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一帶一路”建設和高校智庫支持自由貿易區(qū)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孫元欣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3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歷經18個月,“一帶一路”從“重大倡議”到“愿景與行動”,框架內容日漸清晰。
  愿景是一種心愿,是愿望和未來的景象,當人們有了共同愿景,目標和行動就會趨于協(xié)調,就會聚集巨大能量。共建“一帶一路”體現(xiàn)了沿線國家或地區(qū)“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共同愿景,因此得到了眾多國家的贊同和積極響應。
  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功能是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與古代絲綢之路相比,“一帶一路”建設具有許多新特點。
  第一,參與主體更廣泛?!敖z綢之路經濟帶有三條主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個重點方向: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或地區(qū)有60多個。從國內看,涉及沿線城市、邊境口岸和沿海港口等,與大部分省份都直接有關。
  第二,形式內容更豐富。不僅有貿易往來,還有投資、消費、旅游、商務活動、文化交流等;不僅要便利商品交換,更要促進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包括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通過共建互通,探索多方面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包括環(huán)境治理、反腐敗和打擊恐怖分子等。
  第三,合作重點更突出。合作重點以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投資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沿線各國之間促進政治互信,共同制定推進區(qū)域合作的規(guī)劃和措施,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進程,消除各種壁壘,避免雙重征稅,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投資貿易暢通。
  第四,區(qū)域合作前景更廣闊。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合作潛力和空間廣闊。共建“一帶一路”,不是形成彼此孤立的經濟實體,更重要的是推動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qū)域合作,實現(xiàn)互相融通和互補,形成新型全球產業(yè)鏈和價值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架構。
  第五,風險因素更加復雜。由于沿線各國政治體制、宗教文化、經濟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各國經濟利益訴求也存在差異,由此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大規(guī)模開展投資和設施建設,會面對各類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項目風險、匯率風險、違約風險等,需要加強風險防范。
  由此,建設“一帶一路”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資金、技術和人力,更需要智慧,需要開展跨國家的系統(tǒng)策劃、跟蹤分析和評估反饋,形成一種能夠自學習、自適應和自我糾正的良性機制。
  以高等院校為支撐的“高校型”智庫,以理論研究、數(shù)量分析、國際對標、思維縝密等見長,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可以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開展有側重點的研究,集思廣益,積極獻計獻策,為落實國家戰(zhàn)略作貢獻。
  例如,研究沿線各國政府的宏觀政策和相容性,探索如何加強政府之間的合作,形成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大框架和大規(guī)劃;再如,加強對沿線各國投資貿易發(fā)展的研究,分析沿線各國政府營商環(huán)境和便利化程度,及時提供政策建議。還有,積極開展項目跟蹤研究和評估研究,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再有,研究構建區(qū)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tǒng)和應對跨境風險??梢园选耙粠б宦贰毖芯颗c開放型經濟研究、自由貿易區(qū)研究、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研究、上海城市發(fā)展研究等更好地結合起來。
  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公共政策決策咨詢,智庫機構不僅能夠更好地對接國家需求和國家戰(zhàn)略,準確凝練重大問題、明確主攻方向和更好地服務社會,而且能夠擴大視野,不斷提高決策咨詢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