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倒帶:
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每年4月也是我?!白x書月”。2014年我校第五屆“讀書月”活動在往屆的基礎上有了一定革新,舉辦了讀者座談會、“閱讀之星”評選及頒獎、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系列講座、大型書展及現(xiàn)場薦購、館藏熱門圖書推薦閱讀等系列活動。在新媒體時代,“讀書月”活動逐漸向數(shù)字化、現(xiàn)代化改進。
多媒體閱讀終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此外,由圖書館借閱數(shù)據(jù)反饋分析可見,學生閱讀習慣部分情況值得肯定,同時也有更多引人深思之處。
調查透視:
我校2015年的“讀書月”活動開展在即,為了解我校學生的閱讀習慣,記者隨機展開問卷調查,有效回收問卷83份。
參與問卷答題的學生中,文科學生占72.09%,理科學生占27.91%。借閱次數(shù)長期居于兩位數(shù)以下的圖書類別分別為自然科學總論、天文學與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huán)境科學與安全科學五類。特別是在去年3月,文學書籍借閱有3241次,而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類書籍的借閱次數(shù)為0。從每年的讀書月活動和平時讀書講座等也可以發(fā)現(xiàn),推薦閱讀以人文社科內容為主,閱讀類別的指導缺少指向性。
就學生讀書習慣而言,經(jīng)常讀書和有時讀書的學生占86.05%,說明我校學生讀書習慣良好。但就學生的讀書時間來看,44.19%的學生每周讀書時間在3到7小時,讀書時間在7到14小時占25.58%,大于14小時的學生僅占9.3%。說明平均每天讀書時間小于1小時的學生占絕大部分。讀書時反復閱讀書籍的學生僅占23.26%,而讀書時僅粗略瀏覽的情況也存在于小部分學生中。2014全年圖書館總借閱量共75704次,將此數(shù)據(jù)分攤到全年,若假設借閱人一次僅借閱一本書,每天僅約208次借閱,借閱人數(shù)僅為全??側藬?shù)的1%。可見閱讀偏好并不能代表閱讀習慣,雖然我校學生讀書習慣優(yōu)秀,但紙質圖書的閱讀量與電子設備等終端的閱讀量仍差距較大,大部分閱讀是在其他終端完成的。除去圖書館藏書有限、供不應求等客觀原因外,分析得出我校學生個人讀書偏好并不趨于紙質書籍。
就書籍種類的選擇而言,喜歡閱讀詩歌、小說、散文隨筆等文學類書籍的學生達83.73%,政治、歷史、哲學以及各類工具書受到了學生的“冷落”。據(jù)圖書館201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23大類圖書中,文學類全年的借閱總量達到了34.54%,遠超其他類型的書籍。僅有文字與語言和文學兩類書籍在全年借閱次數(shù)中以12287、26158兩個數(shù)據(jù)登上五位數(shù),航空航天類書籍借閱次數(shù)全年僅為5次。書籍種類選擇不均,存在理科學科專業(yè)性過強等問題。讀書內容的選擇以自己喜好為主,比較“任性”,不夠全面。
根據(jù)14年圖書館的借閱數(shù)據(jù),每學期借閱的高峰期在3月和9月,即每學期學初?!白x書月”的宣傳當月和接下來的幾個月數(shù)據(jù)并沒有大的起伏,“讀書月”的宣傳效果并沒有過多影響學生的讀書習慣。
觀點碰撞:
文學院老師 鄧濤:支持按需閱讀,要有目的地閱讀,至少吸收一點為自己所用,從而增加閱讀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了解信息(閱讀)并不局限于讀書,但要倡導讀書、引導讀書,這也有利于縮小文理科間的閱讀差距。對流行小說不可一味否認,雖然存在泡沫,但是也必有它的可讀性和優(yōu)點。讀書作為一個中性詞,要辯證對待。
文學院14級編輯出版 陳順子:我雖然是一個文科生,但對科學和美術音樂各類書籍也很感興趣。我覺得有些書籍需要反復閱讀,但有些科學類的閱讀資料可以粗略瀏覽,并不會對閱讀造成影響。除了有意閱讀,我覺得文學作品翻拍的影視作品,還有看各類科學知識的視頻電影,也大有裨益。
外國語學院14級商務英語 楊晨雨:我原來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的,去圖書館借書多只為了考前沖刺,所以看得多是專業(yè)書。剛轉專業(yè)所以目前在文科方面略有壓力,應該會涉獵更多書目,不過也是專業(yè)課程所迫。閱讀其實并不限于各種類型的書本,在各種終端設備上進行閱讀也未嘗不可,我覺得閱讀不該僅限于此。
@建筑與材料工程學院 小宗小宗:“讀書月”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作為一個理科生,閱讀基本上就限于自己感興趣的小說散文一類,專業(yè)并沒有要求大量的閱讀。學校組織的讀書講座在各個群消息中也有看到,但是不怎么去聽。我是紙質書籍擁護者,電子書覺得讀不下去,大概是自己讀書不夠深入的原因吧。
@maybe:我喜歡讀書,也很喜歡自己購買紙質書籍的感覺。但電子閱讀在我的閱讀里也占了很大比重,我睡前有時候會用手機看電子書。比較喜歡看文學類書籍,畢竟文學類書籍閱讀起來更容易看一些。