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文化的血液還在流淌


  文化的命脈,旅者的足跡,鼓舞心懷的繁華往事,點點令人遐思身亡的記憶,貝殼般零碎的歷史剪影,在文化大海的沙灘上孤獨的躺著,穿越了千年,留給華夏民族一份巨大的饋贈。那是先民的血在流淌,那是祖先的汗水和淚水的交融。我走了進去,穿梭在字里行間,就這樣在秋雨先生細膩的筆觸下,開始了一次永生難忘的旅行。
  讀了《文化苦旅》這本書,我感受最深,也最大的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br>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br>  我們去某一個地方參觀旅游,都總會不自覺地回想那里的一切———主人是誰,修建的目的,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誰也曾經到過這里等等。這樣,就在這一瞬間,把人、歷史、自然渾然地交融在一起,歷史的滄桑感與人生的滄桑感便籠罩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心中,歷史古跡所蘊藏的精神與文化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使每一位參觀者都好像親身經歷過這些歷史事件,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
  譬如說,我們路過汨羅江,總會在百感交集之中生出一聲長長的喟嘆。既有感于物換星移的變幻,又可幸楚臣的精神沒有隨流水而長逝;既嘆惜滔滔江水的無情,又因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這眾多的感慨,全是因為人格俊潔的屈原,感受到他的愛國精神與浪漫詩篇。
  又如,我們去參觀長城。長城,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是因為它凝聚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毅力、勇氣與血汗。走在長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覺到邊塞的號角和征戰(zhàn)沙場的勇士倒下前轉過頭給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亙古不變的黑色的眼睛?!安坏介L城非好漢”這一口號的提出,大概也是來自一個愿望: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歷代相承。而不懂得這一切,長城,中國的長城,只不過是一條長長的土堆兒而已。
  大概,每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經歷了一些歷史事件,也正因如此,才能得以豐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古跡,陳年的石頭和木塊也才能深深的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而文人的作用,就是把古跡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與人類精神感悟出來。因此,文人也是豐富歷史古跡內涵的要素。沒有了歷史事件與人物,人們對于景觀都只會有:“自然的力量多大?。 被蛘摺肮湃说闹腔叟c技術多高?。 敝悊渭兊馁潎@,而不會有更層次的感慨。旅游的更高層次,就是要領悟我們祖先的精神,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傳統(tǒng)精神。
  《文化苦旅》這本書,猶如一座大花園,作為一只小小的蜜蜂,我所能采到的只是一點點的花粉。我漫步在這座百花園中品味著這五千年的芬芳,似乎文化苦旅并不苦,而是甜的,令每個中華兒女為之鼓舞和欣慰,我們將沿著先民的足跡繼續(xù)走下去,薪火相傳,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