤學苦練。沒有表演基礎的他們,要揣摩演繹人物心理,反復研讀劇本練習語調(diào),要背臺詞、對臺詞。于老師回憶,有一屆,第一組展示的同學很緊張,于老師就在家屬區(qū)的小花園指導他們排練,幫助他們解決表現(xiàn)中的一些問題。于老師解釋道,這是每一屆第一組的“特權”,第一組的展示決定課堂表現(xiàn)整體水平,對后面小組也是一種激勵。第一組開了好頭,后面展示的小組更是不甘落后,提高了課堂展示的整體水平。
  已經(jīng)畢業(yè)的2010級校友丁琪參與過《安提戈涅》小組的表演,她至今仍對戲劇表演中“歌隊”印象深刻,“歌隊讀詩特別有感覺,特別好,那種希臘的感覺一下就出來了?!币惶岬健锻鈬膶W史》課的戲劇表演,丁琪細數(shù)了導演和演員的名字,還回憶了很多排練趣事,比如,排練時間緊,演員服裝都是拼湊的,這個同學的床單,那個同學的圍巾,甚至還有晾衣桿,“能用到的都用上了”。
  ●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但凡上過于老師課的人,都會對于老師“獨家”點名方式印象深刻———知識點問答。她解釋,很多問題都是書中知識點,只要預習或復習就可答出,答不出來也沒關系,只會打個勾表示檢驗過出勤,答得好則會有相應加分。有學生表示,這樣的形式無形之中,督促大家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能回答出來會很開心”。
  對于學生的問題,于老師非常重視,就連小小的讀音問題,于老師也會在課下認真查閱資料回答。于老師說:“提問與答疑本身就是一個相互促動的過程。我很在乎學生提出的小問題,因為這些提問本身就說明學生非常認真,那我更應該由點及面認真對待,這樣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彼€表示,一般查字典,不是查《新華字典》,而是要查《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等,說出字源,中文系的老師很重視文化來源,雖然講的是外國文學史課,但面向中文系學生還是要培養(yǎng)這樣的意識。
  課上聽于老師朗讀文本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老師會帶來自己“珍藏”的優(yōu)秀譯本,在課上朗讀,邊讀邊解釋,還會在黑板上簡單勾勒文本中情景。
  課下大家都喜歡稱于閩梅老師為“梅梅”,“梅梅其實是那種特別青春活潑的老師,可以很輕松地和她交談,不僅是學習上,還可以聊生活上的瑣事”,2011級學生林倩瑩說,“我以前經(jīng)常和她交流,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都會尋求她的看法,她會給一些本質(zhì)的看法,醍醐灌頂?!倍$髡J為,于老師講課將課本和她特別準備的PPT結合得很好,在講文學作品的時候會講作者的生平、背景、軼事,帶點“八卦色彩”,還會找來相關影片資料,很有趣。
  這樣的課堂既有豐富嚴謹?shù)奈幕R,又有老師精心補充的新鮮素材,更有意想不到的戲劇表演,讓學生能快樂地學習、感悟,自在地合作、展示,滿滿地收獲、成長。
于閩梅,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教授《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論》《歐美文學思潮》《女性影像及女性主義電影研究》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